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全国发展光电子产业和光谷热,全国已经有武汉、长春、广州、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西安、福州、杭州、合肥、无锡等12个城市决定要福州光电子产业或者建设光谷。北京认为发展光电子产业最有条件,全国已经有12个城市卷到光电子热。 HErTFY+vC
jJ86Ch
pulE6T7x
9/R|\
一、 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情况 jE_a++
a2fV0d6*l
武汉具有光电子信息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d.UF!s
OL&ku &J_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武汉是我国少有的几个智力高度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较早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的地区之一。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邮电部等各部委以及中船总、核总、航天部、兵器部等军事部门相继在汉布点和投资,经过"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密集的光电子技术教学、科研、开发机构,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优势学科,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学科带头人,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研究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科教基地。 !u)veh3x
E`.dU<8HE
1974年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拉出了中国的第一根光纤。1982年武汉邮科院率先开通全国第一条二次群(8Mbps)光纤通信线路,武汉邮科院成为国内同行公认的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科研生产基地。 5'gV_U
~0r:Wcj x
华中理工大学从1971年起就开始从事气体、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1981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出2000瓦激光器。在光交换、光互连技术以及激光加工、激光器的研究、CAD、CIMS软件的开发运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K2jYgy
DWZ!B7Ts
武汉大学在光量子计算机、光电材料及光器件、光子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近年来,该校多媒体教学软件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xS]=WO*
'cJHOd
武汉工业大学是国家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工业试验基地,开发研究的光纤传感器、光纤仪表产品居国内先进水平。 1t/#ZT!X/
mjG-A8y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中科院测地所的GPS、GIS、RS软件系统和遥感测量,同济医科大学的生物芯片,湖北省化学所的光纤光缆配套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都独具特色,紧跟世界科技潮流。 >lxhXYp
62Yi1<kV@
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集中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15万余科技人员,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员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有两院院士42名,其中有10名是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领头人。区内拥有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型模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 %gDMz7$~
+4EQ9 -
东湖高新区初步具备了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能力 5
rkIK
?)k;.<6
截止2000年底,东湖高新区累计实现科工贸总收入84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完成财政收入23.7亿元。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 LDHuf<`
wN8-Me
东湖开发区以光电子信息为龙头,以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环保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成为湖北省、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信息光电子产业方面,东湖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通信产业研究、开发、生产的重要基地,高新区聚集了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产品综合研究、开发、生产基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国内最大的光纤生产企业长飞公司、国内最大的光电端机生产企业武汉日电、国内最大的集中管理电话计费器生产企业精伦电子有限公司,以及长通、NEC中原、长江爱立信、龙安等通信企业,形成了阵容强大的通信产业群体,确立了全国领先地位,其中光纤年产能力250万km、光缆年产能力6万km,产量雄居全国第一;在能量光电子产业方面,以华工、楚天激光为重点,成为全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其中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防伪图像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软件产业方面,以高校和军工科研单位为重点,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软件成果及产品,在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仿真软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大批光电子信息产品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jD9^DzFx
PvX>+y5
武汉提出: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b_@MoL@A!
