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成像技术变得更快速、更小巧、更精确!

发布:cyqdesign 2025-02-12 11:13 阅读:30

科学家团队在量子成像领域开辟了新前沿,他们利用纳米超表面生成具有无与伦比分辨率和可调谐性的纠缠光子对。这一突破消除了机械扫描的需求,使得超快速、紧凑的量子成像系统成为现实。其应用范围从激光雷达到安全通信,将我们更接近现实世界的量子应用。

具有超薄非线性超表面的新型量子成像概念。

超表面技术革新量子成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墨尔本大学(UoM)的ARC变革性超光学系统卓越中心(TMOS)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量子成像技术。他们的方法利用超薄非线性超表面生成空间纠缠光子对,通过结合鬼成像和全光学扫描实现高分辨率图像重建。这一突破标志着量子光学和成像技术的重大进步。

该研究发表在《eLight》上,解决了传统量子成像的关键限制。传统系统依赖笨重的非线性晶体,存在尺寸受限、发射角度狭窄和视野有限等问题,难以应用于现实场景。为克服这些挑战,TMOS团队设计了一种集成薄铌酸锂膜的纳米级二氧化硅超光栅。这种紧凑结构能高效生成纠缠光子对,同时为量子成像提供了高度可调谐和可扩展的平台。

无需机械部件的创新光学扫描

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TMOS博士研究生Jinliang Ren表示:“这项研究的关键创新在于能够通过简单地调节泵浦光束的波长来全光学地操控光子发射角度。这一独特特性消除了机械扫描的需求,实现了一维无缝且精确的光学扫描,同时在另一维度保持广泛的反相关光子发射。”

利用这些特性,研究人员成功将光学扫描与鬼成像结合,重建了二维物体。该方法在闲置路径中使用简单的一维探测器阵列,在信号路径中使用桶探测器,大幅降低了硬件需求。

实验验证与卓越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重建红外波长下的二维物体图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并预测分辨率和视野将显著提升。他们发现,基于超表面的成像系统实现的分辨单元数量可超过传统量子鬼成像系统四个数量级以上。这一卓越性能源于其不受传统块状晶体中纵向相位匹配限制的影响。

超表面:量子成像的未来?

研究负责人Jinyong Ma博士强调了这一创新的潜在影响:“我们的工作展示了基于超表面的量子成像系统在现实应用中的首次实际潜力。其紧凑的设计和可调谐性使其成为自由空间应用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在尺寸、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至关重要的场景中。这项技术能够集成到现代光子学系统中,为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目标跟踪和传感应用的进步铺平道路。”此外,无需机械部件的光学扫描实现了超快速成像,这对于量子激光雷达和目标跟踪等动态成像场景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提升光子对生成效率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进一步提高超表面光子对生成效率的方法。共同作者、前TMOS研究员、现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Jihua Zhang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具有更高非线性系数的新材料,并优化超表面设计以实现泵浦、信号和闲置波长的三重共振,这可能会使光子对生成速率达到或超过传统块状系统的水平。这一发展将显著提高基于超表面的量子成像系统的速度、灵敏度和信噪比,使其更接近广泛应用。”

超越成像:扩展量子技术的范围

研究小组负责人Andrey Sukhorukov教授表示:“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限于成像。依赖纠缠光子对的量子技术,如安全通信网络、量子激光雷达和先进传感系统,都可以受益于非线性超表面实现的紧凑、高效光子对源。结合光学可调谐性、纳米级集成和高分辨率成像,为广泛的量子应用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

量子光学的新时代

这项研究标志着量子光学的重大里程碑,并凸显了基于超表面技术的变革潜力。通过用可扩展的超薄结构取代笨重且刚性的光学元件,TMOS团队为新一代量子成像和传感设备奠定了基础,这些设备比以往更加紧凑、高效且适应性强。

相关链接:https://elight.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3593-024-00080-8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