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用光学(张以谟)

发布:cyqdesign 2020-10-11 16:22 阅读:5309
近年来,应用光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光学领域的研究和积累,系统阐述了应用光学的现代理论和应用,并引入这些新技术。全书内容包括波面像差理论及几何像差理论、以非球面和自由光学曲面简化光学系统设计、太阳能电站和现代高效照明中的非成像光学等;反映了应用光学中的前沿技术,如光学系统焦深扩展与衍射极限的突破、微纳光子学和表面等离子体微纳光学设备中的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等;叙述了现代物理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原理,包括光电干涉光学系统、光电光谱仪及分光光度光学系统、偏振光电仪器光学系统及偏振光成像技术等。本书既讲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又涵盖国内外应用光学领域*新的技术理论和实现方法,适合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st"uD\L1p:  
p9ligs7V'  
lL.3$Rp;  
y~CK&[H  
o;+$AU1f  
M[N$N`9  
目 录 sf\p>gb  
第1章 现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概述 1 a%a_sR\)  
1.1 概述 1 |[/[*hDZ9  
1.1.1 本书的背景 1 m0+X 109  
1.1.2 本书的内容安排 1 FMCX->}$  
1.2 光学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光学材料特征参数 2 c=iv\hn  
1.2.1 光学材料的光学参量 2 I;]Q}SUsm  
1.2.2 热系数及温度变化效应的消除 4 m?I$XAE  
1.2.3 其他玻璃数据 4 x}t,v.:  
1.3 新型光学材料 5 &L[7jA'[J  
1.3.1 新型光学材料概述 5 s*<\ mwB  
1.3.2 光学材料发展概况 6 5|>FM&  
1.4 液晶材料及液晶显示器 12 (he cvJ  
1.4.1 液晶材料及其分类 12 j3`# v3  
1.4.2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 8.4 1EKr2  
1.4.3 STN-LCD技术 27 t{n|!T&  
1.4.4 液晶光阀技术 32 ]]~tFdh  
1.4.5 硅上液晶(LCoS)反射式显示器 36 `wRQ-<Y  
1.4.6 光计算用SLM 38 ,2\?kPoc8  
1.5 电光源和光电探测器 38 K]4XD1n7  
1.5.1 电光源 38 O(U 'G|  
1.5.2 激光器 41 :=qblc  
1.5.3 光电导探测器 48 :r%H sur(  
1.5.4 光伏探测器 49 7p'L(dq  
1.5.5 位敏探测器 53 -F.A1{l[.  
1.5.6 阵列型光电探测器 56 [jb3lO$Xa  
1.6 波像差像质评价基础知识 59 W<<{}'Db/#  
1.6.1 光学系统像差的坐标及符号规则 59 0F$;]zg  
1.6.2 无像差成像概念和完善镜头聚焦衍射模式 60 8zv=@`4@G  
参考文献 63 cNX,%  
第2章 光学非球面的应用 67 Ve,h]/G  
2.1 概述 67 >\=~2>FCD  
2.2 非球面曲面方程 67 !;'#f xW[  
2.2.1 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方程 67 = WFn+#&^  
2.2.2 圆锥曲线的意义 68 q3a`Y)aVB  
2.2.3 其他常见非球面方程 70 HAa2q=  
2.2.4 非球面的法线和曲率 71 : tKa1vL  
2.3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1 sHC4iMIw  
2.3.1 波像差及其与垂轴像差的关系 71 \*{tAF  
2.3.2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3 6E~T$^Q}  
2.3.3 折射锥面轴上物点波像差 75 F/c7^  
2.3.4 折射锥面轴外物点波像差 76 KLqn`m`O;  
2.4 微振(perturbed)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计算 77 1<Fh aK  
2.4.1 偏心(decentered)光学面 78 >iefEv\  
2.4.2 光学面的倾斜 80 .kO!8Q-;%  
2.4.3 间隔失调(despace)面 81 kkfwICBI  
2.5 两镜系统的理论基础 82 Z|&Y1k-h  
2.5.1 两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82 /">A3bq  
2.5.2 单色像差的表示式 82 )Ih '0>=  
2.5.3 消像差条件式 84 FwU*]wx|{  
2.5.4 常用的两镜系统 85 72oiO[>N'  
2.6 二次圆锥曲面及其衍生高次项曲面 86 L`E^BuP/  
2.6.1 消球差的等光程折射非球面 86 ,0ZkE}<=w  
2.6.2 经典卡塞格林系统 87 HF@K$RPK  
2.6.3 格里高里系统 88 C1 qyjlR  
2.6.4 只消球差的其他特种情况 88 x!$Dje}  
2.6.5 R-C(Ritchey-Chrétien)系统及马克苏托夫系统 89 @.T w*t  
2.6.6 等晕系统的特殊情况 90 JN;92|x  
2.6.7 库特(Cuder)系统及同心系统 91 DoV<p?U  
2.6.8 史瓦希尔德(Schwarzschield)系统 92 4Y>v+N^  
2.6.9 一个消四种初级像差 的系统 93 9y/gWE  
2.6.10 无焦系统 93 }2qmL$  
2.7 两镜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93 Wl3jbupu _  
2.7.1 R-C系统的设计 93 9$0-UUCk  
2.7.2 格里高里系统与卡塞格林系统 94 -]=-IiC#  
2.8 施密特光学系统设计 95 WH Zz?|^  
2.8.1 施密特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 95 yP:/F|E$  
2.8.2 施密特校正器的精确计算法 98 v/%q*6@  
2.9 三反射镜系统设计示例 99 E8]PV,#xY  
2.9.1 设计原则 99 UPtWj8h  
2.9.2 设计过程分析 100 y?BzZ16\bL  
2.9.3 设计示例 101 Jz(!eTVs  
参考文献 103 Mv9q-SIc[  
第3章 衍射光学元件 105 `V N $ S  
3.1 概述 105 (GnwK1f  
3.1.1 菲涅耳圆孔衍射――菲涅耳波带法 106 &=SP"@D  
3.1.2 菲涅耳圆孔衍射的特点 108 "m^whHj  
3.1.3 菲涅耳圆屏衍射 109 *ml&}9  
3.2 波带片 110 lNV%R(  
3.2.1 菲涅耳波带片 110 F^iv1b  
3.2.2 相位型菲涅耳波带片 112 >AcpJ|V  
3.2.3 条形或方形波带片 113 ~r~~0|=  
3.3 衍射光学器件衍射效率 113 \<ohe w  
3.3.1 锯齿形一维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 113 $)OUOv  
3.3.2 台阶状(二元光学)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及其计算 114 &&C]i~  
3.4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光路计算 115 d\nBc6  
3.5 衍射光学系统初级像差 118 N7lWeF  
3.5.1 衍射光学透镜的单色初级像差特性 118 -BWkPq!  