S1NM9xHJ
面对光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武汉的一批专家、学者就多次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迎接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90年代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研院总工程师赵梓森多次提出加快武汉的光电子产业的集成发展。1998年,华中理工大学黄德修教授在考察了台湾等地的光电子产业发展之后,提出了要不失时机地迅速壮大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建成中国"光谷"的构想。 85YE6^y
GL'zs8AKf
2000年3月3日,许其贞等十三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真正体现了湖北的优势和特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推动这一重大工程。3月21日,在湖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主持召开的新一届东湖开发区领导小组会议上,正式决定依托东湖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4月7日,贾志杰书记、蒋祝平省长、周济常委就"中国光谷"建设及时做出了重要指示。4月29日,湖北省委办公厅下文成立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筹建)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任领导小组组长。5月7日,在由湖北省科协主持召开的"中国光谷"建设武汉地区院士、专家座谈会上,26名在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请求批准武汉建设"中国光谷"。院士、专家们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通过"十五" 期间的努力,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内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现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科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5月8日,召开了"武汉?中国光谷"建设领导小组(筹)第一次会议,做出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光谷"旗帜的引领下,湖北、武汉拿出超常的决心和措施,真正行动起来了! _n(O?M&x
n#,|C`2r
"武汉?中国光谷"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是: w=I8f}(
B/g.bh~)q
--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具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外向型、国际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z/(^E8F
fEF1&&8^
--到2005年,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科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的规模,成为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带动和促进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s,O:l0
\&|)?'8rS
--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项目,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力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1-2家,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2-3家。 .~qu,q7k~
X*6bsYbK-
--引进一批国内外光电子信息大项目、大企业,实现项目(企业)高位嫁接",实现产业扩张和产品升级。 [f,; +Ze
8R}CvzI
--建设一批光电子信息技术的重点基础学科,形成 国内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cD(s(6+
>.N?y@
在省、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从4、5月份开始,省市新闻媒体陆续进行了"武汉?中国光谷"的前期宣传工作,"中国光谷"的概念不断冲击人们的视野,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被人们广泛了解,省市合力共建"武汉?中国光谷"的决心振奋了湖北、武汉市人民的精神。 =b2/g[
>QV=q`I
2000年5月8日-14日,在"第三界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武汉展团首次打?武汉?中国光谷"的牌子,推出"中国光谷"舍我其谁的概念。王守海市长在"八城市市长论坛"上作《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促进武汉发展》的专题发言。 2000年5月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诞生日。 < I[ Vv'x
#x!h
BS!
"武汉?中国光谷"引起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QCuR
S*<+vIo
2000年6月30日至7月2日,根据蒋省长邀请,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带队的15位院士考察团,赴汉听取了"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情况和规划草案的汇报,院士们表示积极支持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 Uc]S7F#
f"j~{b7
2000年7月5日至6日,由科技部和省政府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会在汉成功召开。"武汉?中国光谷"首次整体推出160多个招商合作项目。在论坛会的闭幕式上,中国建设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承诺并签署了给予"武汉?中国光谷"总额达18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协议,十几个直接投资合作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近30亿元。 :4|ubu
E!w%oTx{OR
几次高规格、大规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宣传热潮,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也争取了国家许多部委对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信息产业部就政协委员的1331号提案,于去年6月21日正式函复,支持以东湖高新开发区为基础建设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技部支持武汉率先建设国家火炬计划光电子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计委同意在武汉建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工程院同湖北省建立了院省全面合作关系,中科院也提出合作意见;教育部支持建立大学科技园;国防科工委与省政府合作建立虚拟产业园等等。2001年3月国家科技部以国科发高字[2001]57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批复》。宋健、王大珩、朱高峰、田长霖等5名两院院士、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内知名专家和5名外籍专家欣然受聘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顾问委员会顾问。 C5GO?X2
`+cc{k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Is.T
YNV4w{>FD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一年来,在新城规划修订、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iFtW#K+
[`^5Zb
一是高标准制定了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 6jT+kq)
;2-%IA,
