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为会员:junwolf,发在回贴中的,觉得还不错,所以新开帖子转出来。) e[$=5U~c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e%uPZ >'q
1-1 光线何波线 s$4!?b$tw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把能够传送能量的几何线成为光线。 N\ChA]Ck
光的頻率: =H%c/Jty
1-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wS-D"\4/
光线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Bcwd7+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可以视作为折射定律的特殊表现方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定义为n1.2,表示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称为"相对折射率"。表达式: #f0J.)M
%D< =6suW
1-3 折射率和光速 5<wIJ5t
1-4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b)7gd=
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当入射角 O68/Hf1W
(n1> n2) 0-M.>fwZ=
时折射光线不再存在,入射光线全部转为反射光线,成为"全反射"现象。 WPs6)8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FloCR=^H
共轴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 3jZPv;9OC
球面系统、非球面系统 -`sK?*[{J
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成为"理想像",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Eyv%"+>
第二章、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W[`^jfQ
2-1 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u .=^
,#W>E,UU
公式1 单球面入射角计算公式: S+
gzl#r
3B8\r}L
公式2 {&nL'R
公式2 ;|*o^9q
2-2 符号规则 VRQ'sn@
1.线段:由左向向右为正,反之为负。 xTiC[<j
物像距L、L'--由球面顶点算起光线到光轴的交点。 U2m86@E
球面半径r--由球面顶点算起到球心。 -7,xjn
中心厚度d--由上一顶点到下一顶点。 eLWD?-v%
2.角度:一律以锐角计算,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G`8i{3:
夹角U U'从光轴到光线; )65 o
入射角、折射角II'以光线转到法线。 2XI%z4\)!
法线到光轴夹角ψ从光轴到法线。
=z`#n}v
2-3 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d|#sgGM<8
将公式1~3角度全部以弧度代替。 `1k0wT(
2-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意义 :ZX#w`Y
1.物像位置关系式 wXI6KN-
BQ!v\1'C
2.物像大小关系 7%DA0.g
3}*)EC
近轴光学意义: 8-]\C
1. 作为衡量实际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标准。 ZmU7 tK
2. 2.用它近似地表示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m%au* 0p
2-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7.U
CX"
1.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tk=~b}8
主平面与光轴交点为主点,主点位置公式? ;|7]%Z}%
主平面具有以下性质:假定物空间的一条光线与物方主平面的交点为B,他的共轭光线和像方主平面交于B′,则B和B′距光轴距离相等。 a^/j&9
2.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和它所对应的像点F′--像方焦点 FbO\ #p s
通过像方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作像方焦平面。它的共轭面为位于垂直于光轴的无限远的物平面。 s[6y|{&ze
像方焦点于像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Kki
第一: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意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交点F′。 o+Cd\D69S
第二: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相交于像方焦平面的同一点。 Q#!|h:K
:+Ti^FF`w
3. 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点F--物方焦点。 bit@Kv1<C
物方焦点和物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DvL/xlN
第一:通过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出射。 H|@R+
第二:由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线。 >wx1M1
焦距:主平面和焦点之间的距离。 )2vkaR
2-6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MoAZ!cF8
1.球面的主点位置:单个球面的两个主点与球面顶点重合。 Eci,];S7
2.球面焦距公式: >Z%qkU/
像方焦距: C.su<B?
物方焦距: U&x)Q
球面反射: v:.`~h/b
2-7 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交点 Ujb7uho
Igb@aGA
第三章: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 QxUsdF?p
3-1 人眼的光学特性 * F[;D7sZ~
3-2 人眼的调节 i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