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线电缆业并购重组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中国电线电缆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我国成为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
然而,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等等问题。原材料的不断上涨迫使电线电缆业资金链吃紧,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加上国外电缆产品的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电线电缆业如今必须通过兼并重组来提升行业规范、增强竞争力、适应环境变化。 但是,中国企业还只是兼并重组游戏中的新手,更何况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电线电缆行业。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一方面肩负着兼并重组的重任,一方面走在充满障碍的路上。 趋势不可避免 目前我国中小型电线电缆企业已达7000多家。这些企业由于缺乏研发能力,大部分企业在低端产品上做文章。因此,产品价格就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竞争法宝。由于电线电缆是典型的料重、工轻的行业,原材料的价格占总成本的70%~80%。因此,原材料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小企业之所以能提供超低价的产品,无非是在原材料上做文章,产品的质量可想而知。 目前,电缆行业的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众多小企业被迫纷纷下马,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弊端和过重的历史包袱,逐步退居二线,民营企业已成为电线电缆行业的主角。近年来,我国新建数以千万公里的国家电力和通信网络,从中心大都市延伸至偏远的小山村,因此,对电缆的需求是巨大的。专家指出,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生产能力远高于需求,设备利用率仅为30%~40%。 电线电缆行业重复投资、盲目跟风现象十分严重,如城乡电网改造时,不少企业生产架空导线、交联电缆;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时,又有不少企业大力生产高压交联电力电缆和光缆;目前许多企业又涌向汽车电缆。这些不顾条件,一哄而上的现象,造成了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后果。 从优化行业结构和规范竞争秩序的角度来说,线缆业并购重组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企业亟需通过并购重组来增强各方面实力、提升竞争力来应对行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购与重组已成成为电线电缆行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内问题重重 中国电线电缆并购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在国内。首先是因为优质线缆企业较少。中国现在虽已是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但是并算不上一个强国,中小线缆企业占比较大。并购重组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面对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优秀管理,仅仅有产量的企业,何谈吸引?其次是企业的态度“放不开”。很多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由于对兼并重组的认识不深刻,或者说没有大的角度考虑到重组对自身、对行业的提升和优化。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毕生经营的产业传给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愿意被外人“取代”。 此外,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信息化建设不足,信息不透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收购前对于目标公司的了解十分重要,了解的途径一般是通过专业公司的摸底调查,有的企业会有专门的对外信息,而不是完全真实的。除此之外的普通信息,更是公开得少之又少。公众缺乏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这给国内线缆业的并购造成一定困扰。 国外情况复杂 有人认为,现在国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欧债危机,美元贬值。按照“牛市融资、熊市并购”的逻辑,现在就是并购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到海外并购,将可以大省一笔。殊不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盲目的陷阱。 2011年,中国鑫茂集团放弃以10亿欧元收购荷兰电缆巨头特雷卡的事件向我们表明中国电缆企业想要凭借资本实力进行海外收购不怎么靠谱。其原因除了以投资引进技术、品牌等收购模式的问题外,还涉及到中国国外的政治、经济等方面。 首先是对外部经济环境了解十分有限,而这对做出海外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打交道,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其次是不了解当地的政治社会生态,辨不清行动的路径。作为敏感领域,到美国投资需要政府部门认可。如果不熟悉当地的政治生态,既不明白关键人物是谁,也不清楚该如何游说。 另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留下的不靠谱印象。在最近的一桩案例中,加拿大排气歧管制造商威斯卡特工业公司表示,它与中国四川博宏实业有限公司的谅解备忘录(MOU)于2011年12月31日“自动”终止,因为博宏仍然没有从其预期的融资银行、政府控制的中国开发银行获得融资承诺书。 未来仍需努力 通往光明的方向往往伴随着曲折的道路。既然并购重组是电线电缆行业必走之路,那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深入了解重组学问,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去收购也好,被兼并也罢,如果掌握了整合资源的并购之道,企业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重生,行业也必将迎来破茧成蝶的蜕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