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极光与偏光膜的基本原理 Gq)E,Ln&d
大多数的人仍然对偏光膜这个名词感到陌生而不很清楚,故在此先对偏极光的现象及基本原理稍做说明。
XSBh+)0Ww #^i.[7p 偏极光 oZS.pi
LFwRTY,G
人类对光的了解依序可分成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_DD.#YB</ 1.十七世纪中,牛顿首先开始对光做有系统的研究,他发现到所谓的白光(White Light)是由所有的色光(Colored Light)混合而成。为了要解释这个现象,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衍生出来。
A(2!.Y
2?* 2.十九世纪初,杨氏(Thomas Young)利用波动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大部分的
光学现象如反射、折射和绕射等。
a@?2T,$ 3.1873年,马克斯威尔发现光波是电磁波,其中它的电波和磁波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电场(E)、磁场(H)与电磁波进行的方向(k)这三者是呈相互垂直的关系。
8n2MZ9p] 1w~@'ZyU 6R=dg2tKT 图2 Bj1{=Pvl
hO?RsYJ.F #Y>os3] 31*0b|Z W|,Y*l UB8TrYra Rzj1D:?X@ 4.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能量要用粒子学说才能解释,因而衍生出量子学。换言之,光同时具有波动及粒子两种特性。
y/9aI/O' 因为偏极光的理论是用波动学来解释的,所以往后的讨论都将光视为电磁波,并且为了简化易懂,我们只考虑其电场向量E。非偏极光的E可以用图2表示,图2中许多对称等长的辐射线表示E在E、H所组成的平面上振动,并且在各方向振动的机会均等。当E的分布不均时就称之为偏极化(Polarization),如图3所示为部份偏极光,当E只在一个方向振动时则称之为线性偏极光(图4)。从向量的观点来看,当图2中各方向的向量投影到X和Y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后,非偏极光可以分解为两条相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HAca'!p r5w y]z^ I UZ@n0/T 图2:非偏极光
jt6q8 azKiXr#_( a}p}G\b| 图3:部份偏极光
aePLP aMq|xHZ "54t7 图4:线性偏极光
k.@OFkX. iD"9,1@~n h8zl\ 图5: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
ipi^sCYp %HWebZ-yY 3@*orm>em CtO;_;eD' 偏极光的制造 xsN)a!
zQ>|`0&8
一般而言,制造偏极光的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 EmFL
%++V
1.制造普通非偏极光(图2)。 ==XO:P
2.分解此非偏极光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xp68-&
3.舍弃一条偏极光,应用另一条偏极光(图4)。 ;&$Nn'~a
能将非偏极光分解为两条偏极光,而舍弃其一的仪器称之为起偏器(Polarizer),起偏器可以利用如吸收、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效应来产生偏极光。 H="E#AC%8/
?nc:B]=pTY
一般较常用的起偏器种类有以下数种: [G#PK5C
9esMr0*=
(1) 反射型 +[_mSt
当光线斜射入玻璃表面时,其反射光将被部分偏极化。利用多层玻璃的连续反射效果即可将非偏极光转为线性偏极光。 Ro:DAxi@L
b,r{wrLe)
(2) 复屈折型 \LbBK ~l-I
将两片方解石晶体接合,入射光线会被分解为两道偏极光,称为平常光与非常光。 -#agWqUM|T
f8JWg9m
(3) 二色性微晶型 8G<{L0J%!
将具有二色性的微小晶体有规则地吸附排列在透明的薄片上,这是人工第一次做出偏光膜的方法。 JIH6!