3.5.2 折衍混合成像系统中衍射结构的高折射率模型及PWC描述 121 cE x$cZRMI  
3.5.3 P∞、W∞、C与折衍混合单透镜结构的函数关系 122 *|c*/7]<  
3.6 折衍光学透镜的色散性质及色差的校正 123 ?Z}n0E `  
3.6.1 折衍光学透镜的等效阿贝数ν 123 ~<0!sE&y  
3.6.2 用DOL实现消色差 124 M,Y lhL  
3.6.3 折衍光学透镜的部分色散及二级光谱的校正 125 U].u) g$  
3.7 衍射透镜的热变形特性 127 o6e6Jw  
3.7.1 光热膨胀系数 127 5[WhjTo  
3.7.2 消热变形光学系统的设计 129 B7Um G)C  
3.7.3 折衍混合系统消热差系统设计示例 130  )]2yTG[  
3.8 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2%EIZ0oW  
3.8.1 用于平衡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F\. n42Tz  
3.8.2 用于平衡热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3 h3^ &,U  
3.9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multi-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133 zdA:K25"  
3.9.1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理论分析 134 0 `X%&  
3.9.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结构 134 Zp|LCE"  
3.9.3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材料的选择 134 b@ J&jE~d  
3.9.4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135 *b" (r|Ko  
3.9.5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光学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136 <DS+"#  
3.10 谐衍射透镜(HDL)及其成像特点 137 9E{Bn#  
3.10.1 谐衍射透镜 137 \mZ\1wzn'{  
3.10.2 谐衍射透镜的特点 137 ?i4}[q  
3.10.3 单片谐衍射透镜成像 138 hA`>SkO  
3.10.4 谐衍射/折射太赫兹多波段成像系统设计示例 139 ZyqTtA!A  
3.11 衍射光学轴锥镜(简称衍射轴锥镜) 143 \~xOdqF/  
3.11.1 衍射轴锥镜 143 ?v2OoNQ   
3.11.2 设计原理和方法 144 J.x>*3< l  
参考文献 150 ;K?fAspSH  
第4章 非对称光学系统像差理论 153 ki6`d?  
4.1 波像差与Zernike多项式概述 153 }I7/FqrD  
4.1.1 波前像差理论概述 153 %l@Q&)f8e  
4.1.2 角向、横向和纵向像差 154 to Ei4u)m  
4.1.3 Seidel像差的波前像差表示 155 3mn0  
4.1.4 泽尼克(Zernike)多项式 162 n<:/ X tE  
4.1.5 条纹(fringe)Zernike系数 164 3 uwZ#   
4.1.6 波前像差的综合评价指标 165 P9J3Ii!  
