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为会员:junwolf,发在回贴中的,觉得还不错,所以新开帖子转出来。) x~uDCbL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S]=.p-Am
1-1 光线何波线 s)E8}-v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把能够传送能量的几何线成为光线。 YJ6:O{AL1
光的頻率: Y5 ;a
1-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fD:y'&
光线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oMemF3M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可以视作为折射定律的特殊表现方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定义为n1.2,表示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称为"相对折射率"。表达式: ez9F!1
Pc&dU1
1-3 折射率和光速 IR]5,K^l
1-4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u(yN81
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当入射角 "6IZf>N@#
(n1> n2) _\yR/W~
时折射光线不再存在,入射光线全部转为反射光线,成为"全反射"现象。 L<oQKe7Q: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m+8:_0x "
共轴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 [;aM8N
球面系统、非球面系统 )H]L/n
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成为"理想像",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z\baL|
第二章、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M
hW9^?
2-1 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wbOYtN Y@
lvODhoT
公式1 单球面入射角计算公式: AvZ5?rN$
q2F`q. j
公式2 UAz^P6iQ`~
公式2 <uBRLe`)
2-2 符号规则 !4#qaH-Q
1.线段:由左向向右为正,反之为负。 4~A$u^scn
物像距L、L'--由球面顶点算起光线到光轴的交点。 l
x;87MDs
球面半径r--由球面顶点算起到球心。 &n8Ja@Y]
中心厚度d--由上一顶点到下一顶点。 qT$ IV\;_
2.角度:一律以锐角计算,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LCS.C(n,
夹角U U'从光轴到光线; m;4ti9
入射角、折射角II'以光线转到法线。 @1xVWSF
法线到光轴夹角ψ从光轴到法线。 XXX y*/P
2-3 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TVd4s(e
将公式1~3角度全部以弧度代替。 Wtw,YFT
2-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意义 %{IgY{X
1.物像位置关系式 f U=P$s
"CC"J(&a
2.物像大小关系 \z2y?"\?
.czUJyFms}
近轴光学意义: *-fd$l.
1. 作为衡量实际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标准。 3rFku"zT$
2. 2.用它近似地表示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P5B,= K>r
2-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L ?;UcCB
1.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R=a4zVQ
主平面与光轴交点为主点,主点位置公式? @,= pG
主平面具有以下性质:假定物空间的一条光线与物方主平面的交点为B,他的共轭光线和像方主平面交于B′,则B和B′距光轴距离相等。 ]!!?gnPd5
2.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和它所对应的像点F′--像方焦点 [O ^/"Qk
通过像方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作像方焦平面。它的共轭面为位于垂直于光轴的无限远的物平面。 Q5dqn"?
像方焦点于像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FXY>o>K%h
第一: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意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交点F′。 P 0+@,kM
第二: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相交于像方焦平面的同一点。 Iv3yDL;
7neJV
3. 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点F--物方焦点。 { Mb<onW
物方焦点和物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XP!m]\E&I
第一:通过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出射。 B_[I/ ?
第二:由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线。 \reVA$M[
焦距:主平面和焦点之间的距离。 u/|@iWK:
2-6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kZ-,@h:
1.球面的主点位置:单个球面的两个主点与球面顶点重合。 Q\IViM
2.球面焦距公式: ;CS[Ja>e
像方焦距: ~vpF|4Zn5
物方焦距: 6Hb a@Q1`
球面反射: aqk$4IG
2-7 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交点 KI#v<4C$P
vOCaru?~h
第三章: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 2brY\c
F
3-1 人眼的光学特性 W{q
P/R
3-2 人眼的调节
? .SiT5
1.视度调节 指水晶体的变化引起焦距的变化。 ECM#J28D
视度:表示人眼的调节程度 【l单位为米】 q$yg^:]2
视度绝对值越大,,调节量越大。 >Ho=L)u
SD=-4时【此时l为250mm】。为明视距离。远点距离和近点距离二者视度之差为人眼最大调节范围。 F~E)w5?\O
2.瞳孔调节:指光阑孔的变化。 Z@x&
3.人眼的分辨率 2
KHT!ik
人眼视角分辨率:60″。 bcT_YFLQ
人眼线分辨率:10″。 3 ;F
3-3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h!y]
对于目视仪器来讲,所谓的放大指得是视角的放大。放大率用Γ表示。 tvVf)bbz
v,Z]Vqk
为了在使用仪器过程中人眼不至于疲劳,目标通过仪器后应成像在无限远,或者说要射出平行光线。这是对目视光学的第二个要求。 OMmfTlM%
1.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m?Ut|
工作原理:目标在物方焦距上。 ?&,6Y'"
视放大率: 。 k0PwAt)65
上式表明,焦距越小,放大作用就越明显。 $$0<
&
2.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WR5P<8c
工作原理:物镜成像在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 0&|M/
WdS1v%
上式表明,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的垂直放大率与目镜的视放大率的乘积。 iNi1+sm
3-4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sl$y&C-
工作原理:将物镜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物方焦平面重合,使得无限远目标透过物镜后成像在目镜焦平面上。 ,#;`f=aqTG
IMdp"
上式表明:望远镜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 G6>sAOf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与视放大率相等 2P'Vp7f6 Y
3-4 眼睛的缺陷和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O@n6%pSL
通常采用近视眼的远点距离表示近视的程度,例如:当远点距离为0.5mm时,近视为-2视度,相当于医学上的近视200。 [ywF!#'){
3-5空间深度感觉和双眼立体视觉 yp=sL' E
体锐视度Δаmin极限值正常约10″。当物点对应的视差角а等于Δ时,人眼刚刚能分辨出他和无限远物点之间的距离差别 <W3p!
