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3#,
光学系统将物面上的细光束成像,这些细光束与高斯像面相交,一般不会成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弥散斑。而且弥散斑的中心也不处在高斯像点上。也就是说,像不但是模糊的,而且是与原物不相似的。这种不相似就叫做畸变。 (od9adSehV
0hM!#BU5K
首先,根据细光束追迹公式推导,可以得到: 畸变与 光阑位置的正弦差 和 角倍率有关; xy[aZr
另一方面,根据赛德表达式,畸变是由球差、光线入射角度、场曲共同决定的; *32hIiCm
m>ApN@n
因此: Iju9#b6
当光学系统不产生很大的光阑彗差时,畸变由角倍率所完全决定; &'<e9
这就是主光线有很大角倍率时畸变难以矫正的原因; Vo8gLX]a
合理的改变光焦度的分配,改变光线入射角度、场曲的大小,也是矫正畸变的有效方法; q=`i
x /E<@?*:
对于畸变受光阑、入瞳位置的影响,对于畸变要求严格的光学系统,必须从结构形式方面来考虑畸变问题。 .*Ylj2nM
8zzY;3^h;
以上是对畸变公式、原理的分析。 .I
nDyKt
GX;~K
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透镜组设计的经验,我们知道: h3t);}Y}D9
oZ,_ G,b^
对称型物镜的畸变是很小的;如果可以,尽量采用对称结构来校正畸变。Topogon、Pyccap等均采用对称结构消除畸变 'CA{>\F$F+
而非对称物镜的畸变,则需要用特殊的校畸变面,距离光阑较远的透镜,主要影响轴外像差,对于畸变的矫正,可以在透镜的后组上,采用巧妙的方法达到要求; #l#8-m8g)
另外,根据对畸变的校正的经验,正畸变和负畸变的面应当距离较近,如果相隔较远就很难校正了。大多数畸变较小的反远广角镜头,是采用此种方法达到对畸变的校正的。 u+5M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