4.1.7 色差 167 !l'Az3'J|  
4.1.8 典型光学元件的像差特性 167 9/w'4bd  
4.2 非对称旋转成像光学系统中像差理论 174 <p(&8P  
4.2.1 重要概念简介 174 vCwDE~  
4.2.2 倾斜非球面光学面处理 176 RIX0AE  
4.2.3 局部坐标系统(LCS)近轴光方法计算单个光学面像差场中心 176 v8Ncquv  
4.2.4 OAR的参数化 179 GK}?*Lf s  
4.2.5 倾斜和偏心的光学面的定位像差场对称中心矢量(像差场偏移量的推导) 181 . iq.H  
4.2.6 基于实际光线计算单个面的像差场中心 182 8xmw-s)  
4.2.7 失调光学系统的波像差表示式 183 G#'3bxI{f+  
4.2.8 举例:LCS近轴计算与其实际光线等价计算的比较 185 ?Gl'-tV  
4.3 近圆光瞳非对称光学系统三级像差的描述 187 uVqJl{e\  
4.3.1 光学系统的像差场为各个面的贡献之和 187 xiU-}H'o  
4.3.2 带有近圆光瞳的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像差 187 8QYG"CA6/  
4.3.3 节点像差场 191 @u/<^j3Q  
4.3.4 波前误差以及光线的横向像差 194 32:,g4!~6  
4.3.5 非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畸变 195 (7 Mn%Jp  
4.4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多节点五级像差:球差 197 Xj$J}A@  
4.4.1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像差概述 197 o]#Q6J  
4.4.2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五级像差 198 TMG:fg&E~  
4.4.3 五级像差的特征节点行为:球差族包括的各项 199 G;Y,C<)0k  
参考文献 203 c%)uG _  
第5章 光学自由曲面的应用 205 X.s? =6}g  
5.1 光学自由曲面概述 205 }eb%"ZH4|  
5.2 参数曲线和曲面 206 M@Q=!!tQ(  
5.2.1 曲线和曲面的参数表示 206 6K P!o  
5.2.2 参数曲线的代数和几何形式 210 VO(Ck\i}  
5.3 Bézier曲线与曲面 212 oO @6c%  
5.3.1 Bézier曲线的数学描述和性质 212 ?OKm~ Ek  
5.3.2 Bézier曲面 215 {R8Q`2R  
5.4 B样条(B-spline)曲线与曲面 217 X5wS6v)#(  
5.4.1 B样条曲线的数学描述和性质 217 $E|W|4N  
5.4.2 B样条曲线的性质 219 <-Q0WP_^  
5.4.3 B样条曲面的表示 220 s~/]nz]"J  
5.5 双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 221 p%IR4f  
5.5.1 B 样条曲面 221 .mDqZOpf=4  
5.5.2 双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的矩阵公式 223 &7Ixf?e!K  
5.6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与曲面 224 ~N[hY1}X[  
5.6.1 NURBS曲线与曲面 224 -7ct+3"J  
5.6.2 NURBS曲线的定义 224 YO!,m<b^u  
5.6.3 NURBS表示 226 zx-+u7qKH  
5.6.4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 228 /BT;Q)( &  
5.7 Coons曲面 229 f'FY<ed<w  
5.7.1 基本概念 229 z9HQFRbo[  
5.7.2 双线性Coons曲面 230 a\}|ikiE  
5.7.3 双三次Coons曲面 231 <zZAVGb4I  
5.8 自由曲面棱镜光学系统 232 'n:Ft  
5.8.1 自由曲面棱镜概述 232 j)-D.bY0  
5.8.2 矢量像差理论及初始结构确定方法 233 @+1E|4L1vf  
5.8.3 自由曲面棱镜设计 236 9b]U&A$  
5.8.4 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含自由曲面的光学系统 238 kTi QO2H  
参考文献 239 }C*o;'o5G  
第6章 共形光学系统 241 10#!{].#x  
6.1 概述 241 MVt#n\_BZV  
6.1.1 共形光学系统的一般要求 241 a #@Q.wL  
6.1.2 共形光学系统的主要参量 244 qsvUJU  
6.1.3 共形光学系统中的像差校正 250 h| UT/:  
6.1.4 共形光学系统实际应用须考虑的问题 252 |B`-chK  
6.2 椭球整流罩的几何特性及消像差条件在共形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53 18[f_0@ #  
6.2.1 椭球面几何特性分析 253 iqy}|xAU  
6.2.2 椭球整流罩的几何特性 256 h!K B%4V  
6.2.3 利用矢量像差理论分析椭球整流罩结构的像差特性 258 LOnhFX   
6.3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259 x(]s#D!)  
6.3.1 共形光学系统解决像差动态变化的方法概述 259 6S6nE%.3  
6.3.2 共形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 260 >.{ ..~"K  
6.3.3 Wassermann-Wolf非球面理论 261 {Y/| 7Cl0  
6.3.4 利用Wassermann-Wolf原理设计共形光学系统 265 ]3={o3[:  
6.4 折/反射椭球形整流罩光学系统的设计 268 M8[YW|VkP  
6.4.1 折/反射椭球形整流罩光学系统的设计原则 269 J+IW  
6.4.2 椭球形整流罩像差分析 269 @0 -B&w  
6.4.3 两镜校正系统初始结构设计原理 269 /kw4":{]  
6.4.4 用平面对称矢量像差理论分析光学系统像差特性 274 Dx <IS^>i  
6.4.5 设计结果 275 cJA :vHyw  
6.5 共形光学系统的动态像差校正技术 276 &V=54n=O?  
6.5.1 共形光学系统的固定校正器 276 J.<eX=<  
6.5.2 弧形校正器 278 i[\[xfk  
6.5.3 基于轴向移动柱面―泽尼克校正元件的动态像差校正技术 280 xh-[]Jz(  
6.6 二元光学元件在椭球整流罩导引头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83 ='VIbE@qC  
6.6.1 二元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 284 l m  
6.6.2 二元衍射光学元件在椭球形整流罩导引头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86 _23sIUN c3  
6.6.3 利用衍/射光学元件进行共形整流罩像差校正的研究 288 0'py7  
6.6.4 折/衍混合消热差共形光学系统的设计 291 awkVjyqX  
6.7 利用自由曲面进行微变焦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295 UkqLLzL  
6.7.1 自由曲面进行微变焦共形光学系统的特点 295 ';ZJuJ.  
