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本JIS B6336-1980《数控机床 试验方法通则》 b'O/u."O 8(? &=>@ 1、定位精度 3cJ'tRsp< 定位精度是在一个方向,由基准位置起顺次定位,各位置上实际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与规定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之差。误差以各位置中的最大差值表示,在移动的全长上进行测量。回转运动在全部回转范围内,每30°或在12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取同方向一次测量,求实际移动距离与规定之差。 |;J`~H"K 2、 重复度 K"l~bFCZ8 在任意一点向相同方向重复定位7次,测量停止位置。误差以读数最大差值的1/2加(±)表示。原则上在行程两端和中间位置上测量。 ub?dfS9$_ 3、 向偏差 Bl>m`/\1i 分别某一位置正向、负向各定位7次。误差以正、负两停止位置的平均值之差表示。在行程两端及中间位置上测量。 \(??Ytc<B 4、 最小设定单位进给偏差 / :$WOQ 在同一方向连续给出单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共移动约20个以上单位。误差以各相邻停止位置的距离(或角度)对最小设定单位之差表示。 %qV:h# 5、 检验条件 `@y~ JNf! (1)、原则上用快速进给。 H ezbCwsx& (2)、定位精度。定位重复度和最小设定单位正、负方向检验分别进行,误差取其中的最大值。 Yv1yRoDv (3)、具有螺距误差补偿装置的机床,除最小设定单位外,都是在使用这些装置的条件下进行检验。 K-'uE) >_Tyzl>z 二、美国机床制造商协会NMTBA 1977 第2版《数控机床精度和重复的的定义及评定方法》 1Ne;U/ (1) 定位精度 A(Accuracy of positioning) !~zn*Hm 某一点的定位精度,为该点各测量值X的平均值与目标位置的差值△X与同一位置的分散度±3 之和。取其最大绝对值。 +wj}x?ZeV 单向趋近定位精度Au=△Xu±3 u;双向趋近定位精度Ab=△Xb±3 b ;未规定方向则按单向处理。 2H;#L`Z* (2) 零点偏置(Zero offset) _E9[4%f 在轴线(或角度)上确定一些点Ab或Au后,取A的两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平定精度的0点。 /K2[`+- (3) 定位重复(Repeatability) "y8W5R5kL4 单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以平均位置X为中心的分散度。 bM'F8Fi 双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正、负两个方向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平均位置中心的分散度。 J[}j8x?r 重复度计算公式: !}}
)f/ ]HWeVhG 7oC8ID 式中:X--数据数;S--标准偏差;N--数据个数;一般N=7。 $JOtUB{ (4) 反向偏差(Reversal value) V1,p<>9 正、负两方向趋近某一给定点时,分别得出两个平均值的距离。 /{j._4c (5)机床位置精度评定 ?*
+>T@MH 在规定距离BS,AS为定位精度的基本值。对于较长行程,每增加一个单位长度,精度允差值增加Cs。相当于-公差样板沿着理论基准线平行移动,定位误差曲线应包容在样板界限内。 w!`e!} 角度位置精度评定方法与线性相似。 |QZ
E (6)检验条件 ByE@4+9 测量目标位置随机选取。在工作范围内要有充分点数,顺序趋近各点。 ,OrrGwp& 非标准温度检验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yG[VW 各轴线分别测量并规定它的精度和重复度。 bRggt6$z 三、德国VDI/DGQ 3441.3:1994《机床 工作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统计检验原理》 E\}A<r 1、术语代号及公式 W2`3PEa 在目标位置j处,第i次测量 n+
H2cl } 正向、负向位置差: U
`lp56 , 0OlT^ 平均位置量差: me@`;Q3 ,
"O#
V/( 标准偏差: Ca5LLG , jBEW("4R 标准偏差平均值: `s69p'<;p k"=*' 标准偏差近似估算值: ;[4=?GL* ,+d8
J>M 9t%f@ 'JgCl'k, 'PrBa[% 凡近似法都以 代 du0o4~- 位置分散度: Y4N7# 5
K#6@sas 最大位置分散度(轴线的): x4 4V
9-o Sz|kXk6&9 反向偏差: @8w[Z o~ 7m%12=Im5 反向偏差(轴线的): w)&4i$Lk6 最大值: 5MYdLAjV KL!cPnAUu 平均值: #I MaN% $v_&jE 总平均量差: iDcYyNE q77qdmq7 位置偏差(轴线的): *qYw TC2%n\GH* 位置不可*性(轴线的定位精度): 0s Jp,4Vv 0nBDF79 2、评定机床位置精度的项目 J8@.qC'! 共四项:P、 、 、及U、 及 _B^X3EOc 3、检验条件 ;xUo(^t7> (1)、测量位置间距,随机选取。 0t(c84o5 (2)、轴线行程,每 2000mm至少选取10个测量位置。大于 2000mm,至少每个尺寸单元有一个位置。 qnQ". (3)、每个测量位置在与轴线平行方向进行,至少五次测量。每次循环均从同一固定位置开始。 /o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