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极光与偏光膜的基本原理 ~TjTd
大多数的人仍然对偏光膜这个名词感到陌生而不很清楚,故在此先对偏极光的现象及基本原理稍做说明。
E#n:d9WA: \8`^QgV`@ 偏极光 bjFND]p?w
M+lI,j+
人类对光的了解依序可分成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IXsOTBM 1.十七世纪中,牛顿首先开始对光做有系统的研究,他发现到所谓的白光(White Light)是由所有的色光(Colored Light)混合而成。为了要解释这个现象,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衍生出来。
<"`P;,S 2.十九世纪初,杨氏(Thomas Young)利用波动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大部分的
光学现象如反射、折射和绕射等。
`;&=m,
W' 3.1873年,马克斯威尔发现光波是电磁波,其中它的电波和磁波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电场(E)、磁场(H)与电磁波进行的方向(k)这三者是呈相互垂直的关系。
6H:EBj54? XNkQ0o0 "H}ae7@ 图2 K_V$ ktL
X($@E!| 4'XCO+i# ,tuZ_"?M +ID%( : VM"*@T G_?qY#"( 4.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能量要用粒子学说才能解释,因而衍生出量子学。换言之,光同时具有波动及粒子两种特性。
O9F#gO|! 因为偏极光的理论是用波动学来解释的,所以往后的讨论都将光视为电磁波,并且为了简化易懂,我们只考虑其电场向量E。非偏极光的E可以用图2表示,图2中许多对称等长的辐射线表示E在E、H所组成的平面上振动,并且在各方向振动的机会均等。当E的分布不均时就称之为偏极化(Polarization),如图3所示为部份偏极光,当E只在一个方向振动时则称之为线性偏极光(图4)。从向量的观点来看,当图2中各方向的向量投影到X和Y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后,非偏极光可以分解为两条相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m"P_1`* r'u[>uY 5@~5RNrq2 图2:非偏极光
G)\6W#de4 S]biN]+7s }Yp]A 图3:部份偏极光
; J8 25CE 9_pOV%Qs }ABHGr5[ 图4:线性偏极光
ZAMS;e+e ^v@&
q xsXf_gGu 图5: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
_xU2C<)1& :@+@vM;gh u/L\e.4 lF!Iu.MM 9 偏极光的制造 o^~KAB7
X !l#1
一般而言,制造偏极光的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 l&v&a!EU
1.制造普通非偏极光(图2)。 .R{P%r
2.分解此非偏极光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JV9Ft,xk
3.舍弃一条偏极光,应用另一条偏极光(图4)。 !Ql&Ls
能将非偏极光分解为两条偏极光,而舍弃其一的仪器称之为起偏器(Polarizer),起偏器可以利用如吸收、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效应来产生偏极光。 STgYXA(
#me'1/z
一般较常用的起偏器种类有以下数种: D[}qhDlX
x$aFJCL
(1) 反射型 {V~Gr
当光线斜射入玻璃表面时,其反射光将被部分偏极化。利用多层玻璃的连续反射效果即可将非偏极光转为线性偏极光。 j4.deQ,
+46?+kKt
(2) 复屈折型 j#E&u*IR
将两片方解石晶体接合,入射光线会被分解为两道偏极光,称为平常光与非常光。 fQOh%i9n5
~b.e9FhdA
(3) 二色性微晶型 En/EQ\T@F
将具有二色性的微小晶体有规则地吸附排列在透明的薄片上,这是人工第一次做出偏光膜的方法。 6)~J5Fb
G8_|w6
(4) 高分子二色性型 O*7`Waag
利用透光性良好的高分子薄膜,将膜内分子加以定向,再吸着具有二色性的物质,此为现今生产偏光膜最主要的方法。这类吸收式的起偏器都是以膜(Film)或是板(Plate or Sheet)的形式存在,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偏光膜(Polarizing Film)或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 or Sheet)。英文上另外一个更通俗的称呼是Polarizing Filter。
lGtTZcg %t\~3pw= 偏光膜的起源 ZJ|'$=lR
rb@{ir
偏光膜是由美国拍立得公司(Polaroid)创始人兰特(Edwin H. Land)于1938年所发明。六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偏光膜在生产技巧和设备上有了许多的改进,但在制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材料上仍和六十年前完全一样。因此,在说明偏光膜的制程原理之前,先简单的叙述一下兰特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灵感,相信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偏光膜的制程。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