6.7.2 利用自由曲面的像差校正方法 295 k oHY AF  
6.8 基于实际光线追迹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概述 298 Q%eBm_r;  
6.8.1 实际光线追迹设计方法可在共形光学系统整个观察视场内得到较好像质 298 .vW~(ZuD  
6.8.2 实际光线追迹方法概述 299 "^XN"SUw  
参考文献 302 3LXpe8$lJ  
第7章 非成像光学系统 308 N"T8 Pt  
7.1 引言 308 . \d0lJSr  
7.1.1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简介 308 19N:9;Ixz  
7.1.2 太阳能光伏发电 311 b]JN23IS2  
7.1.3 照明非成像光学 312 P);Xke  
7.2 非成像光学概述 314 %ly;2H Ik  
7.2.1 非成像会聚器特性 314 < `r+l5  
7.2.2 光学扩展不变量 314 M`>W'<  
7.2.3 会聚度的定义 315 |wLQ)y*  
7.3 会聚器理论中的一些几何光学概念 316 LqUvEq  
7.3.1 光学扩展量的几何光学概念 316 D46| )-  
7.3.2 在成像光学系统中像差对会聚度的影响 317 q~w;C([k_  
7.3.3 光学扩展量(拉氏不变量)和相空间的广义概念 318 gMGg9U$@  
7.3.4 斜不变量 320 v PGuEfz  
7.4 非成像光学的边缘光线原理 322 =TP>Y"  
7.4.1 边缘光线原理 322 (D l"s`UH~  
7.4.2 边缘光线原理应用――“拉线”方法 322 ks r5P~  
7.5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CPC) 324 EmUxM_ T/2  
7.5.1 光锥会聚器 324 A0]o/IBz  
7.5.2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CPC)概述 324 8@A[ `5  
7.5.3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的性质 326 YSwD#jO0  
7.5.4 增加复合抛物面会聚器的最大会聚角 328 PR'FSTg  
7.6 同步多曲面设计方法 331 F4&N;Zm2  
7.6.1 SMS方法设计会聚器概述 331 <+$S{Z.  
7.6.2 一个非成像透镜的设计:RR会聚器 332 xaS  
7.6.3 XR会聚器 335 }fCM_w  
7.6.4 RX会聚器 337 ('lnQD.Hd  
7.7 XX类会聚器 340 !6%G%ZG@3-  
7.7.1 XX类会聚器的原理 340 ZF t^q /pw  
7.7.2 RX1会聚器 341 q@sH@-z4]  
7.7.3 RX1会聚器的三维分析 341 z<fEJN  
7.8 非成像光学用于LED照明 343 x$Oz0[  
7.8.1 边缘光线扩展度守恒原理和控制网格算法 344 eLTNnz  
7.8.2 LED的非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346 MMAC,4  
7.8.3 大范围照明光源设计(二维给定光分布设计) 347 *Vc=]Z2G^  
7.9 非成像光学用于LED均匀照明的自由曲面透镜 348 +|H'I j$  
7.9.1 均匀照明的自由曲面透镜概述 348 FO5SXwx  
7.9.2 LED浸没式自由曲面透镜设计方法 349 4bBxZY  
7.9.3 设计示例 351 "n e'iJf_(  
参考文献 353 2G-? P"4l@  
第8章 光电光学系统中紧凑型照相光学系统设计 356 E+)Go-rS(  
8.1 概述 356 oTfbx+i/G  
8.1.1 数码相机的组成 356 -Fdi,\e  
8.1.2 数码相机中图像传感器CCD和CMOS的比较 357 BJE <~"  
8.1.3 数码相机的分类 359 j<KC$[Kt  
8.1.4 数码相机的光学性能 364 IYO,/ kbf  
8.1.5 数码相机镜头的分类和特点 365 \nHlI=!P  
8.2 数码相机镜头设计示例 367 3a qmK.`H  
8.2.1 球面定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67 h+W^k+~(  
8.2.2 非球面定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70 d0=nAZZ  
8.3 变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72 .'a|St  
8.3.1 变焦透镜组原理 373 xY S%dLE"  
8.3.2 非球面变倍镜头初始数据 373 [GP( r  
8.3.3 折叠式(潜望式)变焦镜头示例 376 aOHCr>po,  
8.4 手机照相光学系统 378 H_j<%VW  
8.4.1 手机照相光学系统概述 378 |gVO Iq  
8.4.2 两片型非球面手机物镜设计示例 379 X]fw9tZ  
8.4.3 三片型手机物镜设计 382 @ 7?_Yw  
8.5 手机镜头新技术概述 385 RI(uG-Y  
8.5.1 自由曲面在手机镜头中的应用 385 SRTpE,  
8.5.2 液体镜头 385 [:QMnJ  
8.6 鱼眼镜头概述 388 nX~MoWH1  
8.6.1 鱼眼镜头是“仿生学的示例” 388 :#/bA&  
8.6.2 鱼眼镜头基本结构的像差校正 390 E5(Y*m!  
8.6.3 鱼眼镜头基本光学结构的演变 391 Wj:QC<5 v  
8.6.4 鱼眼镜头的发展 391 nB5[]x'  
8.6.5 鱼眼镜头的光学性能 393 x/7G0K2\}  
8.6.6 光阑球差与入瞳位置的确定 396 3+-(;>>\  
8.6.7 光阑彗差与像差渐晕 398 _}&]`,s>  
8.6.8 鱼眼镜头示例与投影方式比较 399 (M+<^3c  
参考文献 402 g5Dx9d{  
第9章 光学系统焦深的扩展与衍射极限的突破 405 a~* V  
9.1 概述 405 R`Lm"5w  
9.1.1 扩展焦深概述 405 JY2 F-0t)  
9.1.2 超衍射极限近场显微术概述 409 [hL1 PWKs  
9.1.3 远场超分辨成像 418 )sf~l6  
9.2 光学成像系统景深的延拓 420 0 MIMs#  
9.2.1 景深延拓概述 420 JF*g!sV%  
9.2.2 延拓景深的方形孔径相位模板 425 `I8^QcP  
9.2.3 增大景深的圆对称相位模板 438 j/<y  
9.3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设计 442 xp&!Cl>C3\  
9.3.1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的概念 442 Zir`IQ$  
9.3.2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对应系统的特性 448 :\U3bkv+  
9.3.3 圆对称相位模板成像系统的优缺点 450 H g`{9v  
9.3.4 初级像差的影响以及延拓景深图像的复原 451 H/k W :k  
9.3.5 延拓景深相位模板系统的图像复原与其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 456 .$0Ob<.  
