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发新型量子比特读出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该研究成果以"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 of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diamond with spin-to-charge 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1529 (2021)]。 量子计算发展到今天,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已经初步展示了对经典计算机的量子优越性。下一阶段的重要里程碑是可容错量子计算,其前提是量子逻辑门和量子比特读出等环节的保真度超越容错阈值。在先前工作中,中国科大杜江峰团队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实现了突破容错阈值的高保真度量子逻辑门[Nat. Commun. 6, 8748 (2015)],保持着室温固态体系量子逻辑门保真度的最高世界纪录。在本工作中,该团队瞄准了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这一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