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 他研制了中国首部激光雷达

发布:cyqdesign 2020-09-07 21:56 阅读:3464
rNeSg=j  
陈定昌院士
   WxS$yUu  
光明日报9月7日消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陈定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UE K$  
OB\jq!"  
   ])mYE }g  
陈定昌,1937年1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镇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二院科技委顾问。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长、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ePe/@g1K*  
LAv!s/O$=  
   ~jM!8]=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回顾几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谦,自己并不是思维超前,而是在考虑问题时喜欢从全局出发,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实现中国梦上做了一些工作。” z>O=. Ku6  
9pq-"?vHY0  
(来源:光明日报)
jmva0K},SE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分享到:

最新评论

cyqdesign 2020-09-07 22:16
陈定昌经历回顾 4/M~#  
<R @w0b>  
陈定昌1937年出生于上海。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转学到南京时,第十中学高中二年级只有一个插班生名额,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不少好心人劝陈定昌到其它学校另寻机会,但倔犟的他执意一试,结果在16名报考的学生中,他一举夺魁。 1 8kzR6(W  
ieG%D HN  
那时的历史、地理比较难学,是好多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担任学习委员并善于动脑筋的陈定昌,则把历史编成故事讲给大家,于是很多难记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容易得多,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时,全班取得了好成绩,陈定昌的独特才能令老师刮目相看。 6A*k  
QzX|c&&>u2  
他从小喜欢文学,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期间,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老师看到他的语文天赋,希望他报大学中文系,将来当作家,但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一种男儿当自强和报效国家的浓烈情感,促使他毅然选择了理科。 CiTjRJ-ZW)  
K!BS?n;  
顺利通过保送留苏考试后,陈定昌来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哲学和俄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两年后他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当时清华大学学制 6年,加上两年的留苏预备部学习,他整整度过8年的大学时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大学生活丰富了他的知识,使他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 ecG,[1];  
~x 0x.-^A  
清华求学期间,陈定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许多方面都注重锻炼和发展。哲学这一爱好,培养了他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极强的表达能力。 mQy!*0y  
zTQTmO  
有一次班里去工厂参加劳动锻炼——安装电容器。当时每人有定额任务,好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干到凌晨两三点钟。而陈定昌努力想着怎么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他留心观察厂里熟练工人的操作,还真看出了门道。工厂搞劳动竞赛,他摘得全厂第二名的桂冠。回校后,他成为校办工厂的攻关组组长。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他较强的动手能力。 t +@UC+aW  
Zh,{e/j  
在毕业设计时,陈定昌被老师要求去做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设计。该课题设计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前两名做课题的毕业生最后成绩都不理想,对此陈定昌定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取得5分的好成绩。做课题期间,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大半年后,他成功了。他的毕业论文还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通过做课题设计,他琢磨出一个道理:搞科学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很重要。 ~Bs=[TNd[  
.iXI oka  
陈定昌事迹回顾 Zm~oV?6  
6N {|;R@2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钱学森的支持下,航天二院二部成立了红外激光工程组。陈定昌提出了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5项创新项目,都被列为重大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在国际上刚刚起步,事关重大,钱学森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于是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由陈定昌担任小组负责人。为了项目早日能够实验,陈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单位,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天他们找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时,这位老光学专家提出了4个基本原理的问题。一年半后,在陈定昌的组织下,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项工作使陈定昌深深感到:科学就是要创新,要不畏艰难,才能有所作为。 % C.I2J`_  
+ 4*jO5EZ  
好的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一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从参与雷达项目到搞大总体工作,陈定昌的眼界更开阔了,他不断提出一些有远见的观点,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他提出武器发展要从前瞻顶层思路考虑,要从武器装备体系对抗角度考虑,应该发展化学激光武器,应该开展精确制导的研究,抓毫米波技术等等。 ibIo1i//[  