9.3.6 延拓景深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 460 YfwJBz D  
9.4 轴锥镜(axicon)扩展焦深 468 rcZ SC3  
9.4.1 轴锥镜 468 M0SH-0T;Z  
9.4.2 小焦斑长焦深激光焦点的衍射轴锥镜的设计 476 XO#)i6}G  
9.5 近场光学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478 $NT9LtT@K  
9.5.1 近场光学概念 478 tb0E?&M  
9.5.2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 482 N1~V +_mM  
9.6 扫描探针显微镜 488 oKi1=d+T  
9.6.1 与隧道效应有关的显微镜 489 EQ7n'Wqq  
9.6.2 原子力显微镜(AFM) 491 =&pN8PEn\  
9.6.3 扫描力显微镜(SFM) 495 X-1Vp_(,TP  
9.6.4 检测材料不同组分的SFM技术 498 9.zQ<k2  
9.6.5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 499 ig}e@]  
9.7 原子力显微镜 504 1Wk EPj,  
9.7.1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组成 504 9ET+k(wI@  
9.7.2 近场力 505 {p|%hhTK%  
9.7.3 微悬臂力学 507 pPqN[OJ  
9.7.4 AFM探测器信号 508 5TneuGD  
9.7.5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模式 509 L"h@`3o|  
9.7.6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成像技术 512 lK,=`xe  
9.7.7 AFM的优点和正在改进之处 513 J,G9m4Z7  
9.7.8 电力显微镜(EFM) 513 IZ0$=aB7  
9.8 远场超高分辨率显微术 516 X8 )>}#:  
9.8.1 远场超高分辨率显微术概述 516 h+3Z.WKhwP  
9.8.2 4Pi显微镜 517 fq'Xy9L  
9.8.3 3D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STORM) 519 AC:s4iacC  
9.8.4 平面光显微镜(SPIM)基本原理 520 ` G=L07  
9.8.5 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显微镜(FRETM) 521 'ZH<g8:=@  
9.8.6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 522 GR ?u?-  
9.9 衍射光学组件用于扫描双光子显微镜的景深扩展 524 18"VB50b}  
9.9.1 远场超分辨显微镜扩展焦深概述 524 ^:!(jiH  
9.9.2 扩展焦深显微光学系统设计 525 $U1kP?pR  
9.9.3 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的扩展景深实验 528 lF8 dRIav  
参考文献 532 Rca Os  
第10章 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概述 542 \678Nx  
10.1 引言 542 @k+G Cf  
10.1.1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发展 542 %?oU{KzQ@;  
10.1.2 自适应光学系统 544 O;0<^M/0G  
10.1.3 自适应光学应用技术 545 4A/,X>W61  
10.1.4 自适应光学在相控阵系统中的应用 547 ]jVSsSv  
10.1.5 高能激光相控阵系统简介 549 mvA xx`jc  
10.2 自适应光学系统原理 553 bepYeT  
10.2.1 自适应光学概念 553 QHzX 5$IM  
10.2.2 共光路/共模块自适应光学原理及衍生光路 557 c =N]! ,MO  
10.3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应用 569 *_<*bhR<  
10.3.1 波前传感器 569 to!W={S<ol  
10.3.2 波前校正器 578 <,pLW~2-"  
10.3.3 波前控制器及控制算法 584 FPMSaN P  
10.3.4 激光导星原理及系统 589 $',GkK{NX  
10.4 天文望远镜及其自适应光学系统 601 \+Rwm:lI  
10.4.1 2.16 m望远镜及其自适应光学系统 601 Kt 90mA  
10.4.2 37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 608 R_Gq8t$  
10.4.3 1.2 m望远镜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 612 8<-oJs_o+  
10.5 锁相光纤准直器的自适应阵列实验系统 620 aT1CpY=T|.  
10.5.1 概述 620 JXY!c\,  
10.5.2 光纤准直器的自适应阵列中的反馈控制 626 a^XTW7]r  
10.6 阵列光束优化式自适应光学的原理与算法 631 ;WS7.  
10.6.1 光学相控阵技术基本概念 631 OgXZ-<'  
10.6.2 优化算法自适应光学 633 " T a9  
10.6.3 阵列光束优化式自适应光学的原理与发展 634 K"k"ml<4E  
10.6.4 阵列光束优化式自适应光学算法 635 :Q r7:$S^  
10.7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应用 642 o;VkoYV  
10.7.1 自由空间光通信概述 642 {|5$1v   
10.7.2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概述 643 '!fFI1s  
10.7.3 一些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示例 649 9O=05CQ  
10.7.4 自适应光学结合脉冲位置调制(PPM)改善光通信性能 653 UJz4>JF  
10.7.5 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AO)系统 656 5{ 4"JO3  
10.8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系统原理 659 N^Hn9n  
10.8.1 终端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659 SfZ=%6b7  
10.8.2 激光收发子系统 660 Jl> at  
10.8.3 捕获跟踪瞄准(ATP)子系统 662 YZBzv2'\x  
10.8.4 光学平台子系统 662 [  t  
10.8.5 卫星终端系统概述 666 < R|)5/9  
10.8.6 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星载终端光学系统方案示例 673 11B{gUv.]  