按照省市领导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着眼于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功能,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去年12月4日,市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按照21世纪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120平方公里科技新城范围、50平方公里封闭管理范围和25平方公里核心功能区范围分三个层次进行了重新规划,提出了以东湖开发区为主体,综合周边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科研和产业等多种资源优势,通过全面提升各项配套功能水平,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国内一流的创业条件,形成一个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教育、培训和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式的科技新城,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知名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制定了各项专项发展规划。 Y}BT|
"
'B0=
"7
二是启动实施了一大批产业项目 Lq.aM.&;#
gwwYz]'d>r
去年新开工或投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大项目有16项,一期总投资约25亿元。一批具有优势的产业项目实现了快速扩张。如投资4.2亿元的长飞六期扩产项目,厂房建成,已在装修;投资7.3亿元的武汉邮科院300万公里光纤光缆项目已动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华工科技激光产业基地项目,已启动实施;投资6000万元的楚天激光医疗系统项目,已经实现批量生产。一批新上项目已经动工或投产。投资5亿元的喜玛拉雅公司数码相机项目,已推出国内第一台国产数码相机;投资1亿元的武工大光纤传感股份公司的光纤传感器项目已经启动;投资1.5亿元安凯公司射频电缆项目建成投产;第一期投资9800万元的三环公司智能卡终端机具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春天集团天讯公司的光收发模块项目已投产。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到2000年底东湖开发区内已注册公司4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60余家。科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3家,超千万元的企业170家。长飞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增长41.6%;邮科院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86.7%;楚天激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45.4%。光纤产销量达200万公里,光缆产销量达188万芯公里,光电器件产量达40万只以上,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德国激光设备企业,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各种激光加工设备近千台。 BMMWP
`) s]T.-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更是"武汉?中国光谷"项目发展的关键一年。东湖开发区确定了全年完成科工贸总收入330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60亿,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实现投资57亿元,财政收入8.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的发展目标。今年在去年已陆续开工的16个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策划、培育、引进一批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积极落实8月底前新开工或扩产的1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2.37亿元。它们是:(1)长飞光纤光缆七期扩产项目。公司董事会已同意七期扩产计划,七期扩产将使光纤年产量达1200万公里;(2)光电实验中心项目。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已经批准,计划投资1.8亿元,在武大科技园征地145亩,近期将开工建设;(3)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4)光纤传感器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今年预计投资4500万元,进入理工大科技园建设;(5)CATV多媒体数字机顶盒项目。今年完成第二代多媒体数字机顶盒的开发,实现产值8000万元;(6)光纤电力互感器及其发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项目。正在增资扩股,组建股份公司,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7)天喻智能卡(TYCOS)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去年已投入小批量生产,今年实现产量500万片,销售收入1.25亿元;(8)因特网公用信息终端及集中管理系统项目。总投资15228万元,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年底建成投产;(9)709所LCD液晶显示器项目。2001年6月底前完成产业化的准备工作;(10)核心路由交换机项目;(11)团结激光公司高功率激光加工出口基地项目;(12)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同时,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推动武汉邮科院与NEC的光器件的合作,争取摩托罗拉公司在开发区设立中国第二个生产基地,在数字集群、对讲机、机顶盒、手机电池、芯片、汽车电子等项目上开展合作;促进诺基亚数字集群的产业化工作;跟踪德国赫劳斯公司光纤石英管材项目;结合瑞士Unaxis公司TFT、LCD生产设备,引进日本技术,发展液晶显示项目;促成西门子和武汉高科控股公司智能楼宇设备合作项目;引进英特尔光芯片、IBM的电子商务、台湾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项目。 X;/~d>@
70IBE[T&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
C,$$bmS=
去年科技新城范围内陆续开工、续建的工程21项,完工13个项目,总投资达3.14亿元。 HC4qP9Gs
_GSl}\
今年将投资基本建设17亿元,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大力实施环境创新工程。 f&x7g. I
_Eo$V&
四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iQs7Ly"
= rDoXm
去年以来,华中科大科技园、武大科技园、曙光软件园、理工大科技园相继开工,还启动了南湖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制定了华农大科技园建设规划。今年产业基地建设以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光谷创业街建设为中心,将其建成科技新城的精品。 b`M 2VZu
Bbk=0+ ^8I
五是进一步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 \=3V]7\&
vU(2[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招商引资必须先行。为了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省市各级领导在出国考察中都积极推介"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投资者和客商,近一年来前来考察"光谷"的国内外客商达600多批次,5000多人次,包括国内外投资商、国内外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留学生和科技人员等;广泛发布"光谷"产业项目,吸引了海内外100多家公司申报13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5亿元;组团参加北京高新国际周、深圳高交会、湖北科博会等八个国际性招商、投资博览会,签定合作项目80余项,协议投资60亿元。 eP6`"<UM
^)|8N44O
为了争取国际大公司在"光谷"投资办厂,去年先后组团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一批项目有较大进展。最近在省信息产业厅推动下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作已有实质性进展,西门子公司的智能楼宇设备项目、邮科院与美国安捷伦公司共同开发的通信芯片项目、NOKIA与全通公司合作的数字集群项目、思科与邮科院的合作、Intel公司软件基地项目等,都有新的进展,同时一直加紧联系和跟踪与IBM、思科、富士通、NEC、阿尔卡特、富士康、JDS、HP、美华电脑协会等国际大公司合作发展产业项目。 iOk^RDG+
eiE36+'>b
六是出台了支持"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优惠政策 8bT]Nv CA
v%8.o%G
根据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需要,去年11月9日,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2000]10号),在土地征用、工商管理登记、金融参与、人才激励、招商引资等方面明确了支持光谷建设的优惠政策,营造了有利于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了光谷建设的进程。 t;g=@o9YA
? I7}4i7
VnqgN
imGg3'
二、 广东光谷的建设情况 h8# 14?
