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本JIS B6336-1980《数控机床 试验方法通则》 p!+7F\ H-?wEMi)*u 1、定位精度 y8Q96zi 定位精度是在一个方向,由基准位置起顺次定位,各位置上实际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与规定移动距离(或回转角度)之差。误差以各位置中的最大差值表示,在移动的全长上进行测量。回转运动在全部回转范围内,每30°或在12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取同方向一次测量,求实际移动距离与规定之差。 63s<U/N 2、 重复度 HT]v S}s 在任意一点向相同方向重复定位7次,测量停止位置。误差以读数最大差值的1/2加(±)表示。原则上在行程两端和中间位置上测量。 M*DF tp< 3、 向偏差 xwjim7#_: 分别某一位置正向、负向各定位7次。误差以正、负两停止位置的平均值之差表示。在行程两端及中间位置上测量。 ;l^4/BR 4、 最小设定单位进给偏差 '}3m('u 在同一方向连续给出单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共移动约20个以上单位。误差以各相邻停止位置的距离(或角度)对最小设定单位之差表示。 'Zq$W]i 5、 检验条件 [x{S ,?6 (1)、原则上用快速进给。 Qfhhceb6#J (2)、定位精度。定位重复度和最小设定单位正、负方向检验分别进行,误差取其中的最大值。 K3eYeXV (3)、具有螺距误差补偿装置的机床,除最小设定单位外,都是在使用这些装置的条件下进行检验。 OH.Re6Rr )$V &Nf
二、美国机床制造商协会NMTBA 1977 第2版《数控机床精度和重复的的定义及评定方法》 fI{ZElPp (1) 定位精度 A(Accuracy of positioning) PGT*4r21 某一点的定位精度,为该点各测量值X的平均值与目标位置的差值△X与同一位置的分散度±3 之和。取其最大绝对值。 &cjE+ 单向趋近定位精度Au=△Xu±3 u;双向趋近定位精度Ab=△Xb±3 b ;未规定方向则按单向处理。 b&LfL$
(2) 零点偏置(Zero offset) -qki^!Y? 在轴线(或角度)上确定一些点Ab或Au后,取A的两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平定精度的0点。 Sm(QgZO[4 (3) 定位重复(Repeatability) n-h2SQl! 单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以平均位置X为中心的分散度。 "W_C%elg 双向重复度:在同样条件下,正、负两个方向对某一给定点多次趋近,得出平均位置中心的分散度。 oo{5: 重复度计算公式: !i0jk,[B= VS$ZR'OP0 9NH"Ik* 式中:X--数据数;S--标准偏差;N--数据个数;一般N=7。 E,Q>jH (4) 反向偏差(Reversal value) x\=2D<@az 正、负两方向趋近某一给定点时,分别得出两个平均值的距离。 'xNPy =# (5)机床位置精度评定 ^wL
n 在规定距离BS,AS为定位精度的基本值。对于较长行程,每增加一个单位长度,精度允差值增加Cs。相当于-公差样板沿着理论基准线平行移动,定位误差曲线应包容在样板界限内。 }$K2h* 角度位置精度评定方法与线性相似。 UWdPB2x[ (6)检验条件 \bt+46y@] 测量目标位置随机选取。在工作范围内要有充分点数,顺序趋近各点。 ,hj5.;M 非标准温度检验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zj!&12w%3 各轴线分别测量并规定它的精度和重复度。 ;(). 三、德国VDI/DGQ 3441.3:1994《机床 工作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统计检验原理》 j1!P:( 1、术语代号及公式 V?g@pnN" 在目标位置j处,第i次测量 #1MEmt 正向、负向位置差: ^*7~ Wxk5 , 1vcI`8%S+u 平均位置量差: 0phO1h]2S) ,
c#qOK 标准偏差: stnyJ9 , p100dJvq 标准偏差平均值: 7w7mE 1'5I]D
ec 标准偏差近似估算值: ICNS+KsI ^}XKhn.S' zcrLd={ >3H/~ Y CroI,=a&, 凡近似法都以 代 )k F/"'o 位置分散度: +"Pt? k S~1>q+<Q 最大位置分散度(轴线的): S7-ka{S KlgPDV9mg 反向偏差: Si<9Oh nZ>bOP+, 反向偏差(轴线的): t<O5_}R%d 最大值: 9I>+Q& /^~3Ib8Fw+ 平均值: qC9$xIWq KWU
~QAc 总平均量差: i/rdPbq IVYWda0m 位置偏差(轴线的): z\Y+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