10.9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其他典型应用举例 675 u_4:#~b  
10.9.1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中的应用概述 675 5S\][;u  
10.9.2 自适应光学用于月球激光测距 679 Y*kh$E%<#  
10.9.3 自适应光学系统在战术激光武器中的应用简介 682 %%as>}.  
10.9.4 自适应光学在医学眼科成像中的应用 689 2%5^Fi  
参考文献 696 4h;f>BG  
第11章 微纳投影光刻技术导论 711 Zc4(tf9  
11.1 引言 711 7TV>6i+7  
11.2 光刻离轴照明技术 717 tIxhSI^  
11.3 投影光刻掩模误差补偿 721 j$|j8?  
11.4 投影光刻相移掩模 728 )'j_D<  
11.5 电子投影光刻(EPL) 735 7#Uz*G\iZ  
11.6 离子束曝光技术 750 C`2*2Y%xkG  
11.7 纳米压印光刻(NIL)技术 754 m6_~`)R8  
参考文献 761 )e|$K= D  
第12章 投影光刻物镜 769 8Fd1;G6  
12.1 概述 769 &h7smZO5j  
12.1.1 光刻技术简介 769 s`Yu"s 8}4  
12.1.2 提高光刻机性能的关键技术 769 o\@ A2r3  
12.1.3 ArF光刻机研发进展 771 %Ye)8+-  
12.1.4 下一代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 772 *`+<x  
12.2 投影光刻物镜的光学参量 772 mh A~eJ  
12.2.1 投影光刻物镜的光学特征 772 B?$01?9V  
12.2.2 工作波长与光学材料 774 A*\o c  
12.3 投影光刻物镜结构形式 784 YW?7*go'Z  
12.3.1 折射式投影物镜结构形式 784 <}28=d  
12.3.2 折射式光刻投影物镜 785 Hi; K"H]x1  
12.3.3 深紫外(DUV)投影光刻物镜设计要求 786 0<]$v"`I  
12.3.4 深紫外(DUV)非球面的投影光刻物镜 786 _[}G(<  
12.3.5 光阑移动对投影光刻物镜尺寸的影响 787 u8-a-k5<  
12.4 光刻物镜的像质评价 788 io9y; S"+  
12.4.1 波像差与分辨率 788 }t@f |TX  
12.4.2 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波像差分解 791 c$,c`H(~  
12.4.3 条纹Zernike多项式的不足与扩展 794 u Q[vgNe*m  
12.5 运动学安装机理与物镜像质精修 795 9tzoris[~  
12.5.1 运动学安装机理 795 U{T[*s  
12.5.2 物镜像质精修 796 f$1Gu  
12.5.3 投影光刻物镜的像质补偿 796 --in+  
12.6 进一步扩展NA 801 w8 ?Pb$Fe  
12.6.1 用Rayleigh公式中的因子扩展NA 801 >L^xlm%7o  
12.6.2 非球面的引入 802 BYS lKTh  
12.6.3 反射光学元件的引入 802 ndr)3tuYu  
12.6.4 两次曝光或两次图形曝光技术 803 `3J' :Vh  
12.7 浸没式光刻技术 803 RL6Vkd?  
12.7.1 浸没式光刻的原理 803 xPt*CB  
12.7.2 浸没液体 804 }7.#Dj/r6  
12.7.3 浸没式大数值孔径投影光刻物镜 805 _l<mu?"  
12.7.4 偏振光照明 806 cA<<& C  
12.7.5 投影光刻物镜的将来趋势 808 $`pd|K`  
12.8 极紫外(EUV)光刻系统 810 }g>kpa0c  
12.8.1 极紫外(EUV)光源 810 69Nw/$  
12.8.2 EUVL(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投影光刻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813 @}(SR\~N]  
12.8.3 两镜EUV投影光刻物镜 815 k=?^){[We  
12.8.4 ETS 4镜原型机 819 t)} \9^Uo  
12.9 EUVL6镜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820 rIVvO  
12.9.1 非球面6镜投影光学系统结构 820 ur6e&bTp  
12.9.2 分组设计法――渐进式优化设计6片(22 nm技术节点) gY!N3 *:  
反射式非球面投影光刻物镜 821 :s"2Da3B  
12.9.3 EUVL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825 E tx`K5Tr]  
12.10 鞍点构建方法用于光刻物镜设计 827 bG(x:Py&  
12.10.1 构建鞍点的价值函数的基本性质 827 za T_d/?J  
12.10.2 鞍点构建 828 I+|uU g5  
12.10.3 DUV光刻物镜的枢纽 830 T^]7R4 Fg  
12.10.4 深紫外(DUV)光刻物镜设计举例 832 ?W!ry7gXO  
12.10.5 用鞍点构建方法设计EUV投影光刻系统 835 +i.u< T  
12.10.6 极紫外(EUV)光刻物镜举例 836 \]8VwsP  
12.10.7 鞍点构建设计方法中加入非球面设计概述 837 xdZ<| vMR  
参考文献 840 @ .gPJMA  
第13章 表面等离子体纳米光子学应用 850 y@3Q;~l,  
13.1 表面等离子体概述 850 n3$gx,KL  
13.1.1 表面等离子体相关概念 850 \,R!S/R#  
13.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发方式 852 [/cIUQ  
13.2 SPP产生条件和色散关系 854 [(ygisqt  
13.2.1 电荷密度波(CWD)与激发SPP的条件 854 s)k y/ce  
13.2.2 介电质/金属结构中典型的SPP色散曲线 856 H@D;e  
13.3 SPP的特征长度 858 IE;\7 r+h  
13.3.1 概述 858 #dxvz^2V.3  
13.3.2 SPP的波长λSPP 859 q jz3<`7-  
13.3.3 SPP的传播距离δSPP 860  q>-R3HB  
13.3.4 实验 862 ZVL gK}s  
13.3.5 SPP场的穿透深度δd和δm 863 u]E.iXp  
13.4 SPP的透射增强 864 pDn&V(  
13.4.1 透射增强 864 r P'AJDuq  
13.4.2 围绕单孔的同心环槽状结构 865 V&*D~Jq  
13.4.3 平行于单狭缝的对称线性槽阵列 866 Qdu$Os  
13.5 突破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率成像和银超透镜的超衍射极限成像 867 5/?P|T   
13.5.1 超透镜的构成 867 6\n?4 8x}  
13.5.2 银超透镜 868 ;7Okyj6EP  
13.5.3 银超透镜成像实验 869 .'j29 6[u  
13.6 SPP纳米光刻技术 870 #!})3_Qc(y  
13.6.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干涉纳米光刻技术 870 E(4w5=8TI  
13.6.2 基于背面曝光的无掩模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光刻 871 6+3$:?  
