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在深紫外/中红外二阶非线性光学晶态材料研究中获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深紫外(λ<200 nm)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全固态激光器输出深紫外激光的关键元件,在光学通讯、医学诊疗、深空探测、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只有我国科学家发明的KBe2BO3F2(KBBF)晶体能在实际运用中直接倍频输出深紫外激光;然而KBBF晶体具有层状生长习性,难以获得大尺寸晶体,此外,KBBF晶体的合成需要以剧毒的氧化铍为原料,极大地制约了其商业化生产和应用进程。因此,探索设计合成具有高深紫外透过率、大倍频效应以及足够双折射率的深紫外氧化物晶体仍然是当前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 ![]() 欧洲科学院院士、我校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弛研究团队以经典的硼酸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共价键调制策略,设计创制了一例具有三维共价框架的深紫外无铍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NaSr3(OH)(B9O16)[B(OH)4] (NSBOH),探讨并阐明了该深紫外晶态材料实现大倍频效应的机制。相关成果“Strong SHG Responses in a Beryllium-Free Deep-UV-Transparent Hydroxyborate via Covalent Bond Modification”(通过共价键调制在无铍深紫外羟基硼酸盐晶体中实现强倍频响应)日前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52), 27151-27157) 今年最后一期上,并因研究工作的重要创新性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同而被Angewandte Chemie编辑委员会遴选为Hot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