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包含以下部分: dqxd3,Z ① 玻璃光纤中的导光 d@Q][7 ② 光纤模式 <XvYa{t]{ ③ 单模光纤 C38%H ④ 多模光纤 xD4$0Ppu ⑤ 光纤末端 +aj^Cs1$ ⑥ 光纤接头 rFfy#e ⑦ 传播损耗 0E1=W6UZ ⑧ 光纤耦合器和分路器 uOre,AQR ⑨ 偏振问题 I-bF{
⑩ 光纤的色散 {"jd_b&
⑪ 光纤的非线性 <wa(xDBw
⑫ 光纤中的超短脉冲和信号 p1~*;;F
⑬ 附件和工具 sl^n6N =zOeb/
+9C;<f 这是 Paschotta 博士的无源光纤教程的第 2 部分 jq[x DwPG AEqq1A 第二部分:光纤模式 Fg4@On[,i ~~q}cywBk as#J qE 通常,在光纤中传播的光的强度分布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它甚至经常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发展。例如,看看如果我们将高斯光束(相对于光束轴倾斜 20°)注入纤芯半径为 20 μm 且 NA 为 0.3 的光纤会发生什么情况: ;_N"Fdl
O|7yP30?M 图 1:使用 RP Fiber Power 软件 模拟的多模光纤中强度的演变。将与光束轴成 20° 角的高斯光束注入光纤。 {xToz]YA
(请注意,这里我们只显示强度分布,因为显示的空间区域较大,因此很难显示波前。) H-2_j
'?8Tx&}U8 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光束到达纤芯/包层界面并在那里反射时发生的干涉效应。最后,横向光束轮廓如图 2 所示:图2:传播超过 100 μm 后光纤中的光束轮廓。 N+J>7_k 我们已经看到强度分布通常以复杂的方式演变。然而,存在某些幅度分布(即电场幅度的分布),其中强度分布在传播期间保持不变(假设是无损光纤)。这种场分布称为光纤的模式。其中最简单的基本模式,也称为 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01模式,对于当前示例中的光纤如下所示:
vhpvO>Q 8U=A{{0p
X4'kZ'Sy< 图3:模光纤中基模的强度分布。灰色圆圈表示纤芯/包层边界。 N Bz%(?\ 这是一个高阶模态,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37模态:
s7"i.A
'hF@><sqk 图4:多模光纤中 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37模式的 强度分布。 a_{6Qdl CV3DMA
:Eo8v$W\RB 至于基本模式,自然背离正好被不均匀的指数分布所抵消。请注意,特别是高阶模式可以具有显着延伸到包层中的轮廓。下图显示了光纤所有导模的振幅分布,按其模式指数排序: nB&j
hfv%,,e 图5:多模光纤的所有导模的幅度分布。RP Fiber Power 软件 已在远低于一秒的时间内计算出这些模式。 0D~=SekQ9 @RVOXkVo
KuXkI;63J> 在我们的示例中,纤芯半径为 20 μm,NA = 0.3,光纤在 1.5 μm 波长处有 84 个不同的导模(见图 5)——当计算模式的不同方向时,甚至有 160 个。(例如,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11模式也存在于旋转 90° 的版本中;这两个模式是相互正交的。)所有的导模基本上都限制在纤芯区域,即使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到包层中(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强度会降低从核心)。 !^L-T?y.2 图 6 显示了光纤模式的远场分布,因为它们可以在离光纤末端很远的地方观察到。它们看起来与近场剖面相似,但不仅仅是它们的重新缩放版本。(您不能指望为特定光纤结构计算的模式同时是自由空间的模式!)另外请注意,例如,虽然所有 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0m 模式都大约填充了整个光纤纤芯并因此具有相似的尺寸,但发散度(在远场中看到)随着 m 的增加而变得更大。 oCuV9dA.