13.6.3 在纳米球―金属表面系统中激发间隙模式用于亚30 nm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光刻 873 ^m%52Tm h  
13.6.4 用介电质―金属多层结构等离子体干涉光刻 875 OCNPi4  
13.7 高分辨率并行写入无掩模等离子体光刻 879 : @6mFTV  
13.7.1 无掩模等离子体光刻概述 879 TQc@lR!  
13.7.2 传播等离子体(PSP)和局域等离子体(LSP) 879 E^wyD-ii/  
13.7.3 纳米等离子体光刻渐进式多阶聚焦方案 880 Wp[9beI*M  
参考文献 885 o=_c2m   
第14章 干涉技术与光电系统 892 ()\jCNLT  
14.1 概述 892 .'T40=7  
14.1.1 经典干涉理论 892 Kkv<"^H  
14.1.2 光的相干性 893 -V5w]F'  
14.1.3 常用的激光器及其相干性 894 .z-UOyer  
14.2 传统干涉仪的光学结构 897 J,5+47b1}R  
14.2.1 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 897 hw=GR_,  
14.2.2 斐索(Fizeau)干涉仪 898 1nI^-aQ3  
14.2.3 泰曼-格林(Twyman-Green)干涉仪 899 {^mKvc  
14.2.4 雅敏(Jamin)干涉仪 900 0<.R A%dj  
14.2.5 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仪 901 ,T|x)"uA`  
14.3 激光干涉仪的光学结构 901 |cd-!iJX-  
14.3.1 激光偏振干涉仪 902 XAuI7e  
14.3.2 激光外差干涉仪 904 9v?l  
14.3.3 半导体激光干涉仪光学系统 906 D4Etl5k  
14.3.4 激光光栅干涉仪光学系统 907 g"K>5Cb  
14.3.5 激光多波长干涉仪 912 =&vFVIhWcf  
14.3.6 红外激光干涉仪 916 .H~YI  
14.3.7 双频激光干涉仪 919 ,_ .v_  
14.4 波面与波形干涉系统光学结构 921 vt1lR5  
14.4.1 棱镜透镜干涉仪光学系统 922 pe.QiMW{8  
14.4.2 波前剪切干涉仪 923 obo&1Uv,/  
14.4.3 三光束干涉仪与多光束干涉仪 926 I7(?;MpI  
14.4.4 数字波面干涉系统 928 38IMxd9v  
14.4.5 锥度的干涉测量光学结构 930 J7+w4q~cB`  
14.5 表面微观形貌的干涉测量系统 931 F)Oe9x\/  
14.5.1 相移干涉仪光学结构 931 2k5/SV X  
14.5.2 锁相干涉仪光学结构 931 F9flSeN  
14.5.3 干涉显微系统光学结构 933 :a0zT#u  
14.5.4 双焦干涉显微镜光学结构 936 z|N3G E(.@  
14.6 亚纳米检测干涉光学系统 937 W Zn.;  
14.6.1 零差检测干涉系统 937 }dYBces  
14.6.2 外差检测干涉系统 939 Vf $Dnu@}z  
14.6.3 自混频检测系统 940 )rm4cW_  
14.6.4 自适应检测系统 942 ~*.-  
14.7 X射线干涉仪系统光学结构 943 rs;r $  
14.7.1 X射线干涉仪的特点 943 rwf^,r"r  
14.7.2 X射线干涉仪的原理 944 xDLG=A%]z  
14.7.3 X射线干涉仪的应用 944 o:p *_>&  
14.8 瞬态光电干涉系统 945 /4irAG% Oj  
14.8.1 瞬态干涉光源 945 ](jFwxU  
14.8.2 序列脉冲激光的高速记录 946 yj_4gxJ\  
14.9 数字全息干涉仪光学结构 948 IV`%V+ f  
14.10 光纤干涉光学系统 952 !L24+$  
14.10.1 光纤干涉基本原理 952 W+=o&V  
14.10.2 光纤干涉光学系统结构 952 A1i!F?X  
14.10.3 Sagnac干涉仪:光纤陀螺仪和激光陀螺仪 957 V 9;[M;  
14.10.4 微分干涉仪光学结构 959 (k?7:h  
14.10.5 全保偏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光学结构 961 K8I$]M   
14.10.6 三光束光纤干涉仪光学结构 962 `[fx yg:u  
14.10.7 全光纤白光干涉仪光学结构 963 3V<&|  
14.10.8 相位解调技术 965 Y.6SOu5$]  
参考文献 969 c&nh>oN  
第15章 光电光谱仪与分光光学系统设计 972 |> enp>  
15.1 光谱与光谱分析概述 972 quxdG>8  
15.1.1 光谱的形成和特点 972 mY7>(M{  
15.1.2 光谱仪器 975  jN*:QI  
15.1.3 光谱分析 977 PBjmGwg7  
15.2 光电光谱仪器的色散系统 978 &[[K"aM1  
15.2.1 棱镜系统 978 Af(WV>'  
15.2.2 平面衍射光栅 983 >QkP7Kb  
15.2.3 凹面衍射光栅 989 gABr@>Vv  
15.2.4 阶梯光栅 992 /j2H A^GT  
15.3 光电光谱仪器的光学系统设计 993 Cb;WZ3HR  
15.3.1 常用的光谱仪器光学系统 993 9pKGr@&   
15.3.2 光谱仪器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 994 }T_Te?<&  
