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887阅读
    • 4回复

    [讨论]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最大口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th763041045
     
    发帖
    36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4-06-24
    近日宇瞳光学设计大赛中,其中一项指标为最大口径小于110mm,我优化过程中,第一片镜片机械口径始终大于110,我尝试替换玻璃的方法和加镜片的方法均无法降低其口径,采用操作数硬降结构就崩了,不知道各位大神们对于机械口径的限制有什么好的优化思路吗? T0J"Wr>WY  
    hqd}L~o:  
    %"Q{|}  
    K+5S7wFDZ  
     
    分享到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4
    光币
    19417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4-06-26
    这种镜头都是分两段设计,再放一起优化,光阑放第一面上,控制出瞳光线定义达到冷阑匹配。一点点的收揽,不要一下子上很多约束边界条件,一点点加,不断优化。中波材料很少,可以做个玻璃库,然后zemax里面无热优化就可以了。 ~GZ!;An  
    离线cth763041045
    发帖
    36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4-06-26
    回 yu-xuegang 的帖子
    yu-xuegang:这种镜头都是分两段设计,再放一起优化,光阑放第一面上,控制出瞳光线定义达到冷阑匹配。一点点的收揽,不要一下子上很多约束边界条件,一点点加,不断优化。中波材料很少,可以做个玻璃库,然后zemax里面无热优化就可以了。 ^~~&[wY  
     (2024-06-26 10:39)  ` QC  
    ~xI1@^ r  
    我的思路是,把前组和后组的成像质量分别优化至设计要求,然后在拼接。我有两个疑问,一个说在拼接的时候,是需要前组的像面和后组的物面像匹配,那后组的视场设置是否就需要采用前组的像高数值,来定义后组视场的物高呢?然后再采用插入镜头的功能,先打开后组的结构,再把前组插入后组的程序里面呢?另一个疑问是在后续优化过程中,如何避免一次成像面在优化过程中消失呢?
    离线谭健
    发帖
    6771
    光币
    23192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4-07-06
    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最大口径
    离线cth763041045
    发帖
    36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4-07-08
    回 谭健 的帖子
    谭健: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最大口径 (2024-07-06 22:31)  1$,t:/'-4  
    F|._'i+B!  
    谢谢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