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3136阅读
    • 0回复

    [中高考]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全攻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问多
     
    发帖
    203
    光币
    1705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06
    关键词: 高考文言文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d@`:9 G3  
    !J?=nSu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Q c< O; #  
    jxOVH+?l%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Pc ?G^ Xol  
    *M!YQ<7G^d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EBM;&;7  
    {kO:HhUg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M,U=zNPnk  
    cZ2, u,4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b6$A@b  
    \^W?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l#f]KLv4N_  
    jJQfCOD$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k.R/X  
    :;u]Y7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ej53O/hP  
    x3F L/^S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jP6G.aiO  
    ]T$w7puaJ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goPmVe+  
    kT=|tQ@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WG=r? xE  
    I:)#U[tn0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eOO*gM=  
    WjxBNk'f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L#MxB|fcr  
    g#nsA(_L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