赵梓森:中国“光纤之父”追光之路

发布:52菡想 2014-04-29 15:49 阅读:4051

赵梓森,光纤通信专家。祖籍广东中山,193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作为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认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主持建设中国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为我国光纤通信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近日,记者走进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办公楼14楼一间普通的办公室,赵梓森院士与往常一样,端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看着网上的文献资料

站在他的办公室窗前,远眺便能看到光谷,那里是中国几十年来光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而赵梓森40余载一直追逐着的那道光,让我国的光纤事业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世界先进水平,也让他成为中国的“光纤之父”。

从小深知科技强国

今年82岁高龄的赵梓森,精神矍铄,回忆起走上科学的道路,他说:“我尝过亡 国奴的味道,深知只有科技强大了,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欺。”

侵华日军占领上海之后,赵梓森一家过上了亡 国奴的生活。当时全家老小没有住房。只能在英租界的亲戚家寄人篱下地勉强生活,“当时十分拮据,吃不饱饭,常常是盐拌菜吃饭。”赵梓森说。

9岁那年,日军攻入英、法租界。当时,日军开着装甲车,用机关枪向道路两旁贫民扫射,赵梓森带着年幼的弟弟逃命。因为机智过人,他和弟弟得以保命。“日军用的都是飞机大炮,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 枪,科技落后太多。”那一刻起,赵梓森在心中埋下科技救国的种子。

从农学跳到电信学

科技强国需要学习。家庭条件虽苦,但赵梓森的母亲却十分支持子女读书。“母亲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哪怕她挣钱再难,也要供我们读书。”赵梓森谈起母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求学初期,赵梓森的成绩并不拔尖。中考时,差点没考上高中。原因是他喜欢的数理化分数高,语文、英语等文史类学科只能勉强及格或者不及格。

读高中后,赵梓森知道不能再偏科,各个学科平均用力。1949年,他成功考入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一年后,赵梓森发现自己对农业完全没有兴趣。征得父母同意后,回到高中重新考大学。

同年,赵梓森考入大同大学电机系。1952年,国家对学院调整,大同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赵梓森发现自己十分喜欢电信专业,兴趣驱使下他学得十分用心,开始了真正的学术之路。

走上“追光之路”

1953年,赵梓森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任教。初为人师的赵梓森,发觉大学所学知识不够用。“过去大学读3年,许多课程被压缩,使得教书时发现学生所用的苏联教材我不懂。”为了讲好课,赵梓森利用闲暇,重学微积分、概率论、外语等。

几年的自学,让赵梓森的基础知识变得扎实,加上工作中勤奋动脑,每年他都被单位评为优秀教师。

院领导见他喜欢科研,便将学校实验室交给他负责。当时,赵梓森兼任4个实验室的负责人。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的他如鱼得水,做各种实验,乐此不疲。

1969年,邮电部将“光大气传输通信”项目转给武汉邮电学院。该学院虽对光大气传输通信研究了两年,但进展不大。院领导要求赵梓森参加研究并任项目负责人,以改变项目的现状。

一年后,他爬上当时武汉最高点—汉口水塔,打开设备,将信号传输到10公里外的武汉海运工程学院。仅一年多工夫,光大气传输通信距离从8米飞跃到10公里。大家欣喜万分时,赵梓森却十分“淡定”,他认为大气传播光通信技术有着致命的弱点,一旦天气不好,就无法完成通信。随后,他开始探索光纤通信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美籍华人科学家高锟提出玻璃丝能传输信号的理论。1972年,美国人拉出30米长的光纤。赵梓森坚信光纤通信是可以实现的。为了能拉出中国的第一根实用光纤,他开始了“追光之路”。

中国成为光纤通信强国

当下,作为最常见的信息传播介质,光纤是如此的平凡。但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赵梓森来说,用光导纤维实现通信只是一个梦想。

项目初期,没资料、无设备。为了做出合格的石英玻璃棒,赵梓森和同事反复做化学实验。考虑到实验稍有不慎会爆炸,每次实验时赵梓森都亲自出马。有一次,他因为做实验受伤,被送到医院后,医生都不知怎么办。“后来还是我告诉他们先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打消炎针,这样才治好。”赵梓森道。伤还未痊愈,赵梓森又回到实验室……1976年上半年,赵梓森等人终于熔炼出200米石英光纤。从此,中国光通信逐步迈入高速发展时代。曾有人点评赵梓森:“几个电炉加上几个烧瓶,赵梓森‘土法上马’终于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也把中国的通信发展水平拉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1979年,赵梓森的团队拉制出来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每公里衰耗只有4分贝的光纤。事隔3年,他和同事们又研制、设计、安装并开通了8兆毕/秒的光缆市话通信工程。1982年,中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跨越武汉三镇联通。

现在,中国的光通信技术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技术强国,市场占有额占到全世界一半以上。卓越的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惊,就连国外媒体也充分肯定了赵梓森在光纤通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今,赵梓森已不再负责邮科院的具体科研项目,他每天拉一个小时的小提琴。“拉提琴也是种锻炼,瞧!脖子因为拉琴都长了个包。”赵梓森指着脖子道。不过,他提高中国光通信世界影响力的梦想从未停息,作为邮科院的顾问,他仍积极了解世界前沿的科研动态,并为邮科院的年轻科研人员提供帮助与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持之以恒“追光”大半辈子,赵梓森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

在上世纪70年代,光纤是多么陌生?没有资料,条件极其艰苦,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是什么动力让赵梓森坚定信念一干到底?

与他的交谈得知,兴趣成为最终的答案

赵梓森喜欢动手。幼年,他喜欢动手做玩具;青年,他喜欢动手做实验,如今,他也喜欢动手操作电脑做PPT……正因兴趣使然,让他动手能力强。当赵梓森接到组织交给的任务后,遇到大难题,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反倒觉得非常有趣。兴趣让他坚定信念,完成使命。

也是因为兴趣,让赵梓森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重新参加高考。不然,“中国的光纤之父”未见得是赵梓森了。

与赵院士交谈时,他一再跟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如今已经不再进入实验室,但赵梓森对科学的兴趣依旧不改。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有何不可谌 2014-05-01 16:12
兴趣依旧不改
dragon1989 2014-05-01 16:20
加油!!
pigpig 2014-05-01 17:42
坚持就是胜利
ldmin2008 2014-05-01 20:38
真的科学家!
liu.wade 2014-05-01 20:50
坚持就是胜利
yuzixi 2014-05-01 22:27
很伟大啊!!
melinda69 2014-05-01 22:56
“光纤”之父耶
melinda 2014-05-01 22:57
科学家的精神值得学习
筱筱寒 2014-05-01 23:02
科学家,敬仰
tassy 2014-05-02 00:50
坚持的科学家!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