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
光学题,都是以“课标”为依据,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
成像、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凸
透镜成像、眼睛、
显微镜等内容上。其中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眼睛视力问题等是考试的热点问题。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大多源自教材和生活,很少单纯地考查记忆性的知识,而是把光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入日常生活、社会生产、自然现象等情景中,从而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k)a3j{{ mBQp#-1\ 一、光的直线传播
}Qqi013E L wqZ*$M 相关知识回顾:
e2}5<
7 (FY<%.Pa 1.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注意:月亮不是
光源。
|})7\o w]%|^: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mF6 U{= TTfU(w%&P 3.常见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影的形成、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立竿见影等。
q_R^Q>ZIe C<T)'^7z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108m/s=3×105km/s
m?@0Pf}xa ##+f/Fxym 例1.(2010济宁)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Y\-X<gRH ^@4$O|3Wh'
N!TC}#}l Mq#sSBE<K A.水中塔 B.水面“折”枝
b.4H4LV Q|CLis- C.镜中花 D.手影
$3BH82
g%.;ZlK 点拨:题目中A是岸边物体射向水面的光经反射进入人眼形成的,是光的反射。B是花枝上有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产生错位。C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是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把影子和虚像混淆,影子的形成是在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黑色区域,虚像是由反射
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得到的像,二者的成因是完全不同的。
mDG=h6y"V ,~TV/l< 答 案:D
1c2zFBl.& }[2|86,G; 提醒:掌握这部分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是十分必要的。题目取材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把光的三种传播方式的考查融于一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在中考中这类题目相当多见。
gE}+`w/X mjI
$z3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Z*+X~> ($vaj; 相关知识回顾:
#K4lnC2qz $7'K]'UJXO 1.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Jvy0B} B 5TB==Fj ? 生活中的反射现象:池水映明月、水中对称影、自行车尾灯、隧道引阳光、穿衣镜、仪表镜、牙医口腔镜。
-!s?d5k") /ll2lyS+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射向水、
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减小),折射角也增大(减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UD+r{s/% $.g)%#h: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岸上看水水“变”浅、水中看树树“变”高、水面断筷、钢笔错位、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磨冰取火、三日同辉、星光闪烁等。
sT;:V
Tl%n|pc 例2.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与水平面成45°角照射到水面。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2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a]B#uUn Cbq|<p# #o 点拨:本题中光线射到水面后光的反射与折射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传播路径有两条:反射和折射,要考虑全面,不可粗心。
;Q}pmBkqB KsG>,#
Q
/ DC\F5 G 答 案:如图3所示。
"AayU
w<o#/J9 提醒:光学作图历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要细心,如法线要与界面垂直,要画成虚线;光线要加箭头,且箭头方向要与光的传播一致;反射角与入射角要明显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谁大谁小要搞清楚,画出后要有区别。
vrr`^UB2 f:K3 P[| 三、平面镜成像
;/-X;!a> ~Bi{k'A9 相关知识回顾:
_ITA $# q_gsYb 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总是与物的大小相等(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虚像(即不能用光屏接收)。
'C")X @XSxoUF\ 例3.(2010宜昌)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e%MT@L# U*R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t%'0uB#v1 M9J^;3Lrh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F#
a)"$j; #ozQF~ C.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pB}1Dxb ;<~lzfs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I,Z'ed.. !arTR.b\ ;=ci7IT' 点拨:题目中A选项平面镜所成像应是虚像,而不是实像;B选项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的大小应不变,因为像与物是等大的,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是不变的。D选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rjJ-ZRs\ +P//p$pE 答 案:C
e|~s'{3 /EXubU73 提醒: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变大。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这跟人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看起来汽车“远小近大”。用
科学知识改变人的错误经验,所以,这类题在中考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