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光学是研究人类的光环境的科学,是环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环境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等。 gLb`pCo/
_1!7V3|^
环境光学是在光度学、色度学、生理光学、心理物理学、物理光学、建筑光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光学的定量分析以光度学、色度学为基础;在研究光与视觉的关系上主要借助于生理光学及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和评价方法。 3(``#7
8mCxn@yV
天然光环境的光源是太阳,日光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云和尘埃扩散,使天空具有一定的亮度。地球上接受的天然光就是由直射日光和天空扩散光形成的。通常以地平面照度、天空亮度和天然光的色度值来定量描述天然光环境。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天空亮度和大气透明度。 AL[KpY
5v[*:0p'
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气象因素(日照率、云、雾等)和大气污染程度的差异,光环境特性也不相同。因此须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天然光环境进行常年连续的观测、统计和分析,取得区域性的天然光数据。这是研究天然光环境的一项首要工作。 2kqu p)82e
%9
SJ
E
为了利用天然光创造美好舒适的光环境,环境光学还要研究天然光的控制方法、光学材料和光学系统。这方面的成果已为建筑采光普遍应用。近年又发展了通过定日镜、反射镜和透镜系统,或是用光导纤维将日光远距离输送的设备,使建筑物的深处以至地下、水下都能得到天然光照明。 t;){D:]k
]q\b,)4
e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一个世纪以来,电光源迅速普及发展。现在不同规格的电光源已有数千种世界年产量达百亿支以上,人工照明消费的电力占电力总产量的10~15%。 2_)\a(.Qu
x" 7H5<
人工光环境较天然光环境易于控制,能适合各种特殊需要,而且稳定可靠,不受地点、季节、时间和天气条件的限制。但电光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目前由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平均效率约为10%,由初级能源转换成光能的效率则只有3%。因此,为了节约能源,不但要继续提高现有电光源的光效和质量,而且要研究控制灯光强度和分布的理论及光学器件,探索合理有效的照明方法。环境光学将在后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