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团队首次尝试了“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实验方案。
此次,浙大研究团队首次尝试了“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实验方案。该方案在26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上,通过操作高达240层深度的量子门,实现合作者的构思。相比于“类比量子模拟”,“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通用性更强,具有更高的编程灵活度和量子门精度,能够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 食盐、矿石等人们日常熟悉的一般晶体,构成它们的原子在空间排列上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时间晶体,也就是一种四维以上的空间晶体,其特征在时间上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物理学院王震、王浩华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合作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超导量子芯片上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量子模拟方式,实现了“拓扑时间晶体”这种全新的物质状态。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观测到了“拓扑时间晶体”的边缘因拓扑保护而呈现出离散时间晶体的行为,即浮球(Floquet)对称保护拓扑相。在超导量子芯片上使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方法,有望被用于探索更多的物理学前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