N)b.$aC  
他的创新和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这样评价他。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担任二部工程组组长时,首开先河,与八机部签订了研制合同。以合同制方式承担任务,这在七机部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一举动既推动了技术进步,又培养了队伍,得到了当时上级领导的好评。二部还用这个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建了房子,缓解了一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 MW$ X4<*KD  
T`gR&n<D  
1984年,陈定昌出任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规划和未雨绸缪的意识更强了,他提出的“三个空域”、“四个基本型”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经常与同事谈论航天器发展,当年他提出的地空导弹主战型发展规划的设想,已被现实验证是富有先见之明的。他提出的某型号设想,航天几位老总听过汇报并实地考察后一锤定音:可以搞。 BA t0YE`-,  
v6q oH)n  
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关系到行业的生存发展。1990年至1996年,陈定昌出任二院院长,这是他责任最重的几年。1996年他担任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某主题首席科学家之后,带领一批人员开始进行“九五”规划的研究制订。他带领大家提出了用系统集成技术带动关键技术攻关的思路,也就是说在关键技术攻关中要体现高技术集成。为了制订发展战略报告,他们12易其稿,陈定昌与年轻人一起,几个昼夜不合眼。1997年的一天下午,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领导到场了,陈定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他们评价说:“陈首席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没休息一分钟,我们听明白了,我们支持。” ilpP"B  
Uel^rfE`  
863计划的实施要集中优势力量,组成“国家队”。为了走好竞争研制这步棋,陈定昌带领有关人员到全国各地四五十家单位调研,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实际应用证明,搞高技术集成确实带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BT8L'qEj  
wYIlp  
熟悉陈定昌的人,对他的印象集中在几点上:其一是喜爱广泛收集国外相关领域各种资料,紧密跟踪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发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对趋势之敏感,令人敬服。其二是喜爱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和优劣的鉴别,对事物判断准确,善于抓住重点。其三是喜爱超前思维,物理概念强,善于做顶层策划。这些特长在工作中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刚刚成立的几年里,担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的陈定昌和科技委的专家们一起,带领相关人员,饱蘸心血,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等多项重大任务。 qL?`l;+  
A9L {c!|-  
从二部主任到二院院长,工作中,他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了解他的人无不这样评价他:陈院长是生活上不会享受,金钱上不去伸手的人。作为专业组组长,出国的机会是家常便饭。但陈定昌从来都是工作确实需要才会去。与他一起出国的年轻人开玩笑说:“跟陈院长出国挺没意思,他是带着任务跑,几乎不去看风景、逛商场。”每次奖金分配,陈院长与其他人拿一样多,年轻人感叹:“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对我们成长有好处。” cas5  
^CWxYDG*  
和陈定昌一起出差不寂寞,因为他常常调动自己的“知识百宝箱”,让对方享受聊天的乐趣。一次在火车上,陈定昌聊的“生物电子学”,竟然把同事们的困劲儿给聊没了。还是同行一位老专家的“今天到此,且听老陈明日分解”一句话,打断了他的“陈氏评书”。 .PJCBT e  
oz[: T3oE>  
提起人才,陈定昌特别有感触。因为在国家的重视和航天各级领导的努力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最担心的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84年,陈定昌刚担任二院二部主任时,对人才队伍进行摸底,发现二部五大核心专业只有16名技术骨干,且都只是高级工程师,没有一个研究员。经举荐,这16名高工很快被评为研究员。担任院长后,他结合国家有关人才培养政策,与院党委书记牵头制定了二院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有22名优秀青年人才脱而出,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专业领域的骨干。 9j~|m  
~v+A6N:qC  
谈起工作,陈定昌的“话匣子”关不上,可提起家庭,他的话不多。相濡以沫的老伴非常体谅陈定昌,全力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当年烧蜂窝煤,面对一整车煤,陈定昌的老伴一个人一趟趟地把煤从一楼搬到五楼。这种生活小事老伴做得太多了。其实陈定昌是个细心人,对妻子的支持他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5fqQ;r  
^B`*4  
时光给现年68岁的陈定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在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导弹和制导雷达领域干了一辈子,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他人生中沉淀下来最丰富的是什么呢?他用一生的追求映衬出四个沉甸甸的字———“航天情结”。这份情结,正是他对航天事业的一份挚爱、一份执著。
星空38 2020-09-07 23:59
光明日报9月7日消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
星空38 2020-09-08 00:03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
likaihit 2020-09-08 00:06
沉痛悼念
redplum 2020-09-08 00:07
天妒英才
mang2004 2020-09-08 01:14
悼念前辈
dushunli 2020-09-08 04:06
沉痛悼念前辈!
tassy 2020-09-08 05:23
控制专家
drzhang 2020-09-08 06:27
沉痛悼念
滴滴滴 2020-09-08 08:05
沉痛悼念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