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驱动光场革命:SLM技术引领智能光学新时代
◀背景引入▶ 空间光调制器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对光波的振幅、相位或偏振状态进行空间分布调制的动态光学器件,我司自主研发的SLM产品采用硅基液晶技术,通过电信号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实现对入射光波的精确调控。这种精确调控能力使得SLM成为光学系统中的“智能画布”,能够在光路中生成各种复杂的光场分布。 ◀空间光调制器原理▶ ![]() 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TSLM023-A 振幅型SLM通过液晶的旋光作用和检偏器的消光效应来实现振幅调制。 ![]() 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FSLM-2K73-P03HR 相位型SLM利用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从而调整其折射率,产生可编程的相位延迟。 空间光调制器强大之处在于其可编程性,而这种可编程性的实现依赖于各类相位图生成算法。这些算法根据目标光场的分布,计算出需要加载到SLM上的相位图案,是连接数字计算与光学调控的桥梁。 ◀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算法驱动的光强精确调控▶ 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需要线偏振光入射,通过控制光波的振幅分布来实现光场调控,当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一致时,液晶分子的旋光作用会改变光的偏振状态,通过检偏器后形成振幅调制,是光学信息处理、图像投影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01绘图法 1.针对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进行直接编码将目标光强分布线性映射为SLM的灰度值,生成各类简单及复杂图案,进行可编程振幅掩膜,通过实时更新SLM图案满足不同光学实验需求,比如应用于我司教学系统干涉衍射实验模块的单缝、双缝、圆孔及其他各类形状(三角形、五角星、矩形、六边形)等,可满足涉及干涉、衍射相关的各类教育教学实验需求。 ![]() ![]() 单缝/双缝实验 ![]() ![]() 圆孔衍射 ![]() ![]() 矩孔衍射 2.图像滤波方面,在光学系统傅里叶频谱面通过高精度灰度控制生成复杂标线图案,例如:一维光栅、二维光栅等,可分散光波的信息,广泛应用于行业内光谱分析及光纤通信系统应用中;在透镜后的焦平面上进行滤波,遮挡不同方向的频率(高频、低频、x方向、y方向等),工作在振幅调制状态的SLM可以实现低通、高通、狭缝等滤波。 ![]() ![]() 一维/二维光栅 ![]() ![]() 孔形滤波 02光学表达式法 振幅型菲涅尔波带片:根据需要的波带片参数,以菲涅尔波带片理论在计算机中生成对应的二维灰度图像或二值图像,其结构由一系列交替的透明和不透明环带组成。运用空间光调制器结合菲涅尔波带片即可形成特定光强分布图案,实现对入射光的振幅调制,同时利用菲涅尔波带片可以实现对光强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确控制,运用于激光加工中,可使激光在加工区域形成特定的光强分布,满足材料加工对不同部位光强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