3-6 双眼观察仪器 WwnBe"7M
体视放大率: iKu3'jZ/O
hmLI9TUe6
第四章 平面棱镜系统 ^)Y3V-@t
4-1 平面镜棱镜系统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D)eS |B
1.折叠光路,缩小仪器的体积和重量 Yyd}>+|<,
2.改变像的方向--倒像 3;}YW^oXq
3.改变共轴系统中光轴的位置和方向--即形成潜望高或使光轴转一定的角度。 qA!4\v={
4.利用平面镜或棱镜的转动,可连续改变系统光轴的方向,以扩大观察范围 +ru `Zw5,
4-2 平面镜的成像性质 O\;Lb[`lb
1.平面镜能使整个空间理想成像,物点和像点对平面镜镜像对称。 [X@{xF^vBQ
2.物和像大小相等,但形状不同,物空间的右手坐标在像空间为左手坐标 k
75 p
反射次数为奇数时,成像为镜像,反射次数为偶数时,成像与物完全相同。 (ESFR0
4-3 平面镜的旋转及其应用 _'V o3b
t'W6Fmwkx
旋转平面镜a角度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入射角增加a,反射角偏转2a。 fM]nP4K`
(dNF)(wn
位于两平面镜公共垂直面内的光线,不论它的入射方向如何,出射光线的转角永远等于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的二倍。根据以上结论推知:当两平面镜一起转动时,出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光线位置可能会发生平移。这就是采用棱镜代替平面镜的理由。 ~MB)}!S:
4-4 棱镜和棱镜的展开 5lzbg
主截面:各个棱镜垂直的截面。位于主截面内的光线通过棱镜之后仍然还在一个面。 DtGkhq;
根据棱镜展开的原理,用棱镜代替平面镜相当于在系统中多加了一块平行玻璃【平行玻璃不会影响成像大小,但会改变成像位置,相当于"空气楔"】。 |SMigSu r`
为保证使棱镜与共轴球面系统组合以后,仍保持共轴球面系统特性,对棱镜结构要求如下: ZT/f
1. 棱镜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必须平行。 zSsBbu:
2. 如果棱镜位于会聚光束中,则光轴必须和棱镜的入射和出射相垂直。 k)F!gV#
棱镜类型 9dszn^]T
1. 直角棱镜:作用使光轴改变90°。 V?^qW#AG
2. 五角棱镜:使光轴转角恒等于90°。 #LR6wEk
3. 靴型棱镜: KdHkX+-R
4. 立方棱镜 hTby:$aCg
4-5 屋脊面和屋脊棱镜 BBX/ &d8n
形式: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代替一个平面。 ny^uNIRPR
作用: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条件下,增加一次发射,使系统总的反射次数由奇数变为偶数,从而达到物像相似的要求。 *Z.{1
要求:屋脊面必须严格遵守90°,否则容易形成双像。 cJwe4c6.m
4-6 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和棱镜的外形尺寸计算 r?0w5I
平行玻璃板影响像的位置,并不影响光学系统特性,所以,可以认为平行玻璃板相当于一个空气层,这个空气层厚度等于 d^IX(y*$
[L代表平行玻璃板厚度,n为折射率] zTG1 0
4-7 确定平面镜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方法 3#udzC
1.具有单一主截面的平面镜棱镜系统 PeEaF@#k
坐标确定:x与光轴同向,y轴在主截面内。z轴垂直于主截面。 c??m9=OX1
H|?r_Ns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g .:ZMV
5-1 光阑及其作用 S$wC{7?f
光阑:限制成像光束的圆孔 ^Vh^Z)gGi
可变光阑:孔径可以改变光阑。 %(?;`
孔径光阑: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 C$at9=(E6
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口径。 mpDxJk!
消杂光光阑:限制进入光学系统中杂光的口径。 [!KsAsmk
渐晕系数: Op9+5]XF
5-2 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d@Bd*iI<
1.入射口径、出射口径关系: FRPdfo37
Γ=D/D′ Ug gg!zA
3. 分划镜框位于望远镜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其口径充当视场光阑的作用,可用计算公式 =.m/X>
8BS Nm
4.物镜框的口径为孔径光阑。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