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子学新突破有望开启光学电路新时代
现代生活中,我们是用“芯片”上的电路供电,“芯片”是支撑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应用的半导体芯片。预计到2025年,人类将创造175泽字节(175万亿千兆字节)的新数据。但是当前计算机的能力有限,如何确保这些高容量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解决一些重大挑战?包括隐私、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 新兴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持续开发强大的新型量子光电路,研发能够安全地处理每天生成大量信息的电路。南加州大学莫克家族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采用了世界上第一个光子量子光学电路的方法,这也预示着安全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新未来。 在传统电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光量子电路使用光源是按需生成单个光粒子或光子,一次一个,充当量子比特。这些光源是纳米大小的半导体“量子点”集合,由数万到一百万个原子组成,其尺寸不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目前它们是最通用的按需单光子发生器。这些单光子源需要有规律地排列在半导体芯片上。然后,必须向引导方向释放波长几乎相同的光子。这样它们才能与其他光子和粒子形成相互作用,从而传输和处理信息。 然而这种电路的发展还存在重大挑战。例如,在当前的制造技术中,量子点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释放的光子没有均匀的波长。另外它们在芯片上组装的位置也是随机的,所以不适合用于光电路的开发。 早在三十年前,南加州大学的PIAnupam Madhukar教授及其团队就研究了对齐量子点的方法。最近,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单光子确实可以以均匀的方式从量子点发射,这些量子点是可以按精确模式排列的。在这项最新工作中,南加州大学团队使用这种方法创造了具有显著单光子发射特性的单量子点,精确对齐均匀发射量子点。这种能力将使光学电路的生产成为可能,促进量子计算和通信技术的新进展。 这项工作由莫克家族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系的研究助理教授Jiefei Zhang领导,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PL Photonics》上,通讯作者是工程学教授Anupam Madhukar和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和物理学教授Kenneth T. Norris。共同作者包括南加州大学Mork家族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系的Qi Huang和Lucas Jordao,Ming Hsieh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Swarnabha Chattaraj以及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Siyuan Lu。 Zhang说:“这一突破为下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从单光子物理的实验室演示将转向量子光子电路的芯片级制造。这在量子(安全)通信、成像、传感和量子模拟和计算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 Madhukar说:“量子点必须以精确的方式排序,以便可以操纵从任何两个或多个点释放的光子在芯片上相互连接。这将构成量子光电路构建单元的基础。如果光子的来源是随机的,就无法实现。例如使用Zoom等技术平台进行在线通信的技术,是基于硅集成电子芯片的。如果该芯片上的晶体管没有放置在精确设计的位置,就不会有集成电路,这与量子点等光子源创建量子光电路的要求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