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950阅读
    • 0回复

    [转载]动龙门双轴组数控机床的设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eer
     
    发帖
    350
    光币
    2557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8
    — 本帖被 cyqdesign 从 机械加工与制造 移动到本区(2010-12-09) —
    关键词: 数控机床
    1、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Ew5(U`]  
    r{!]` '8  
    本文介绍的动龙门、双主轴、双轴组数控机床主要由机床操作面板(包括显示器),X1、X2、Y1、Y2、Z1、Z2六个直线坐标轴(其中X1、X2为龙门同步轴),双主轴及机床的液压、润滑、冷却系统等机床辅助功能组成。机床的电气系统包括数字控制系统(CNC)、伺服驱动系统、主轴变频调速系统及机床的输入/输出PLC控制系统等。数控系统主要完成人机对话操作和6个坐标轴、2个主轴及机床辅助装置的控制。该机床的坐标轴采用日本安川公司Σ系列的伺服驱动系统和伺服电动机,主轴变频调速系统采用日本安川公司626MC5系列驱动器和专用主轴变频调速电动机。由于该机床的控制轴数及多轴组的要求,其数控系统采用法国NUM1060Ⅱ型数控系统。 ",!#7h  
    x{6KsYEY  
    2、NUM1060Ⅱ型数控系统 ~Z9Eb|B  
    NoTEbFrV  
    NUM1060是NUM公司最高档的数控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高档的系统之一。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及友好的界面。NUM1060Ⅱ型数控系统可以控制8个轴,四轴联动是基本配置。系统中的图形功能管理CNC面板显示和键盘,内存用来存储操作程序、PLC程序和用户文件。还提供了两个通信接口及RS232、RS485、RS422通信方式任意选择。此外,还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为用户预留了网络接口。该机床应用了NUM1060很多强大的功能。 wN>k&J  
    cY8X A6  
    多轴组功能 该机床具有双主轴,而且两个主轴要能够同时切削,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双轴组功能。双轴组的控制优点就是系统内部具有两个相对的通道,每个通道都有相对独立的PLC、NC信息交换区,M代码、T代码及PLC变量和标志位。系统可在公共轴组方式和独立轴组方式间切换。当系统工作在公共轴组时,两个轴组具有相同的工作方式。当系统工作在独立轴组时,两个轴组可以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可独立操作。该机床把X1、Y1、Z1、X2放在轴组1中,把Y2、Z2放在轴组2中,机床的两个主轴分配到不同的轴组中。在不同的轴组中,两个主轴可以分别以自己的转速、方向同时或单独工作,而且在每个轴组中都可以实现系统给定的联动轴数。 i ?&t@"'  
    9utiev~3  
    龙门同步功能 该机床为动龙门结构,且跨度较大,所以采用双驱动方式,这就要求两个伺服电动机保持同步。采用NUM数控系统的轴同步功能,即用两个轴口对两个电动机进行驱动,用NC软件来保证它们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速度环和位置环。 Cc/h|4  
    /{>$E>N;  
    3、NUM1060数控系统的PLC 29("gB  
    tJ>%Xop  
    NUM1060系统为内置式PLC,使用NUM系统提供的输入/输出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通过PLC的扫描周期刷新存储区内的数据,PLC读取外界数据是通过%I变量,而PLC向外界输出数据是通过%Q变量进行的。内置式PLC与NC之间则通过交换区交换数据,交换区中的内容是NC与PLC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NUM数控系统中PLC程序的编制采用梯形图形式,是梯形图语言和语句表语言的结合(即语句表指令可以直接写在梯形图上,不需要进行梯形图与语句表的相互转换),并且其结构为多任务方式,特别适合于PLC比较复杂的程序。NUM提供了强大的PLC指令,PLC程序可以动态地在屏幕上显示。通过可以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PLCTOOL软件,可以实现在PC机上编好的程序与NC进行传输并实现在线监控。注:双轴组功能涉及的PLC变量: K1>X%f^  
    >Akrbmh5  
    %W2.2 公共轴组与独立轴组切换 #?\$*@O  
    %W17.B 轴组选择,用于显示相应轴组数据 -^LUa]"E  
    %Wg03.B 独立轴组工作方式选择(g=1~8为轴组号,下同) /j/,@,lw7z  
    %Wg00.5 轴组g的M功能应答信号 Veo*-sl  
    %Wg01.2 独立轴组g的循环启动请求 B>Tfyo  
    %Wg01.1 独立轴组g的循环停止请求 #5)0~4%l  
    %Wg02.B 轴组g的进给倍率 7r;7'X5  
    %Wg1E.W 轴组g要求应答的M功能编码 s~ ||Vv!  
