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是作者多年来从事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共分三篇13章:第一篇分为4章,讲述薄膜光学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各向同性均匀和非均匀、各向异性均匀和非均匀、吸收和导电层状介质薄膜反射和透射特性计算;第二篇分为6章,分类讲述增透膜、高反射膜、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带阻滤光片和分光镜的膜系构成、特性描述及其应用;第三篇分为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沉积薄膜制备方法原理、光学薄膜检测技术,以及一些金属薄膜、
半导体薄膜和介质薄膜制备实例。鉴于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在取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充分考虑到现代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5HQ
}E<^gAh} 9|r* pK[ 目录
i^Ut015q% 第一篇 薄膜元学基本理抢
2h~- 第1章 薄膜光学的电磁理论基础 1
3C>qh{z" 1.1 麦克斯韦方程 1
`i!wq&1g7 1.2 平面电磁波 6
Sq]pQ8 1.2.1 复矢量波动方程一一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 6
i\}:hU-U 1.2.2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7
0`#(Toe{B 1.2.3 吸收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8
Y0uvT7+[hi 1.3 平均电磁能流密度光强 9
d 4{FDqto 1.4 电磁波谱、
光谱 10
0Dv JZ|e 习题 12
Q%=YM4; 参考文献 12
nY-* i!H 第2章 平面光波在两介质分界平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14
B;zt#H4 2.1 各向同性理想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4
$r.U 2.1.1 S波反射与透射 14
Xh3; 2.1.2 P波反射与透射 16
!F4;_A`X 2.2 各向同性吸收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8
x4?10f(9= 2.2.1 S 波反射与透射 18
'%iPVHK7 2.2.2 P 波反射与透射 20
{Q(}DI 2.3 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21
C9tb \?# 2.3.1 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下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 21
('k<XOi 2.3.2 任意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系数方程 24
cA`4:gp 2.4 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0
8^ep/ b&| 2.4.1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的分量形式 31
|WqOk~)[Z3 2.4.2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1
n~0z_;5 2.5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 36
nL`9l1 2.5.1 全反射与倏逝波 36
-$8.3\6h 2.5.2 全透射 37
bi[7!VQf 2.5.3 反射系数、透射系数振幅和相位随入射角变化 38
uGtV}-t: 2.6 反射率和透射率 39
%|Qw9sbd 2.6.1 理想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0
:KE/!]z 2.6.2 吸收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1
7ETjn)%bs 2.6.3 空气与金属导体表面的反射率 43
mB 55PYA 习题 44
i2,U,>. 参考文献 44
I2Ev~! 第3章 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的反射与透射 45
w<wV]F* 3.1 法向阻扰和光学有效导纳的概念 45
qt?*MyfV 3.2 平面分界面单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47
}7/e8 O2 3.3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53
7qIB7 _K5
3.3.1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的矩阵方法 53
$g8}^1 3.3.2 多层增透膜和高反射膜的基本构成特点 55
m\0cE1fir 3.4 非均匀介质膜层的特征短阵 61
H'g?llh1J 3.4.1 一阶近似 62
D0bnN1VP 3.4.2 二阶近似 63
x"B'zP 3.5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分层矩阵计算方法 64
4*H"Z(HP 3.5.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矩阵波动方程 64
-$k>F# 3.5.2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矩阵波动方程 66
HMQI&Lh=U 3.5.3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解 70
oVO.@M# 3.5.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特征矩阵 72
NP
t(MFK\ 3.5.5 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数值解 74
t 0O4GcAN 3.5.6 单层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75
4SVW/Zl.? 习题 79
wz(K*FP 参考文献 79
[s6C