>drG,v0qh
建立“广东光谷”的建议,是在1999年11月中旬举行的首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由广东省省长顾问、朗讯科技公司副总裁提出的。省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决定以广州为中心建设“广东光谷”。2000年1月,以钟启权副省长为组长的“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广州市副市长张广宁为组长的建设工作小组成立。随后,广州市确定由市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并请广州地区有关教授、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同制定有关发展方案。 .dqV fa
X.^S@3[
创建"广东光谷"的思路,就是要以广州科学城为基地、以珠江三角洲为腹地,营造良好投资创业的环境,高度聚合教育、科研、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各种资源和要素,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重心,以研发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组合启动大批项目加快发展光电子产业,致力建设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生产制造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光电子产业技术体系,形成高速发展的光电子产业带。 n1D,0+N=
GZ xG!r-
预期发展目标是:力争经过10年的奋斗,"广东光谷"光电子产业的销售额达3000~500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60~100万个,建设成为国际级的光子产业带,成为国际上光子产业领域中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c8'a<<sj
DL$O274uZ
"广东光谷"的发展任务是:建设一个基地,形成一个产业带,建立和完善三个网络,建立四个中心,发展五个一批,即: 9p|;Hh:
7{0;<@
建设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国际光子产业重要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形成珠江三角洲光子产业带; 'vbrzI5m
@ Gxnrh6
建立和完善光电子产业区信息网络、研发网络、服务网络; Q7u/k$qN
F\LAw#IJ
建立光电子技术转移与产品交易中心、光子技术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光电子产品测试认证和监测服务中心、光电子技术服务中心; tkQ#mipAj
Pv@P(y?\
引进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性研究开发机构,启动一批本地科研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光电子企业,培育一批中试和技术储备项目,培养一大批高中初级光电子科研及产业技术人员。 Vqr#%.N
|]s/NNU
而"广东光谷"的首期建设规划(2000年~2003年)则为: =gSa?pd
`v;9!ReZV
1、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完善广州科学城的基础设施,降低光电子企业落户的门槛。 of? hP1kl[
s#phs`v
2、瞄准世界一流技术,实施高起点引进、全方位招商引资:争取形成10家超50亿元、30家超10亿元年产值规模的光电子企业"航空母舰"。 l;+nL[%`
TV&:`kH
3、大力吸引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扶持国内及出国留学人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广东光谷"创业。 O{YT6&.S0
s
@AGU/v
4、省、市联合筹资建设"广东光谷"光电子技术转移与产品交易中心,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B to B的光电子技术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 |a||oyrN
nd~cpHQR^
5、多方联合组建光子技术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光电子技术服务中心。 'IVNqfC)u
#J4{W84B
6、由政府组织建设权威的光电子产品测试认证和监测服务中心。 R<* c
OPi><8x
7、建立光电子技术职业培训中心。 c*fMWtPp
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