8^vArS; 图 6:与图 5 相同的光纤的远场剖面。 k!owl+a
v ):V
gt@SuX!@{^ 还有许多非引导模式,称为包层模式,可以延伸到整个包层(和核心)。由于包层通常比纤芯大得多,并且通常具有更高的数值孔径(由于与其周围的涂层具有较大的折射率对比),因此包层通常比纤芯具有更多的模式。 u(2BQO7
A?,A(-0C 如果折射率分布具有圆柱对称性,我们将获得所谓的 LP 模式。这些数值计算相对容易,即使对于折射率的任意径向相关性,也不仅适用于阶跃折射率光纤。例如,RP Fiber Power 软件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计算出我们的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所有模式,并且对于例如超高斯径向轮廓同样快。对于非径向对称的折射率剖面,需要更复杂的数值方法来计算所有模式,这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 M BVOfEMj n| C|& 'Sa!5h 模式的基本事实 j3 P$@< 9^\hmpP@D Q.ukY@L.' 我们现在看看模式的各种有趣的属性:- 如前所述,模式的强度分布在光纤中传播期间保持恒定(参见图 6),至少如果它是无损的。复振幅分布确实发生了变化,但只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复相位与传播长度成比例地发展:φ = β z 与相位常数β。请注意,此相变同样适用于轮廓的所有横向位置。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的 β 值,尽管可能会出现模式退化(不同模式的相同 β 值)。
uA%Ts*aN 图 7:LP37模式 的光束轮廓演变。强度分布保持不变。 &h(g$-l?[
- 对于无损光纤,模式的相位前总是平面的。坡印廷矢量,显示能量流的方向,在整个模式分布中始终平行于光纤轴。
- 如果存在传播损耗,例如由于光纤纤芯中的掺杂剂,模式会有所改变。波前现在可能会弯曲,表明径向方向的能量流。(例如,如果我们只在纤芯吸收,能量必须从包层流向纤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波前只有边缘变形。)然后光功率沿传播方向呈指数下降;传播常数得到一个实部,减去幅度吸收系数。
- 通常,导模的数量随着波长变短而增加。对于长波长,可能只有一个导模(→ 单模光纤),或者实际上根本没有导模。(阶跃折射率分布总是至少具有基模,但对于某些光子晶体光纤,情况并非如此。)
- 对于任何导光,这些模式形成了基础(在数学意义上),即完整的正交系统。换句话说,任何由光纤引导的复振幅分布都可以表示为模式的线性叠加。这种模式分解可以对单色光进行,也可以对多色光进行;在后一种情况下,只需分别对每个频率分量进行分解。
"i%jQL'. =~JfVozU 模式的重要属性 'hIU_ L[]BzsIv y\z > /q 请注意,不同模式的叠加通常不是模式本身。一般来说,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 β 值。因此,它们的相位演变是不同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干扰条件的变化,整体强度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只有两个模式被激发,我们会得到一个简单的模式跳动,其中强度分布的形状周期性地变化;周期与 β 值的差异成反比。周期与如果激发了许多具有不同 β 值的模式,则演化变得非常复杂。对于给定的波长,每种光纤模式都有几个重要的特性:- 它具有一定的复振幅分布,从中可以获得强度分布。
- 根据强度分布,可以计算出有效模式面积。这决定了非线性效应的强度。
- 相位常数 β 说明了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整体复杂相位变化的速度。对于强导模,它远高于包层的相位常数。在那种情况下,强度分布基本上不会延伸到包层中。
- 从 β 关于光频率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可以计算群速度和群速度色散(GVD)。
- 对于有损光纤,每个模式都可以有一定的衰减常数。这些值在模式之间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有时相差几个数量级。例如,对于高阶模式,弯曲损耗通常要高得多。它们可以用数值光束传播来计算,也可以用一些分析技术来估计。顺便说一句,弯曲也可以改变和扭曲模式分布。
- 截止波长是模式不再存在的波长。(在某些情况下,模式可以有更高和更低的截止值。)
发 >qpqQ;
bm
lD3)TAW@o > UWStzH< 降低高阶模式的相位延迟 wv^b_DR @|=UrKA N !
Rvn'|! 1R^4C8*B 高阶模式比低阶模式具有更大的横波矢量分量。由于具有这种波矢量的平面波分量相对于光纤轴倾斜,因此可以预期它具有增加的路径长度,因此高阶模式将经历比例如基模更大的相位延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较大的横向波矢量分量意味着较小的纵向分量,这意味着减小的相位延迟。所以实际上最高阶模式的相位常数( β 值)是最低的,并且通常接近于包层的折射率乘以真空波数。 G#lg|# -# 顺便说一下,这种模式在包层中也表现出缓慢的强度衰减,即它们的强度分布延伸到包层中很远。这些模式的另一个特性是降低的群速度(参见关于色散的第 10 部分)。这实际上适合增加的路径长度,但上面解释的可能令人惊讶的发现应该是一个警告:小心对那种模糊类型的快速“解释”。 QiU_hz6?v
Hg whe=P k%Eh{dA uP6-cs 基于模式计算光的传播 >BJ}U_ck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