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研制精密研磨机,拟用于塑胶镜片模仁的抛光。研制的过程中,琢磨过抛光的主要工艺因素,记叙如下: zmH8^:-x
㈠ 抛光速度 ,I6jfXI4
光学冷加工行业内有一观念:高速抛光高效,表面品质一般;低速抛光低效,但可获得高品质表面。于是,从机床到工艺便有了“高抛”“低抛”的区分。 > %h7)}U
“睽而知其类,异而知其通。”能沟通高抛低抛二种工艺的是什么因素?当然是速度。当其他工艺因素适当配合时,高抛高效低抛低效无疑是对的,问题是:高抛则表面品质一般,低抛则能加工出高品质的表面,这一条能成为铁律吗? -FQ!
诚然,一直以来,要加工精准面形且表面疵病等级高的光学元件总是采用低抛工艺,当抛光高精度平面用分离器时,摆速极慢,主轴转速往往也只有一二十转甚至更低。 701a%Jq_2
实际上,在光学冷加工以外的研磨领域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形:高转速能加工出光滑表面。如金相抛光,转速约1000转;又如磨头抛光,转速几千转甚至上万转,按光学冷加工的区分标准,都属高抛。显然,反倒是高抛更容易加工出光滑表面。光学冷加工行业所以没有象机械行业那样追求高转速,一方面受到面形和表面疵病质量指标的约束,当机床性能不配合时,如面形有跳动,机床有振动等等,转速就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光学元件的验收标准,只要感观上达到镜面就行,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去检测镜面的微观粗糙度。所以,高转速反而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追求效率时除外)。对此,我们不妨作进一步的追问:既便在不追求加工效率的前提下,高转速到底有没有意义?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有高转速才有可能获得超光滑表面。光学冷加工的现状不检测表面粗糙度是一回事,不同的研磨速度一定会影响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又是另一回事。至于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条件的业内人士可以去做个测试,如果有数据能证明研磨速度与表面粗糙度Ra之间有可靠的负相关关系,那么,提高研磨速度便可成为光学冷加工努力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高速抛光不仅能实现高效率,同时还可能获得超光滑表面,进而可以提升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 .c__<I<G<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加工精准面形且表面疵病等级高的光学元件,采用高转速是否可行?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琢磨一下:一直以来,为什么都选择低抛工艺?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 Geyy!sr``
第一,机床精度不够,旋转时磨盘表面有跳动,不宜高速。 p7et>;WRx
第二,机床有振动,不宜高速。 0U|t@&q
第三,左右往复摆动方式有死点,摆动到死点处有冲击惯性。如果用铁笔头给力,由于力点高会加剧冲击惯性;改用分离器,则可降低给力点,但分离器惯性更大,同样不宜高摆速。 _gU:!:}
第四,高速抛光会产生热量,用沥青模具抛光易变形。用冷却液浇灌而循环使用时,表面容易产生疵病。 ?YE'J~0A6
也就是说,上述影响提高转速的不利因素如果能得到很好控制时,采用高转速加工高品质表面就成为可能。 \WS2g"(
当“高抛”“低抛”的概念被模糊后,抛光从业者就能突破固有观念的桎梏,在本原的层面上去理解抛光工艺,至少可以透过“转速”这个窗户看到更广阔的工艺空间。 Lzmdy0!'
㈡ 抛光磨料 s?Lx\?T
市面上的氧化铈都是针对加工对象不同的磨耗度来区分种类的,有面向硬玻璃的,也有面向软玻璃的。
~o{GQ>
09年10年期间,碰到这样一个工艺现象:找了一种氧化铈样品试用,用过的师傅都说好用,不管是硬质玻璃K9还是表面难磨的氟冕玻璃,既有切削力也能确保表面质量。等买了小批量回来发现不好用,然后再要样品,一次,二次,三次,都不好用,供应商也说不上所以然。接着,满世界找氧化铈,要了十种八种样品,都不是第一次样品那样的抛光效果。 F6
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