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已不仅仅是人类用来浇铸钱币和内姗机壳的砂箱。今天。它凝聚了各类高技术,能快速精密的直接把材料成型、焊接、装配成零部件、组件或产品,其效率、精度、流线、超微型化、节能、环保,以及产品的性能、外观等,都是传统工艺所无与伦比的。展望21世纪,无论电子、生物、材料、汽车、家电等哪个行业,不装备由计算机、模具和加工中心砌成的生产线,都不可能在制造业中担纲支柱产业。模具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装备,其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批量化成本和包括产业更新在内的技术进步的关键是模具。现在全球模具总产值早已超过传统机械工业- 机床与工具类产值的总和。 71I: P|.>
)J>-;EYb8
1.模具的模块化设计 t/KH`
i2yE-sgF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ZR*Dl.GWY
vxt<}h5J/!
模具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D\LXjEme.
<?E~Qc t
1.1.建立模块库 R\MFh!6sn
5f-eWW]!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每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模块设计完成后,在Pro/E的零件/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运用Pro/E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Defined Features,UDFs)。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gph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成模块库的建立。 ;%YAiW8{Xk
C8bBOC(
1.2.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n%&+yg
=K8z8K?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 "可塑性"目标。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 wyC1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