ZcL 第4章 膜系设计图示法 81
khX|"d360 4.1 矢量法 81
a:!uORQby 4.2 导纳图解法 87
)c<6Sfp^B 4.2.1 单一等效界面等反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7
L:f)i,S"5q 4.2.2 单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9
UZxmhsv 4.2.3 多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 92
h[Tk;h 4.3 金属膜导纳圆图 97
[/9(NUf 4.4 膜系层间电场分布 99
o#hI5 习题 100
<e"J4gZf& 参考文献 101
a5c'V 第二篇 光学等膜分类反应用
2W$lQ;iO 第5章 增透膜 102
q? z> 5.1 表面反射对
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102
HkjEiU 5.2 基底介质非相干叠加的透射率 104
M}FWBs'*| 5.3 透射滤光片组合透射率 106
'CV^M(o'9 5.4 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DZ`k[Z.VZ 5.4.1 单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 q6hC 5.4.2 多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8
oK+Lzb\d{M 5.5 非均匀介质增透膜 113
TUTe9;) 5.6 入射角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 115
[#b2%G1 5.7 增透膜应用实例液晶显示增透膜 117
&"S/Lt 习题 118
3VO:+mT 参考文献 118
<0j{ $. 第6章 高反射膜 120
:=!Mh}i 6.1 反射镜组合的反射率 120
@)0 Y~A ) 6.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 121
YMB~[]$V< 6.2.1 周期多层膜系的特征矩阵 121
BQrL7y 6.2.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122
xy^1US,L1 6.3 [HL]m类型的周期多层膜 123
,;iA2 6.4 (0.5L) H(0.5L)m类型的对称周期多层膜 126
@EZ>f5IO+ 6.5 周期多层膜构成的宽带高反射膜 128
7 `Du5>b8 6.6 中远红外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29
vA>W9OI
6.7 软X 射线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31
bx;f`8SN 6.8 金属反射镜 134
G}Z4g 6.8.1 常用金属反射镜 134
_wu*M 6.8.2 金属一介质反射镜 136
3 wt 6.9 影响反射特性的因素 137
sBjXE>_#) 6.10 高反射镜应用实例 143
`BT^a
=5 6.10.1
激光高反射镜 143
I'_v{k5ZI 6.10.2 光刻机系统193nm 高反射膜 144
uLW/f=7L 6.10.3 DLP/LCoS 技影薄膜宽角度高反射镜 145
Jt=>-Spj 习题 146
UxqWnHH.` 参考文献 146
$WaZ_kt 第7章 带通滤光片 149
i?>Hr| 7.1 带通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49
%C*^:\y 7.2 带通滤光片的基本构型一一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及其变形 150
mK\aI 7.3 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透射率计算 151
e- 6(F4 7.3.1 单层薄膜反射与透射计算的有效界面法 151
.ZX2^)`XD 7.3.2 膜系透射定理 153
]N}]d
+^6 7.3.3 法布里一躏罗干涉仪的透射率计算 155
Bw-s6MS 7.3.4 法布里础罗干涉仪透射特性分析 156
JMsHK,( 7.3.5 特殊带通滤光片信噪比的计算 164
9q|7<raS 7.4 窄带和中等带宽滤光片 164
P|}\/}{` 7.4.1 法布里踊罗干涉滤光片 164
I' A:J 7.4.2 窄带平顶多腔带通滤光片 172
g!^J ,e= 7.4.3 诱导带通滤光片 174
,}7_[b)&V 7.5 超窄带带通滤光片 183
Gpu_=9vzv 7.6 宽带带通滤光片 185
fN[n>%)VO< 7.7 带通滤光片的角特性 186
R}k69-1vL 7.8 极远紫外及软X 射线区域带通滤光片 190
=J3`@9; 7.9 多通道窄带带通滤光片 192
w%u5< 习题 193
mQ,{=C=D 参考文献 193
Wem?{kx0 第8章 截止滤光片 196
Bbs 0v6&, 8.1 截止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96
2oB?Dn 8.2 吸收型截止滤光片 197
HD00J]y_ 8.3 干涉型截止滤光片 198
NbDda/7ki 8.3.1 1/4波长周期膜系的透射特性 198
s`vSt*
]K 8.3.2 周期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199
U.Hdbmix 8.3.3 [(0.5H)L(0.5H)]和[ (0.5L) H(0.5L)]类型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01
^pw7o6} 8.3.4 [(0.5H)L(0.5H)Jm 和[(0.5L) H(0.5L)]m类型周期对称膜系的透射率 203
ZR
mPP 8.3.5 透射带内波纹的压缩 208
gz\j('~-D 8.3.6 截止带的展宽 210
b%<jUY 8.3.7 透射带的展宽和压缩 212
qw0~*0} 8.4 金属介质膜截止滤光片 218
Zd XKI{b 8.5 热反射镜、冷反射镜和
太阳能电池覆盖膜 218
)52#:27F 习题 221
|Gc&1*$ 参考文献 221
#M:B3C!ouY 第9章 带阻滤光片 223
,v_B)a_E 9.1 带阻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223
m)k-uWc$C 9.2 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23
[x$;XqA 9.2.1 单个周期对称膜层的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24
k+txb? 9.2.2 多层膜透射率的不变特性 224
