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bCfY\k
Uh0g !zzp
早在80年代初,理论预言:量子点激光器的性能与量子阶激光器或量于线激光器相比,具有更低的阂值电流密度,更高的特征温度和更高的增益等优越特性[1,2]。这主要由于在量子点材料(又称零维材料)中,载流子在三个运动方向上受到限制,载流于态密度与能量关系为6函数,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量子效应、量子隧穿、非线性光学等,极大地改善了材料的性能。因此,不但在基础物理研究方面意义重大,而且在新型量子器件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零维材料结构及其应用为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仍处于探索阶段。90年代初,利用MBE和MOCVD技术,通过Stranski—Krastanow(S—K)模式生长In(Ga)As/GaAs自组装量子点等零维半导体材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生长出品格较完整,尺寸较均匀,且密度和发射率较高的InAs量子点,并于1994年制备出近红外波段InGaAs/GaAs量子点激光器[3]。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实验室制备了In(Gs)As/GnAs量子点激光器[4-10]。本文报道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4]优化结构设计和生长工艺,制备出低阂值电流密度和大功率量子点激光器,并用光致发光(PL)、电致发光(EL)、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等对InAs/GaAs量子点垂直耦合结构材料进行研究。 {iyJH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