HA# 9y;\
(4) 高分子二色性型 dd6m/3uUW
利用透光性良好的高分子薄膜,将膜内分子加以定向,再吸着具有二色性的物质,此为现今生产偏光膜最主要的方法。这类吸收式的起偏器都是以膜(Film)或是板(Plate or Sheet)的形式存在,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偏光膜(Polarizing Film)或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 or Sheet)。英文上另外一个更通俗的称呼是Polarizing Filter。
Yb?L:,a(I *rH#k? 偏光膜的起源 4apy {W
J&w'0
偏光膜是由美国拍立得公司(Polaroid)创始人兰特(Edwin H. Land)于1938年所发明。六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偏光膜在生产技巧和设备上有了许多的改进,但在制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材料上仍和六十年前完全一样。因此,在说明偏光膜的制程原理之前,先简单的叙述一下兰特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灵感,相信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偏光膜的制程。
b>]MZhLJe 兰特于1926年在哈佛大学念书时看了一篇由英国的一位医生Dr. Herapath在1852年发表的论文,内容提到Dr. Herapath的一位学生Mr. Phelps曾不小心把碘掉入the solution disulfate of quinine,他发现立即就有许多小的绿色晶体产生,Dr. Herapath于是将这些晶体放在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下图所示:当两片晶体相重叠时,其光的透过度会随晶体相交的角度而改变,当它们是相互垂直时,光则被完全吸收(图6);相互平行时,光可完全透过(图7)。
q37d:Hp "'@>cJ= 图6:光被完全吸收
H7Y :l0b *k^'xL _GF{Duxh 图7:光可完全透过
cy{ ado2 P+2@,?9#
)/mBq#ZS 这些碘化合物的晶体非常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上有了很大的限制,Dr. Herapath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才能做出较大的偏光晶体,可是他并没有成功。因此,兰特认为这条路可能是不可行的,于是他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tH^]`6"QUa ●兰特把大颗粒晶体研磨(ball mill)成微小晶体,并使这些小晶体悬浮在液体中。
15dbM/Gj ●将一
塑料片放入上述的悬浮液中,然后再放入磁场或电场中定向。
k[<Uxh% ●将此塑料片从悬浮液中取出,偏光晶体就会附盖在塑料片的表面上。
-Ed<Kl ●将此塑料片留在磁场或电场中,干燥后就成为偏光膜。
)z
Hib;O 兰特的方法是将许多小的偏光晶体,有规则的排列好,这就相当于一个大的偏光晶体。他应用上述的方法,在1928年成功的做出了最早问世的偏光膜、J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时、成本高和模糊不透明。但兰特已经发现了制造偏光膜的几个重要因素:(1)碘 (2)高分子 (3)定向(Orientation)。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兰特终于在1938年发明了到现在还在沿用的制造方法,其基本原理将于下节中讨论。
zg+6<
.Sf ~[ZRE @ 偏光膜的工作原理 .tQeOZW'
4mM?RGWv 时下最通用的偏光膜是兰特在1938年所发明的H片,其制法如下:首先把一张柔软富化学活性的透明塑料板(通常用PVA)浸渍在I2 / KI的水溶液中,几秒之内许多碘离子扩散渗入内层的PVA,微热后用人工或机械拉伸,直到数倍长度,PVA板变长同时也变得又窄又薄,PVA分子本来是任意角度无规则性分布的,受力拉伸后就逐渐一致地偏转于作用力的方向,附着在PVA上的碘离子也跟随着有方向性,形成了碘离子的长链。因为碘离子有很好的起偏性,它可以吸收平行于其排列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只让垂直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通过,利用这样的原理就可制造偏光膜(如图8)。
lFT`
WO H$44,8,m W^8MsdM 图8
zNRR('B? /OtLIM+7~{ efUa[XO 偏光膜的种类及发展 K}a3Bj,
LAjreC<W 现今所使用偏光膜的种类
)8@|+'q 偏光膜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但能使用在
