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
应用光学基础理论知识与
Zemax光学设计相结合。每章首先介绍理论知识,然后落实到Zemax的设计方法上进行光学设计锻炼。本书包含了几何光学成像基本概念、共轴球面系统、理想光学系统、平面系统、光阑、光度学、像差及望远镜等典型成像系统,也涉及Zemax的基本操作、优化设计等概念。在第9章给出了5个详细的Zemax设计案例,包含
光纤耦合、
透镜整形与耦合、基于棱镜的光环形器、三片式成像系统及苹果手机
镜头光学系统分析。
*&b~cyC C.r9)#G 目录
jP{LMmV 第1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1
9/rX% 1.1 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1
#tyHj k 1.1.1 几何光学中的
光源与光束 1
*5DOTWos 1.1.2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2
mK3U*)A
1.1.3 费马原理 4
7l"N%e 1.2 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7
Cd:ofv/3 1.3 Zemax的界面简介与光学建模方式 9
H7 acT 1.3.1 Zemax的界面简介 9
E>j*m}b 1.3.2 Zemax光学建模与基本计算流程 11
6e1/h@p\7 思考题 12
~/hyf] *j 计算与证明题 12
#GBe=tm\K 第2章 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13
aB9Pdut 2.1 几何光学中的符号规则 13
%,u_`P 2.1.1 线段 14
YYrXLt: 2.1.2 角度 14
,LjB%f[ 2.1.3 符号规则的意义 15
qRMH[F$` 2.1.4 符号的标注 15
:eQ?gM!, 2.2 单折射球面成像 15
P
0xInW F 2.2.1 实际光线单折射球面的光路计算 15
Ol4)*/oZ 2.2.2 近轴区域单折射球面光路计算 18
-1ke3 2.2.3 近轴区域单折射球面成像规律 19
(>*<<a22 2.2.4 细光束大视场入射情况与场曲 23
$O*rxQ} 2.3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 25
F&}>2QiL 2.3.1 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域的转面过渡公式 26
Z~}=q 2.3.2 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计算 27
c?i=6CdD' 2.4 单个反射球面的成像 29
J]8nbl 2.5 Zemax中的像差评价与镜面参数设置 31
}-H<wQ&x 2.5.1 Spot Diagram与Ray Aberration简介 31
41y}n{4n8 2.5.2 纯离焦 35
#/'5N|? 2.5.3 纯球差 37
o<f[K}t9 2.5.4 球差和离焦 39
jq{rNxdGx 2.5.5 自动优化设计概念初步 40
SRq0y,d 思考题 43
%C*oy$. 计算与证明题 43
MIPmsEdBi 第3章 理想光学系统 45
Y|FJ1x$r 3.1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 45
uX*H2"A 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 46
T)Byws 3.2.1 焦点、焦面与焦距 47
yW.s?3X 3.2.2 主面与主点 48
7_ g}t!b` 3.2.3 节点 49
\HFeEEKH 3.3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解析关系 49
WAlsh 3.3.1 物像位置计算 49
M$L1!o1Xf 3.3.2 放大率及相互关系 51
-R
4t 3.4 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法 54
JFVal# 3.5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58
1_uq46 3.5.1 双光组光学系统 59
D\8 ~3S'd 3.5.2 多光组光学系统正切计算法 61
kQXtO) 3.6 透镜 63
{.2A+JT, 3.6.1 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63
Gu Msw*{> 3.6.2 透镜的基点与焦距 64
!h&A^sAc 3.6.3 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70
0IoS|P}6a 3.7 单透镜与双透镜的Zemax设计实例 72
?#^(QR|/ 3.7.1 单透镜Zemax设计实例 72
*Got 3.7.2 双胶合透镜Zemax设计实例 77
ou6|;*>d 计算题 81
uUb[Dqn 第4章 平面系统 84
[i24$UT 4.1 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成像性质 84
Z+ [Nco 4.1.1 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 84
b`E'MX_ m 4.1.2 平行平板的等效空气层的概念 86
az3rK4g 4.2 平面反射镜 88
6bCC6G
4.2.1 平面反射镜的成像特性 89
o|G.tBpKg 4.2.2 平面反射镜的旋转效应 90
1lu_<?O 4.2.3 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91
c,;-[sn 4.3 反射棱镜 92
)}\T~#Q]y 4.3.1 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92
rJK3;d? E 4.3.2 反射棱镜系统的物像坐标变换规律 94
weC$\st:D 4.3.3 反射棱镜的展开与结构尺寸计算 95
:M(%sv</ 4.4 折射棱镜和楔镜 99
}./__gJ 4.4.1 折射棱镜 99
D t\F]\6sd 4.4.2 楔镜 100
I0oM\~# 4.5 Zemax中的坐标断点 102
FQSepUl 4.5.1 Zemax中的坐标系 102
{4tJT25 4.5.2 坐标变换 103
*,!6#Z7 4.5.3 Zemax中的坐标断点设置 104
bWAhK@epI 4.6 光学系统中具有反射镜或者平行平板的Zemax仿真分析 106
"Q]`~u': 4.7 具有反射镜的光学系统Zemax设计方法实例——牛顿望远镜 109
-#=v~vE 4.8 具有阿米西(Amici)屋脊棱镜与五棱镜组合的光学系统Zemax设计实例 112
L!:} 思考题 115
iO4YZ! 计算题 116
g9I2 e<;o 第5章 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118