3N3*`?5c< 9.2.3 周期对称多层膜通带内波纹的压缩 227
]ut?&&* 9.2.4 四种介质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0
\7DCwu[0M 9.3 非周期对称多层膜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1
Rk{$S"8S_ 9.4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 232
kaC+I"4c 9.4.1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的基本构成特点 233
ZIy(<0 9.4.2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设计的傅里叶变换方法 234
5~yQ>h 习题 241
K*:Im#Q 参考文献 241
Xv&%2-V; 第10章 分光镜 243
+7^w9G 10.1 中性分光镜 243
QRiF!D)Nk 10.1.1 金属膜中性分光 244
Q'C4pn@ 10.1.2 介质膜中性分光 245
!p"Kd ~ 10.1.3 金属介质膜中性分光 247
ZmP1C`> 10.2 双色分光镜 249
$~ VcQ 10.3 偏振分光 254
`W="g6( 10.3.1 偏振特性的描述 254
QU%N*bFW%P 10.3.2 平板偏振分光镜 255
CQjV!d0j 10.3.3 棱镜偏振分光 258
qw)Key 10.3.4 宽角宽带偏振分光 259
0@w&J9yG 10.4 消偏振分光 262
vhX-Qk t} 10.4.1 偏振分离的描述 263
!8Y3V/)NU 10.4.2 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67
w&9F>`VET 10.4.3 金属一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71
Uv'uqt 10.4.4 其他消偏振分光设计方法 273
wvX"D0eVn 10.5 分光中的消色差问题 280
sgD@}":m 习题 281
$'y1Po'2 参考文献 282
n }TTq6B 第二篇 薄膜扶术基础
Bd QQ9$@5 第11章 薄膜制备技术 283
Ho>p ^p 11.1 真空技术简介 283
~6MMErSj 11.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83
~{9x6<g! 11.1.2 真空的获得 284
FfjC
M7? 11.1.3 真空的测量 286
y^, "gD 11.2 薄膜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 289
{#0Tl 11.2.1 蒸镀法 289
<BQ%8} 11.2.2 溅射法 300
z3ZuC{ 11.3 薄膜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 306
G1A$PR 11.3.1 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 307
-z&9DWH 11.3.2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fo*!a$) 11.3.3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A?\h|u< 11.3.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309
"3v7 gtGG 11.3.5 光化学气相沉积 310
.5Q5\qc= 11.3.6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311
7/4~>D&-b 11.3.7 原子层沉积 312
XpOCQyFnM 11.4 薄膜制备方法一一液相沉积 313
p-a]"l+L 11.4.1 化学镀 313
KqFmFcf| 11.4.2 阳极氧化法 314
X3<SP 11.4.3 溶胶一凝胶法 314
|%n|[LP' 11.4.4 电镀 315
=":@Foa 11.4.5 LB 膜制备技术 315
,I("x2 11.5 光刻蚀 316
{6ajsy5= 11.5.1 光刻工艺 316
7eTA`@v5A 11.5.2 光刻胶 317
w"yK\OE 11.5.3 掩模 318
9]"\"ka3> 11.5.4 曝光 318
)0'Y et} 11.5.5 刻蚀方法 318
}'%$7vL`Ft 11.5.6 无掩模刻蚀 321
Qh/lT$g 11.5.7 刻蚀图形及折射率 323
:m)c[q8 习题 323
-DA;KWYS 参考文献 324
K,Lr+ 第12章 光学薄膜检测技术 326
:p,c%"8 12.1 光谱分析技术基础 326
wHq('+{=&
12.1.1 光度计和光谱仪的基本构成 326
qdKh6{ 12.1.2 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30
4U_rB9K$ 12.2 薄膜透射率和反射率测量 333
&mCs%l 12.2.1 透射率测量 333
0m
qSA 12.2.2 反射率测量 334
?SBh^/zf 12.3 薄膜吸收和散射测量 338
g]:..W7 12.3.1 吸收测量 338
R65;oJh 12.3.2 散射测量 342
bDxPgb7N= 12.3.3 薄膜表面轮廓及粗糙度测量 344
\ro~-n+ o 12.4 光学薄膜常数测量 347
"#[o?_GaJ 12.4.1 光度法 348
4X<Oux* 12.4.2 全反射衰减法 354
}Ox2olUX 12.4.3 椭圆偏振法 357
/^nP_ID 12.5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检测 358
Vjv6\;tt8 12.5.1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机理 359
#1gTpb+t 12.5.2 影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的因素 360
e&r+w! 12.5.3 激光损伤阂值测量方法 362
= .fc"R|<K 12.5.4 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阂值的途径 366
:0i#=ODR 12.6 薄膜微结构和化学成分检测 368
#u!y`lek 12.6.1 薄膜微结构 368
y}s
0J K 12.6.2 薄膜微结构检测 371
89 _&X[X 12.6.3 雕塑薄膜 372
!H2C9l:rd 12.6.4 薄膜化学成分检测 373
\Qe'?LRu{ 12.7 薄膜非光学特性测量 375
qdg= Imx r>n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