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人群构成更加多样,人数增幅会放缓 {.\TtE
+ ?!(G}5
从近几年的报考数字来看,随着用人单位用人政策的务实和国家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考研总数虽然保持在一定的规模,但是增幅必将越来越缓慢。 "w.3Q96r
tNX|U:Y*
一方面,现今大学毕业生里面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从前选择考研或就业的人群是分开的,现在很多人都是双管齐下,在准备就业的同时也准备考研,考上了继续深造,考不上就找工作。除应届本科生之外,比如高自考和在职的考生也逐渐增加。现在国家政策规定高自考的考生如果在研究生考试之前拿到文凭就可以参加考研,所以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考研人群;2004年国家明确规定在职考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不需要单位签字、盖章表示同意,考完了之后再确定也可以,广大在职考生现在报名也很踊跃。 pV"R|{#V
t<viX's
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考研的人数肯定会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进一步放缓。现在很多人考研是因为就业的恶性竞争,随着未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肯定会放缓,虽然总体人数肯定会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会慢慢下降。 VM,]X.
I
2|Bg,e
2.考试题目更加灵活,应试者总体基础薄弱进一步凸显 #N cK
X
Z)aUt
Srf
随着研究生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目前考生群体总体基础薄弱的特征也越来越凸现出来。比如政治:政治考试近两年出题非常灵活,不只是考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更多的比重放在分析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上,这方面的变化非常明显。2005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试卷中有一道关于“摘梨”的哲学辨析题,很多学生答得非常不好,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出得有多难,而是因为很多同学复习过程中,更多地以背为主、以记忆为主,而这道哲学题出得非常灵活。尽管一些著名的老师猜中了政治考试的一些范围,很多考生答题情况仍然不好,甚至做出了相反的结论,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z]9MM
2+
$p?aVO
3.研究生收费问题 J9[r|`gJ(
d<N:[Y\4l
①研究生收费的合理性 n=ux5M
Z/;aT -N
研究生阶段与大学阶段一样,不是义务教育,不能完全用纳税人的钱,自己负担一部分理所当然。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教育经费还严重不足的国家,义务教育的经费急需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还不能充分就学,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经费只能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读研究生后能具有更高的教学、研究和工作能力,一般说来能获得更理想的工作和更高的报酬,有限的投入能够有可观的回报。而且,再发达的社会,有资格读研究生的也是少数,适当收费也是对入学资格的合理限制。 9
|vLwQ
hfy_3} _
据统计,目前国家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约为3万元,培养一名博士研究生需4?5万元。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据统计,1998年,在校硕士研究生15万人,博士生4.5万人;2005年,研究生招生3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31.6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5.4万人。2007年招收36.4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万人。 &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