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物理学巨人、诺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 享年96岁

发布:cyqdesign 2020-03-30 18:04 阅读:121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于当地时间3月29日逝世,享年96岁。 9?A)n4b;  
gcii9vz `  
因“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安德森与内维尔·莫特(Sir Nevill F. Mott)、约翰·凡扶累克(John H. van Vleck)共获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研究为电子器件的开关与记忆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计算机的发展意义重大。 ,QOG!T4  
fsmN)_T  
William Bialek表示,安德森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位巨人”,在96岁高龄仍时常来工作。 !xzeMVI  
<vnHz?71c  
安德森在局域性、反磁性、高温超导等凝聚态物理重要领域上均做出过突出贡献。尽管凝聚态物理是一门研究许多粒子集体行为的理论,他也跨界影响了粒子物理的发展。1962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光如何获得质量的著名论文,推动了多年后粒子物理基石“标准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机制的提出,帮助解决质量的起源问题。 GSY(  
QgrpBG  
1923年12月13日,安德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随后在伊利诺伊州的厄巴纳度过童年。他的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外公则是一名数学教授。 Z_PNI#h*  
CHdX;'`*  
1940年从本地高中毕业后,安德森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约翰·凡扶累克。二战时期,他曾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工作过。 ~9?cn  
Eou~P h*t  
1949年至1984年,安德森任职于贝尔实验室,解决了凝聚态物理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安德森局域化的概念,发现晶体中的无序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将由原来的扩展态转变为局域态,即“无序导致局域”。他也写下了安德森模型(一种哈密顿算符)以描述过渡金属系统中的电子。 _U$<xVnP  
_ftI*ni:<  
此外,安德森还提出了BCS超导理论的计算方法。 ~{*7"o/  
+ylTGSZS  
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后期,安德森曾兼职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ds"9w  
n?oW< &  
1984年,安德森从贝尔实验室退休,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全职教授。 1da@3xaF  
JBD7h5|Lc  
2013年,普林斯顿大学曾举办活动庆祝安德森的九十大寿,约150名曾与之共事过的同事与学生参加,其中包括5名诺贝尔奖得主与1名菲尔兹奖得主。 _geWE0 E  
BmBj7  
安德森有一句名言:“多则不同” (More is different)。这句话生动地点出了所谓“凝聚态物理”的本质。2004年诺奖得主Frank Wilczek在活动上认为,安德森本人研究之高产也可用这句话概括。“你对现代科学了解越多,就越会惊奇一个人怎么能取得这么多成果。” Nw:GCf-L  
_G_Cj{w  
当时安德森则说道:“真棒,这么多故人来了。”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