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本科生带博士做科研:要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发布:cyqdesign 2014-02-17 17:52 阅读:2049

日前,网上一篇关于“华中科大本科生带博士硕士做科研”的报道爆红网络,一名年仅22岁的大四男生,一年之内在国外核心期刊Nature旗下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和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各 发表论文一篇,另有三篇论文正投至国内外核心期刊,申请国家八项专利。前不久,他的团队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 二等奖。网友们表示:“这是真研霸!”各种疑问也接踵而来:本科生为何可以连续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之星”张哲野。

“我只想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新一代的研霸”“未来科学家”,面对同学们给自己取的诸多外号,这个大四男生腼腆地表示:“只不过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两位科学家,凭借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让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张哲野也萌发了研究石墨烯的念头。“在国内,许多专家都觉得石墨烯研究已经做到尽头,很难继续深入。但我相信石墨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张哲野说。

前景虽好,但要出成果也并非易事。“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他却从骨子里爱着石墨烯研究。”同一个团队的在读博士生奚江波对张哲野充满了敬佩,“刚来时,大家介绍他是‘未来科学家’,我第一反应‘不是硕士,就是博士’,根本没想到是本科生。”

有时候,张哲野早出晚归,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后来,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他挪到化学楼一个仅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凑合着过了一夜又一夜。“石墨烯是他的‘女朋友’,即使打水、走路,脑袋里也都是石墨烯。”张哲野的室友如此调侃。“什么样的人能出成绩?实验室来得勤的人才最有可能出成绩。”化学学院副教授肖菲说。

但就算是“研霸”,也有“没有思路”的时候。“科研必然是伴随着枯燥的,如果不是兴趣,我也不可能撑下来。”碰到情绪低落时,张哲野只要在实验室走一圈,心便平静了,“我只想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研霸”源于拔尖创新平台

说起自己的“成绩”,张哲野坦言:“是学校启明学院给了我发挥的最大空间。虽然都是做实验,但这里提供的绝不只是尖端的设备。”张哲野表示,“刚开始,老师提供给你的只有课题,所有的研究都自由发挥,看似无序,但正是这种‘空气式管理’给了学生创新的最大可能。”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自成立起,就面向本科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拔尖的平台是前提,优越的制度是保障。此次挑战杯带队老师之一王帅教授介绍,在启明学院,即使是本科生,也有自己的科技创新实验室,且与科研办公用房同等对待,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更有专职教师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只要创新性比较强,设计思想好,研究成果就有可能发表在国外高端杂志上。”王帅说。

启明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并为创新活动提供特别学分;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竞赛,优秀者还可获得学院资助。此外,学院还通过定期举办创新教育论坛、特优生沙龙等多项特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思想,多项优越的制度为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启明学院的学子们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各大学科竞赛中也以高技术含量的参赛作品获得荣誉,并拥有“旋转式抽屉”等多项实用发明专利。

在许多大四学生纠结于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时,张哲野却安心埋首于实验室。“就算保不上研,我也不会放弃,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对自己的未来,张哲野充满信心。(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 石墨烯
分享到:

最新评论

mtiger2008 2014-02-17 19:06
厉害啊,小伙子,我看 好你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