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发现一支24-70mm f/4L IS USM镜头
成像不太正常,再加上对其微距模式的好奇,LensRentals决定拆开一支
镜头一探究竟。事实上,他们发现这支镜头内部还是很有趣的。
I]B[H6 c:f++|| 拆镜工作由Aaron完成,所有图片由Roger拍摄。
$" `9QD~ %n<.)R 镜头前端 [-*8S1 首先要起出镜头前端的
塑料压圈。
/`YbHYNF[ =S|^pN 前镜组共有6个固定螺丝。和24-70mm f/2.8L II一样,这里也没有定位螺丝(用来调整前镜组位置)。
\&)k{P>= {I~[a#^ 起出所有螺丝后即可卸下前镜组。
q1O}dSPwX B$kp\yL 在前镜组下方,Roger遇到了他“前所未见”的
结构:6枚螺丝上在
金属套管中,下面压着弹簧来固定前镜筒。
e) x;3r"j 76M`{m 关于这个结构的设计目的,Roger做了一番猜想:1. 用来防抖,但是所有弹簧都被紧紧压实了,没有活动空间;2. 用来调整镜筒倾斜,但是其中没有垫圈或垫片。但他们还是有发现的:在之前测试中70mm端成像偏软的镜头这里有几枚螺丝松动了,在拧紧之后就有了明显改善。
#Ies
yNKZ dtT2h>h9 卸下这些螺丝后,前镜筒就可以拿出来了。
!YJ^BI G*$a81dAX .wv!; TPeBb8v8D 这两张
照片演示了镜头在70mm端和24mm端镜筒的伸缩状态。没人知道上面那些神秘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
:1JICxAU $xsmF?Dsx5 镜头后端 fqgm`4> `+go|
5N2 镜头的后端结构很常规。
%hqhi@q# p<9e5`&I ^"?b!=n! 这支镜头的PCD板上
电路稍微多了一点。上面有一些嵌装元件,其中多数都覆盖着电器屏蔽胶布。
9v2(cpZ r31H Zx1^ te b~KM 这里,Roger又遇到了新的东西:后镜组被架空支撑起来,在后镜组与前一枚
镜片之间有很大的空隙。
8*V8B=q}K >X(,(mKi ^"N sb & ErDt~FH 后镜筒上用了大量固定螺丝——8枚。镜筒内部是典型的
佳能的切换电路设计。
<Gr775" |NiWr1&i0 }ST0?_0F* 最令人好奇的微距切换开关很容易就能拆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切换和关闭微距模式时,需要按下开关才能扳动,万不可用蛮力。
:8<\]}J fP9k(mQX 5E#koy7
$s 这就是环形超声波对焦马达的真容了。在佳能新款镜头中,这里也被设计成容易拆卸的结构,极大地方便了维修工作。
6c/Tm0[ ;_ ^"} jSj
(ZU6 拿下马达后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镜组了。
G)E#wh_S^ G *f5B $*Q_3]AY] 后镜组在24mm端的特写。远离镜头主体让它看起来不是很结实。
e!5nz_J1} vKX
$Nf
V %cU@ 在70mm端,后镜组缩入镜身内,并靠近前一组镜片。
v$`AN4)} vkXdKL(q Z`l97$\ 微距模式下,后镜组与前组镜片进一步靠近,组成一个新的镜片组。
AwKxt'()^ I 2!0,1Q 在镜身外面是长长的螺旋槽。螺旋槽越长,镜头的行程就越长。图中红箭头位置有一个凸起。从那里开始切换到微距模式。自然的,凸起上下的螺旋槽
曲线形状也不一样。
5[Ryc[ fi[c^e+IX 镜身后部有两个白色尼龙调整项圈,厚实,耐用。左边位置稍高的那个用于粗调,右边那个用于微调。
k_=~ObA$g 3psCV=/z 在镜身内部还有两个调整螺丝(红线处),用来调整前部镜组。也就是说,这支镜头一共有4处调整螺丝,比一般镜头都多——因为它多了一个微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