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本JIS B6336-1980《数控机床 试验方法通则》 :.XlAQR~b g_P98_2f.k 1、定位精度 9c k"JMla 定位精度是在一个方向,由基准位置起顺次定位,各位置上实际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与规定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之差。误差以各位置中的最大差值表示,在移动的全长上进行测量。回转运动在全部回转范围内,每30°或在12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取同方向一次测量,求实际移动距离与规定之差。 m[2[9bQ0 2、 重复度 ||pOiR5 在任意一点向相同方向重复定位7次,测量停止位置。误差以读数最大差值的1/2加(±)表示。原则上在行程两端和中间位置上测量。 /4pYhJ8S 3、 向偏差 uKM` umE 分别某一位置正向、负向各定位7次。误差以正、负两停止位置的平均值之差表示。在行程两端及中间位置上测量。 Ea<\a1Tl43 4、 最小设定单位进给偏差 4_j_!QH87 在同一方向连续给出单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共移动约20个以上单位。误差以各相邻停止位置的距离(或角度)对最小设定单位之差表示。 $fD%18 5、 检验条件 .*njgAq7 (1)、原则上用快速进给。 .`+~mQ
Wn (2)、定位精度。定位重复度和最小设定单位正、负方向检验分别进行,误差取其中的最大值。 ;
I-6H5 (3)、具有螺距误差补偿装置的机床,除最小设定单位外,都是在使用这些装置的条件下进行检验。 OhCdBO U=
f9b]Y 二、美国机床制造商协会NMTBA 1977 第2版《数控机床精度和重复的的定义及评定方法》 <5pNFj}0;X (1) 定位精度 A(Accuracy of positioning) yLfyLyO L 某一点的定位精度,为该点各测量值X的平均值与目标位置的差值△X与同一位置的分散度±3 之和。取其最大绝对值。 ),B/NZ/- 单向趋近定位精度Au=△Xu±3 u;双向趋近定位精度Ab=△Xb±3 b ;未规定方向则按单向处理。 Bl6I@w (2) 零点偏置(Zero offset) K g#Bg## 在轴线(或角度)上确定一些点Ab或Au后,取A的两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平定精度的0点。 9(S=0< (3) 定位重复(Repeatability) db_?da;!` 单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以平均位置X为中心的分散度。 fcF| m5 双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正、负两个方向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平均位置中心的分散度。 K\xM%O? 重复度计算公式: cRr3!<EZ Oi: Hs x
zF 式中:X--数据数;S--标准偏差;N--数据个数;一般N=7。 >\pF5a` (4) 反向偏差(Reversal value) 9M9Fif. 正、负两方向趋近某一给定点时,分别得出两个平均值的距离。 2(3Q#3V (5)机床位置精度评定 i_AD3Jrs 在规定距离BS,AS为定位精度的基本值。对于较长行程,每增加一个单位长度,精度允差值增加Cs。相当于-公差样板沿着理论基准线平行移动,定位误差曲线应包容在样板界限内。 M$ieM[_T 角度位置精度评定方法与线性相似。 P}gtJ; (6)检验条件 AU`z.Isf 测量目标位置随机选取。在工作范围内要有充分点数,顺序趋近各点。 "A~dt5GJ 非标准温度检验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Uv#) 各轴线分别测量并规定它的精度和重复度。 rqN+0CT 三、德国VDI/DGQ 3441.3:1994《机床 工作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统计检验原理》 leNX5 sX 1、术语代号及公式 }[PwA[k' 在目标位置j处,第i次测量 %_Lz0L64k 正向、负向位置差: F1$XUos9 , 6-"tQ,AZ 平均位置量差: i{$P.i/& , JC~sz^>p\ 标准偏差: '\8YH+%It , ]O:8o<0 标准偏差平均值: iH-,l 2oahQ:
}B 标准偏差近似估算值: 8h|} Q _ +0ukLc@ ^C^I ?OnL,y| g_l-@ 凡近似法都以 代 }E(w@& 位置分散度: cyWb*Wv !+@70|gFF 最大位置分散度(轴线的): |-{ Hy(9 [Fag\/Y+ 反向偏差: RY)x"\D pwHe&7e# 反向偏差(轴线的): mk~CE 最大值: BWY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