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芯片中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胡学东教授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为该体系实现自旋轨道开关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以“Gate-Tunable Spin-Orbit Coupling in a Germanium Hole Double Quantum Dot”为题,于4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因为其较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以及高操控保真度而受到广泛关注,是未来实现量子计算机的有力竞争者。除此之外它与现代半导体工艺相兼容的特点使其大规模扩展成为可能。高操控保真度要求比特在拥有较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的同时具备足够快的操控速率。传统的比特操控方式——电子自旋共振由于受到加热效应的限制,其翻转速率较慢。当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时,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可以利用电偶极自旋共振实现自旋比特的翻转,其翻转速率与自旋轨道耦合强度成正比,可以大大提高比特操控速率。因此对体系内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进行研究,可以为实现自旋量子比特的高保真度操控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