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以变变变还自带“返回键”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湿法纺丝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溶剂触发下,能实现精确可逆的融合与分裂。尼龙、蚕丝、不锈钢丝、玻璃纤维等传统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纤维表面涂上一层氧化石墨烯后,也能够具有“组装-精确还原”的功能。这项成果5月7日刊登于《科学》。
图1.氧化石墨烯纤维精确可逆的融合与分裂示意图 “所谓精确可逆,就是物体的数量、尺寸、组分、结构和性能等在一次融合-分裂循环之后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普通材料制品一旦融合便难再复原。”高超说。课题组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自身带有特殊的性质,包括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超柔性、自粘接等特性。多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的粗纤维密度大、孔隙率少。“这就使得材料的亲和力刚刚好,彼此能够融合,也能分得开。” 图2.融合柱与节点融合网之间可逆转变的宏观照片 记者看到,课题组将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成了一根黑柱子,使其能承受680倍的自身重量。黑柱子浸入水溶剂后,如一缕头发般散开,分离成13500条纤维。这一过程中,单个氧化石墨烯纤维的体积膨胀率达到近40倍,提供了充分的表面形变空间。 “在溶剂中纤维变软了,就可以拿出来编织成节点融合的网。这张网保持了一定的强度,可支撑一辆玩具车。也就是说,这些纤维再融合之后依然能作为功能材料来使用。”高超说。神奇之处在于,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这种特殊属性还能应用到别的材料上。 图3.典型的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与分裂过程的扫描电镜照片 高超表示,相比于已有的研究,课题组此次完成的氧化石墨烯基纤维精确可逆的融合-分裂过程是可控的,而且材料尺寸大,对于固体在可逆组装过程中界面的独特现象、材料的有效回收和重复利用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代表着可回收及智能纤维材料领域的一个突破,可能引起跨多个研究领域的兴趣。” 关键词: 石墨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