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并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TFT-LCD因其分辨率高,没有闪烁,体小量轻,没有用几年的时间便在计算机终端显示领域取代已经有百年历史的CRT显示的垄断地位,同时还创立了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的移动显示应用领域。TFT-LCD在以字符和图表显示为主要目标的计算机终端显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大鼓舞了LCD工作者向显示的最高领域——视频图像显示乃至高清晰度视频图像显示进军的信心。一段时间以来,小尺寸液晶电视从商场货架的角落里走了出来,开始了向CRT电视挑战的进程。现在100"、84"的全高清LCD电视样品已经问世, 32"、37"和42"的液晶电视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INkuNa8\
b*tb$F
然而人们在赞赏液晶电视分辨率高,图像精细的同时,也发现了液晶电视在显示运动图像时会出现拖影和模糊的情形,这是显示视频图像所不能允许的。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液晶材料响应速度不够高是引起模糊的主要原因。可是在把响应速度提到足够高以后,上述现象有了改善,但仍不能消除。人们才转而向更深入的方向进行研究。原来TFT-LCD工作在保持模式(Hold-Type)是产生运动图像模糊的重要原因。
K#6@sas
EajJv>X7
TFT-LCD的保持模式及在显示运动图像方面的局限 eKuF7Oo
无源LCD由于液晶像素的双向导通特性,动态矩阵选址时会出现串扰现象,扫描行数越多,串扰就越严重,因此无法实现大容量的信息显示。于是人们在每个像素上串入一个薄膜晶体管,用TFT的通断来控制像素的通断。TFT的串入使像素双向导通的特性变成了单向导通,矩阵选址的串扰消失了,扫描行数从理论上可以无穷多,可以实现大容量的信息显示。为了提高TFT-LCD的显示质量,人们往往在串入TFT的同时,还设计一个与液晶像素并联的存储电容CS,如图1所示,TFT打开时,信号电流给CS充电,在CS上形成一个与信号大小成正比的直流电压。在TFT关闭期间,CS上的电压在整个帧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并驱动该像素始终保持在相应的开启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保持”型工作状态。存储电容CS的引入使TFT-LCD的占空比提高到1,其对比度和显示质量达到了静态驱动的水平,使得TFT-LCD很快在计算机终端显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0i5S=L`j
TFT-LCD在显示运动图像时出现的问题,使人们不禁想起了CRT。为什么CRT在显示运动图像时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经过仔细比较和深入研究发现,CRT是工作在脉冲(impulse)发光的工作模式,和TFT的保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u)zv`m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矩阵显示有以下几种显示形式: B&7:=t,m(
逐点脉冲发光,如CRT。 E>/~:
逐行顺序显示,如无源LCD,无源OLED,FED等。 4C?4M;
逐帧顺序显示(即帧保持模式),如TFT-LCD,有源OLED等。 6pb~+=3n
子场显示,如PDP。 \)6AzCq
+2tFX
我们把CRT、PDP、TFT-LCD三种模式发光的情况示于图2。图2显示了某一个像素在一帧时间内发光随时间的分布。这三种情况下,人眼所感觉到的平均亮度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显示模式发光随时间的分布是不同的。CRT只在很短的时间内脉冲发光,LCD是在一帧的全部时间内平均发光。PDP则处于二者之间,只在某些子场持续的时间内有几个到几百个脉冲发光,按不同的灰度分布于一帧内不同的时间点上。 M*cF'go
gB%"JDn8
其实显示运动图像出现的图像质量下降的现象最先在PDP-TV上被发现,因为PDP比LCD较早进入了视频显示领域。最先提出TFT-LCD保持模式是产生运动图像模糊的原因并用实验验证的T.Kurita和T.Yamamoto先前都是研究降低PDP伪轮廓现象的。1998年日本NHK科学和技术研究实验室的T.Kurita首先提出了哪怕液晶材料的响应时间下降为零,具有保持型工作特性的TFT-LCD在显示运动图像时仍然会出现模糊现象的看法。紧接着T.Yamamoto设计了一套用仪器模拟人眼感知的设备,证实了T.Kurita的想法。从此降低运动图像模糊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保持型显示产生运动图像模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眼跟踪在屏幕上移动的物体时,看到的是一幅幅不同位置的图像在视网膜上积累所形成的图片。只要把图上的子场换成充满一帧的发光就可以,其结论也是相同的。 ;,uATd|
{2Ew^Li
运动图像模糊的测量和定量评价方法 -Ju;i<
为了证实Kurita提出的TFT-LCD的保持型工作方式是产生运动图像模糊原因的看法,日立研究所的Yamamoto设计制作了一套可以模拟人眼积分效果的测量运动图像质量的装置。Yamamoto认为人眼所感知的运动图像是暂存的连续图像在和运动图像作同步移动的眼球上的积分,我们可以用暂存的分立图片在和运动图像作同步移动位置时的积分来重现。他所研制的时基图像积分测量系统(TIM)的方块图如图3所示,单幅黑条图像在LCD屏幕上以水平方向移动,它的宽度、移动速度和色彩都可以调节。用CCD拍摄不同时刻运动黑条的照片。因不人眼不能在1/300秒以内分辨物体亮度的变化,所以CCD拍照的频率要大于300Hz(即每帧至少拍5张),而且快门的速度要小于3ms。最后人眼感知的图像通过对不同时刻图像照片的积分,同时考虑人眼一定程度的跟随位移而得出。 MtF^}/0w!`
,o0Kev z
TIM系统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目标为白底上32像素宽度的黑条,每帧向右移动8个像素。可以看到: 0t(c84o5
黑条中间的黑度降低,也就是运动图像的动态对比度下降。 unqUs08
原来清晰的黑条前沿和后沿变成了一定宽度的模糊区域,这就是我们所关心的运动图像的模糊现象。为了能定量地研究模糊的程度,进一步观察A-A剖面的亮度分布。我们引入一个边缘模糊宽度(blurred-edge-width.BEW)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边缘亮度变化在10%到90%之间的宽度。BEW显然和液晶材料的响应时间,TFT-LCD的保持时间,以及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