15.3.3 光谱仪器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997 {w6/[ -^  
15.3.4 反射式准直和成像系统的像差 998 K%5"u'  
15.3.5 常用平面光栅装置类型 1001 5@~|*g[  
15.3.6 凹面光栅光谱装置光学系统 1007 RP4Ku9hk  
15.4 典型光电光谱仪器光学系统设计 1008 LW)H"6v  
15.4.1 摄谱仪和光电直读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1008 Vr.Y/3N&'  
15.4.2 单色仪和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设计 1015 *# {z3{+  
15.4.3 干涉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1027 KzU lTl0  
15.5 激光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1030 :mcYZPX#  
15.5.1 激光光谱仪 1030 Xd `vDgD  
15.5.2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1032 0E`1HP"b  
15.5.3 光谱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1039 s#9Ui#[=h  
参考文献 1042 #'baPqdO  
第16章 光波的偏振态及其应用 1043 5s{j = .O  
16.1 光波的偏振态 1043 (qM j-l  
16.1.1 椭圆偏振电磁场 1044 c3%@Wj:fo  
16.1.2 线偏振和圆偏振电磁场 1045 pc]J[ S?P  
16.1.3 偏振光的描述 1046 dEa<g99[?  
16.1.4 偏振光的分解 1051 i]{1^pKq  
16.1.5 琼斯矩阵与穆勒矩阵(Mueller matrix) 1052 @C_KV0i  
16.2 偏振光学元件 1056 ,5 j"ruZ  
16.2.1 偏振片 1056 B=f,QU  
16.2.2 偏振棱镜 1062 nk"NmIf  
16.2.3 退偏器 1067 aW_oD[l  
16.3 偏振棱镜设计与应用示例 1070 _*M42<wcO  
16.3.1 偏振耦合测试系统中偏振棱镜的设计 1070 Cizvw'XDV  
16.3.2 高透射比偏光棱镜 1073 4bVO9aUG{  
16.3.3 高功率YVO4晶体偏振棱镜 1075 !%(h2]MQ  
16.4 相位延迟器 1077 >4` dy  
16.4.1 相位延迟器概述 1077 ^ <`(lyph  
16.4.2 双折射型消色差相位延迟器 1078 . 5y"38e  
16.4.3 全反射型消色差相位延迟器原理 1080 "ICC B1N|  
16.5 偏振光学用于水下成像 1085 oTjyN\?H  
16.5.1 斯托克斯(Stokes)矢量法 1085 9# 4Y1LS)  
16.5.2 水下偏振图像采集光学系统的设计 1088 ji1HV1S  
16.5.3 斯托克斯图像的测量方案 1091 #65^w=Sp}  
16.6 椭圆偏振薄膜测厚技术 1095 URgk^nt2p  
16.6.1 薄膜测量方法概述 1095 Df =dt  
16.6.2 椭偏测量技术的特点和原理 1096 WUc#)EEM)  
16.6.3 椭偏测量系统类型 1097 r;>+)**@vl  
16.6.4 干涉式椭偏测量技术 1100 !`JHH&  
16.6.5 外差干涉椭圆偏振测量原理及光学系统 1102 4LcX<B U9  
16.6.6 外差椭偏测量仪 1106 1+;C`bnA  
16.7 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偏振成像仪器 1109 lT&wOm3  
16.7.1 斯托克斯矢量偏振成像仪器概述 1109 8F(h*e_?  
16.7.2 多角度偏振辐射计 1114 }kHdK vZ  
16.8 共模抑制干涉及其应用 1118 +yob)%  
16.8.1 共模抑制干涉技术概述 1118 \`<cH#  
16.8.2 偏振光在零差激光干涉仪中的应用 1122 WO5O?jo'  
16.8.3 利用偏振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1126 n"PJ,ao  
16.8.4 光功率计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130 `N//A}9  
16.8.5 在线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共光路激光外差干涉仪 1132 >Hb^P)3  
参考文献 1134 o{b=9-V  
WF&[HKOy/  
gJiK+&8I  
vr^~yEr  
(实体书推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分享到:

最新评论

truelight 2021-08-24 08:58
好难啊看着
a1534617801 2021-12-07 15:51
这个有视频教程吗
xiao19860803 2022-07-10 19:46
下下来慢慢看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