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福建龙岩古楼村距湖洋集镇约5公里、距上杭县城约10公里,如今交通便捷,曾经却是穷乡僻壤。穷则思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子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读书。在此观念主导下,家家户户都很重视教育,从恢复高考后走出首位大学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凤开始,古楼这个小山村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17i<4f#
B;z>Dd,Y_x
“博士硕士的摇篮”。 Lz9$,Y[
)l!J$X+R
1987年至今,33年来,这个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仅灯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硕士。目前,还有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wsf Hd<Z_
r;cI}'
一、学风教风好。 bIb6yVnHi
B_."?*|w
农闲时陪读,也讲讲读书做人的道理,这些好学的孩子读书一直很自觉、主动。出这么多博士、硕士,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外,氛围很关键。学风、教风都好。 C,|nmlDN
C`NBHRa>
二、建立奖教奖学机制。 W(&Go'9e"
'<?v:pb9
每年都会挤出一些办公经费购买各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别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以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每到年初一,基金会还会发放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 #JL&]Z+X6
n&0mz1rw
三、以榜样激励学子。 3@PUg(M
3R<ME c
他们把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刻到宗祠墙上,同时张贴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并于初一当天组织开展各方座谈交流、参观家规家训活动,以榜样精神、家族文化激励后来学子。 jU]]:S4xD/
#.E\,N'
虽然随着古楼区位优势的凸显、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孩子被送到城里读书,但优良传统始终是他们奔向高级知识殿堂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