LCD做为偏光材料,亦可用于太阳眼镜、防眩护目镜、摄影器材之滤光镜、汽车头灯防眩处理及光量调整器,其它尚有偏光显微镜与特殊医疗用眼镜。为了满足轻量化及使用容易的要求,所以偏光膜的选择以高分子二色性型为主,这型起偏材料的种类有四:
Z#znA4;) (1) 金属偏光膜
|SSe n#PYp 将金、银、铁等金属盐吸附在高分子薄膜上,再加以还原,使棒状金属有起偏的能力,现在已不使用这种方法生产。
}P*x/z~ (2) 碘系偏光膜
\\iX9-aI< PVA与碘分子所组成,为现今生产偏光膜最主要的方法。
==]BrhZK (3) 染料系偏光膜
IDn$w^" 将具有二色性的有机染料吸着在PVA上,并加以延伸定向,使之具有偏旋光性能。
Je &O (4) 聚乙烯偏光膜
HY>zgf,0 用酸为触媒,将PVA脱水,使PVA分子中含一定量乙烯结构,再加以延伸定向,使之具有偏旋光性能。
%k=c9ll@: ,.,spoV ]X\p\n'@j 偏光膜的构造 Mv_-JE9#>o 高分子膜在经过延伸之后,通常机械性质会降低,变得易碎裂。所以在偏光基体(PVA)延伸完后,要在两侧贴上三醋酸纤维(TAC)所组成的透明基板,一方面可做保护,一方面则可防止膜的回缩。此外,在基板外层可再加一层离型膜及保护膜,以方便与
液晶槽贴合(如图十三)。
kT1 2 eFXQ~~gOj ]}z"H@k 图十三:偏光膜的构造简图
S17 c#6vT PW QRy pz0Q@ n/X P+<4w
LCD用偏光膜的品质特性 <Gw>}/-^
/L^pU-}Z0 由于LCD的显示非发光型,为了达到显示器明亮、易辨识的要求,偏光膜就必须具有清晰、高透过及高偏旋光性。近来LCD的使用愈来愈广泛,如民生、军事、高科技等。因应LCD的多样化及耐用性的提升,必须加强偏光膜的耐久性及耐旋光性。
}-N4D"d4o '4e,
e|r 另外、在外观特性上,配合LCD画素的提高,偏光膜的表面必须是平滑且高精细化;若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下长时间使用,也必须维持偏旋光性能,且所用的黏着剂其安定性也是要求的要点之一。通常在偏光膜的制造过程中,都是在无尘室进行:
H{U(Rt]K kkU#0p? 7 1.由于偏光膜的素材为PVA及TAC,所以其上不可有异物及未溶的树脂。
5KgAY;| 2.在偏光膜的贴合过程中,不可在涂胶、贴合及加工时有任何异物混入。
h\lyt(.s 3.保护膜或离型膜等材料不可有任何缺陷。
./@C 4.在成品的表面及切断面,或包装袋上不可有任何异物附着混入。
,*m{Q 若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则无法做出高解析、大尺寸、高精细化的偏光膜。
mV++7DY PFI^+'; H84Zg/ ^ LCD用偏光膜的发展 ^`+Kjhht G}LOQ7 (1) 碘系偏光膜
9(pF!}1%\ PVA及碘所构成的偏光膜长久以来都在LCD的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今材料与延伸技术不断改良下偏光度及透过率都相当接近理论值(偏光度100%;透过率50%)。
x%`tWE| ,"U|gJn|^ Dj9ecV` (2) 耐久性偏光膜
<pIel 使用染料配方让偏光膜具有耐高温高湿、耐光等特性,大多使用在车、船舶或飞机用的LCD上。但偏光率不及碘系且价格昂贵是其缺点。现今发展是藉由PVA的延伸配向及开发在可见光区有均匀吸收的高偏旋光性能染料分子,其偏旋光性能已可与碘系偏光膜相当,唯价格方面仍比碘系偏光膜高。
n=A}X4^ Vu5Djx' ,{Ga7rH*
(3) 光学补偿膜
%G/(7l[W 随着LCD产品技术愈来愈进步,故针对偏光膜之着色、视角、漏光等等要求相对提高,因此需要各种光学补偿膜去做补偿。例如(STN-LCD)因液晶分子之扭转超过90度造成使用直线偏光之偏光膜会有着色现象出现,其解决方法为加上一片位相差膜。
W4&Itj .kc{)d*0K Oh;V%G 表面处理 IylfMwLC
,buo&DT{L 表面加工处理可增加偏光膜的光学及机械性能。现今为了满足LCD多样化的要求,具有复合功能的偏光膜已在市场上销售。
<[A;i $J9/AFzO" 1. 抗反射(AR)处理
;MH_pE/m 当光经过偏光膜的表面时,会有5%左右的反射损失,由于光度的损失及反射光将造成LCD辨识度的降低。改善的方法是在偏光膜的表面蒸镀上一层金属膜,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降低反射值,将反射率降至1%以下。
]FEsN6 fRK=y+gl@ KMP[Ledr (2) 抗眩(AG)处理
zn#lFPj12 为了避免光线被过度集中,将偏光膜的表面加工做成凹凸状,将光线均匀地分散,可达到防眩的效果。
*hlinQKs 有经AG处理,其表面可达铅笔3H硬度较耐刮,另雾度高可适用于大尺寸产品(大于12.1”),主要是因LCD之背
光源强的关系。另外随着LCD之
分辨率要求增加如UXGA级(1600 x 1200)对AG要求更细致化处理,目前偏光板制造商亦开始注意到此方面,相信最近会有对应产品供市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