    %Wg7C.L 轴组g的刀具 FJ XYKpY[r  
    '#RzX8|v<  
    同步轴功能涉及的PLC变量: F*m^AFjs  
    w^OV;gp  
    %W4.4 轴同步信号 1N6.r:wg)%  
    %IrR+f+H  
    4、该机床的参数设定 QZ?#ixvJ  
    wNo2$>*  
    NUM1060的参数按数据类型可分为十六进制、三十二进制和十进制等几类。按功能可分为轴的配置、测量参数的设定、伺服控制参数的设定、行程设定、主轴参数设定、辅助功能参数、通信参数的设定、DISC轴参数的设定共8个方面。在参数设定的时候,通过这几个方面去设定,非常方便灵活,易学易用。注:双轴组功能相关的参数: <Hd8Jd4f  
    'D`O4TsP>  
    P97 系统轴组数,该参数定义数控系统的轴组数 2-!OflkoM0  
    P0 被显示的轴,该参数定义数控系统被显示的轴 <7'`N\a  
    P2 测量轴,该参数定义数控系统测量轴 mN^w?R41m  
    P3 伺服轴和插补轴,该参数定义数控系统伺服轴和插补轴 p7et>;WRx  
    P5 轴组的机床配置,该参数定义轴组的机床类型 0U|t@&q  
    P9 轴分配到轴组,该参数用来将轴名与实际地址联系起来 1(%9)).K  
    ?YE'J~0A6  
    同步轴功能的相关参数: \WS2g"(  
    ]Z\Z_t  
    P27 双轴关联定义,该参数用来将一从动轴分到相应的驱动轴 #&zM.O1Q  
    P28 同步轴的关联使能,该参数用来使能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同步 YnM&t ;TX  
    P24 同步轴的对称性,该参数用来指定一个轴允许的同步误差、校正系数和最大同步误差 W*J_PL9j  
    ?tzJ7PJ~B  
    通过对上述参数的设定,这台动龙门双轴组的数控机床已基本上具有了它相应的功能。 kY>jp@w V  
    S!+c1q: ].  
    5、该机床工件编程所注意的问题 mj{B_3b5  
    Dz d[<Qln  
    多轴组的加工程序是由对应于每个轴组的程序组合而成。每一程序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序号,其后跟一个指定轴组用的索引号。加工程序的子程序不需要索引号。 J]&^A$  
    aQ!QrTua-  
    此外对于本机床还有一个特殊的指令,即G78轴组同步功能,因为同步轴放在轴组1中,所以轴组同步在程序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o>|&k]W/  
    d}D%%noIu  
    例如: MoAie|MKe  
    %8.1 轴组1的程序序号 /{1sU}k-  
    N10… ga?:k,xv  
    N20… Ov$>CA  
    M30… hcn $uyP  
    N40 G78 Q1 Z2n Jw  
    N50… OlU')0Y  
    N60… Vn&{yCm3  
    N70 G78 Q2 P1.2 等待%8.2中的Q1 jej.!f:H  
    N80… HQp\0NC]  
    %8.2 轴组2的程序序号 zM+4<k_dH]  
    N10… ^}SP,lg'  
    N20… NS<C"O  
    N30… mJxr"cwHl  
    N40 G78 P1.1 等待%8.1中的Q1 5D]3I=kj  
    N50… 1G}f83yR  
    N60… 1`hmD1d  
    N70 G78 Q1 } 6 ,m2u  
    N80… T`?7z+2A  
    N90 G78 P2.1 }K .Rv(m  
    .7 K)'  
    当程序%8.1中出现标志1的时候,%8.2中N40才会往下运行,而%8.2中出现标志1时,%8.1中N70才会往下运行。%8.1中出现标志2时%8.2中N90才会往下运行。 {c  : 7:  
    uzoI*aqk-s  
    这台动龙门双轴组机床的主要功能和控制均由上面几个方面完成,其中PLC的处理更是这台机床必不可少的。处理好了上面这些参数、变量,双轴组龙门同步的机床便可以正常工作。 dU}Cb?]7s  
    $-D}y:  
    这台动龙门双轴组数迭机床已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实践表明,NUM1060Ⅱ型数控系统在这台机床上的应用是成功的,对今后使用NUM1000系列数控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对今后同类数控机床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VRc6x  
    WCTmf8f  
    作者:沈阳机床股份公司 陈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