e"P>b? OY 5.1 光学系统中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 118
aLTC#c%U 5.1.1 孔径光阑的判断 119
[9NzvC 9I 5.1.2 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 121
O#fGHI<43[ 5.2 视场光阑、窗与渐晕 124
WP7*Q:5 5.2.1 视场光阑 124
S{aK\>>H 5.2.2 入射窗与出射窗 125
\ '6hv>W@ 5.2.3 渐晕 126
<<K G S 5.3 光学系统的景深 131
BKe~y 5.4 Zemax中光束限制的设计方法——单透镜光束限制的设计与分析 135
1i:l 5.5 Zemax中渐晕的设计方法 140
hkeOe 5.6 Zemax的多重结构设计——反射式扫描系统设计 146
r8rU+4\8< 计算题 149
n8#i L 第6章 光度学基础 151
`~QS3zq 6.1 光能和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151
o7E?A 6.1.1 立体角的概念 151
`qp[x%7^ 6.1.2 辐射通量、光谱光视效率与光通量 153
dX-Xzg 6.1.3 光亮度、发光强度、光出射度和光照度 155
}7E2,A9_" 6.1.4 光学系统中光亮度和光通量的传递 159
9/TF# 6.2 光学系统中的光能损失分析与计算 161
PX}YDC zP$ 6.2.1 光学系统中的光能损失分析 162
0dA'f0Uy\X 6.2.2 光学系统的透过率计算 164
8W
Mhe=[ 6.3 Zemax中相对照度、镀膜简介及序列/非序列混合模型与
照明设计实例 164
|]sh*<:?, 6.3.1 相对照度 164
b&X- &F 6.3.2 镀膜 165
RSXYz8{ 6.3.3 利用序列与非序列混合模型设计一个
LED(点光源)的照明系统 167
jHq.W95+P 计算题 173
ju`x 第7章 像差理论 174
_oxhS!.* 7.1 单色像差 174
\wqi_[A 7.1.1 轴上点与轴外点像差 174
Q)S0z2 7.1.2 正弦差与彗差 177
]Sg4>tp 7.1.3 像散 180
f}b= FV{ 7.1.4 场曲 181
JlJy3L8L 7.1.5 畸变 183
FP=%e]vJ 7.2 色差 184
8V@ /h6-e, 7.2.1 位置色差 184
:hB/|H*= 7.2.2 放大率色差 184
<5
G+(vP 7.3 Zemax中的像差模拟与分析 185
)J#7:s]eo 7.3.1 球差 185
:786Z,') 7.3.2 彗差 187
`8xt!8Z$ 7.3.3 像散 189
+m kub}<a 7.3.4 场曲 189
Svj%O( 7.3.5 畸变 191
\?A 7{IY 7.3.6 色差 192
nn!W-Bsqjh 第8章 实际光学系统 196
FjD`bhw- 8.1 人眼光学系统与视光学 196
Ub!MyXd{q 8.1.1 人眼的构造 196
:clMO| 8.1.2 人眼的主要特性 197
Xl^=&!S>me 8.1.3 双眼立体视觉 201
jC7`_;>= 8.2 放大镜 202
f]N2(eM
8.2.1 目视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203
NrPs :` 8.2.2 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 203
T7_i:HU%
8.2.3 放大镜光束限制 204
VuZd 8.3 望远镜 205
_Vr>/f 8.3.1 望远镜的历史发展背景 205
&y"e|aE 8.3.2 望远镜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206
R@Ch3l@ 8.3.3 望远镜的技术指标 207
-E_lwK 8.4 显微镜 209
+ HvEiY 8.4.1 显微镜的历史发展背景 209
A7,TM& 8.4.2 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 210
~LqjWU 8.4.3 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211
JG-\~'9 8.4.4 显微镜的分辨力与有效放大率 212
}cuU5WQ?% 8.5 照相机与投影仪 216
^"N]i`dIF 8.5.1 照相机的历史发展背景 216
[O92JT:li 8.5.2 照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216
>DqV^%2l 8.5.3 投影仪的历史发展背景 220
#wn`choT' 8.5.4 投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220
j}~3m$ 8.6 光学成像系统的像质评价简介 222
x`/"1]Nf 8.7 光学传递函数、人眼模型和虚拟现实应用 223
,x#5 .Koz 8.7.1 光学传递函数像质评价基本概念 223
\UZlFE 8.7.2 人眼的Zemax模型和在虚拟现实(VR)中的应用 225
P5/\*~} 思考题 230
{1a%CsCM 计算题 231
HAJK%zLc 第9章 Zemax中的优化、公差与若干设计案例 233
KneCMFy 9.1 Zemax优化方法简介 233
;s
m )f 9.1.1 优化方法概述 233
vU(2[ 9.1.2 光学系统数学建模 234
eP6`"<UM 9.1.3 Zemax中评价函数的定义 236
TV#X@jQ 9.1.4 Zemax操作符的定义 237
{T EF#iF 9.1.5 默认评价函数 238
>;I$& 9.2 Zemax公差分析简介 239
3Q'Q %2 9.3 若干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242
Hxe!68{aR 9.3.1 优化设计双透镜光纤对接耦合系统 243
Bg.~#H 9.3.2 优化非球面镜实现半导体
激光器与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 255
{akS K 9.3.3 基于偏振元件的光环形器设计 264
>S\D+1PV 9.3.4 库克三片式成像镜头设计 272
k$j4~C'$ 9.3.5 苹果手机镜头剖析 279
Z_^i2eJYT 思考与练习题 292
ft$@':F 参考文献 294
N,N9K -js:R+C528
>9F&x>~ 7mG/f 作者:施跃春,陈家璧 编
x,)|;HXm 3^NHVg 定 价:56
53>y< P_Rh& gkuK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Z]U"i 1lA IpX.ube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z_.RE /1A3
Sw 页 数:308
@APv?>$) %#5yC|o9Pn 装 帧:平装
|ipL.<v7 jhU'UAn ISBN:9787121430510
&d1|B`gL| 2/[J<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