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几天时间,把
CPC的大部分知识弄懂了。花了两个半天时间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些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文中难免有错漏,请大家多多指教。
XW)lDiJl q Y?j#fzi 转载请注明作者:shogun@
www.opticsky.cn,E-mail:
charmingglass008@163.com SP_75BJ F8,RXlGfA[ 同时,搭贴求两本书的电子版:《Nonimaging Optics》、《High Collection Nonimaging Optics》
j[J-f@F \Y 以下是正文:
#r~# I}U YWO)HsjP ">,|V-H CPC学习笔记 XnMvKPerv' Ww+IWW@ >7T'OC shogun@
www.opticsky.cn,E-mail:
charmingglass008@163.com w4{<n/" ]dmrkZz: ~1AgD-:Jz §1.1什么是
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trator)
\aUC(K~o\; CPC全名为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CPC及其多种变型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系统中。
CPC将光能量采集到焦平面,焦平面的吸收体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可储存的热能、电能等。
z3m85F%dR $AjHbU.I{ §1.2抛物线方程(Parabolic Function)
:g=qz~2Xk .glA
gt Em
!/a$ 如图1.1,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tMWCA ρ=2f/(1+cosθ (1.1)
;~ $'2f~U 则抛物面的半口径R为:
/cQueUME` R=ρsinθ (1.2)
=M[bnq*\ 对于一束平行光,经理想抛物面反射后总能汇集到焦点。若将光源置于焦点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性,从抛物面出来的是比较完美的平行光。抛物面的这个特性使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照明系统中。
+YKi, 1POmP&fI(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b;W3j AC+CF=BD+DF (1.3)
&P}_bx A、B为平行光束与平行光束垂直面m的交点。
}Gm>`cw- 事实上,抛物线即是从平行光出发点到焦点光程相等点的轨迹的集合。后文的string method将用到这一概念。
x$.^"l-vX 在图1.1中,假设f=8mm,θ=135°,则R=ρsinθ=38.6mm。
)9'K($ §1.3边缘光线原理(Edge-Ray Principle)
:tB1D@Cb6 对聚光器经常采用边缘光线法进行分析。边缘光线即是以最大入射角入射于聚光器边缘,并被反射器反射一次后出射在接收器(吸收面)边缘的光线。
w3obIJm §1.3.1聚光比(Concentration Ratio)
qJa H, 对于一个聚光器,我们定义聚光比为:
kY|utoAP C=Aentry/Aexit (1.4)
mt+Oi70 Aentry为入射光束的截面积,Aexit 为出射光束的截面积;C越大,聚光效果越好。读者可以自行计算图1.2中聚光器的C值。(见式1.5)
RSyUaA §1.3.2接收角(Acceptance Angle)
%G/hD 如图1.2,接收角定义为边缘光线被反射器反射一次后出射在接收器边缘时(仍在出射面内)入射光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max。
K6/Q}W )D5"ap]fX < #}5IQ5`Z §1.3.3拉线法(String Method)分析抛物线轨迹
BB!THj69a6 如图1.2,将一根圆杆(rod)与水平面成θmax角放置于聚光器入射端。圆杆上有一个圆环,圆环上系有细线(string),细线的一端系于焦点d。将细线拉直,并保证垂直于圆杆,圆环从A走到C,细线另一头a走过的轨迹即为抛物线。显而易见,Aa+ad=Bb+bd=Cc+cd。
kYqU9cB~ bz2ztH9 n JHM9 图1.2是拉线法的最简单示意。在Solar Energy System中,不同的吸收面(如Cylindrical Absorber)都可以用string method来显示反射面的轨迹。这种轨迹可能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
p{Yv3dNl FaQe_; 2W96Zju\ §1.4抛物面的倾斜(Tilt of Parabolic)
p;59? 首先,
CPC并非是通常的聚光器。从截面来看,两个反射面的焦点并不一定是同一点。也就是说,并非共焦系统,所以是非成像系统(Nonimaging System)。如图1.2,右面反射镜的焦点在d点。左面反射镜的焦点在c点。这就是“复合(compound)”的真正意思,是由两片反射镜组合在一起的。两片反射镜的光轴并不重合,但是它们有自己的对称轴Z。
oim9<_ 不同形态的
CPC可由抛物线经旋转(tilt)得到。如图1.3,虚线1、2是未经旋转的抛物线(Original Parabolic),两者的光轴本来是水平的。反射镜1的光轴Axis1绕自己的焦点f1旋转了20°,反射镜1也跟着旋转了20°,到1’的位置。抛物线2也经过的同样的旋转,只是方向相反。
wOEj)fp. P}y +G| 0w\zLU 经过旋转,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接收角。大于接收角的光线将会被系统反射出去,无法到达吸收面(exit aperture)(见图1.9)。
U9:zVy 事实上,由式(1.5)可知,减少接收角也就增大了集光率C:
,]ma+(| D3Ig>gKo?m C=1/sinθmax (1.5)
5T_n %vz Ic"ybj` 下面我们对旋转前后的参数进行一些计算。
'KS,'% EyD=q! ZVZ ['X]R:3h <EB+1GFuI 如图1.4,简单地,可以得到:
6S'yZQ|b ?wiCQ6*$ R=2fl/(1-cosΦ (1.6)
0[NZ>7wqMZ r=Rsin(Φ-θmax)-a’ (1.7)
_"Dv
uR z=Rcos(Φ-θmax) (1.8)
MSQEO4ge fl=a’(1+sinθmax) (1.9)
/7nb,!~~l av}k)ZT_ 在tracepro中,根据需要,Axis tilt可任意选择,只要保证开口口径(entry aperture)不为0即可。对于规范的聚光器(textbook concentrator),Axis tilt即为接收角θmax。Lateral focal shift,顾名思义就是焦点(focal point)在Lateral方向(图1.5的Y方向)上的移动量(shift)。若Lateral focal shift=0,焦点未发生移动,仍在焦平面与中心轴的交点。对于规范的聚光器(textbook concentrator),Lateral focal shift即为a',即保证满足边缘光线原理。
@; zl q#Z@+(^ w(*vj yYIf5S`V] §1.5tracepro中
CPC的建立与模拟
pXT4)JDpc 见图1.5,未经旋转的
CPC即为conical parabolic。图1.5中front length可由图1.1中得到,front length= |ρcosθ|=R=38.6mm。此
CPC的出光面(exit aperture)为焦平面,所以back length为0。
N
,'GN[s g|DF[ 旋转后的
CPC如图1.6:
d6?j`~[7#- t9k zw*U9 对旋转前后的
CPC进行模拟:
W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