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电子行业影响

发布:探针台 2020-03-04 17:21 阅读:2932
近六成企业复工,七成企业资金链紧张 ——疫情对电子行业影响 @YvOoTyb  
)/ Ud^wi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国内的整体生活和经济发展节奏,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避免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聚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受此波及,电子产业链受到了直接影响。 9CGNn+~YI  
K`}{0@ilCw  
从2月4日开始,电子发烧友对于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及疫情影响做了持续问卷调查,调研企业涉及到电子产品上游的IC设计、半导体器件原厂、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中游的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还有下游的汽车电子、仪表仪器、通信设备、医疗电子等企业。 09KcKhFB  
h[KvhbD3   
调查问题涉及企业复工进展、产能恢复、上游供应链配套、下游客户及市场需求,基于调研情况,电子发烧友观点如下: <E;pgw!  
9L0GLmLk1u  
红外测温仪供不应求,带动红外传感器等元器件需求猛增 gC%G;-gm  
%z]U LEYrZ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用于新冠肺炎检测和治疗相关的医疗器械持续走俏,医疗设备中的手持测温仪、红外测温枪、红外成像监控仪、CT影像设备、超声雾化设备以及检测病人生命体征的设备关注度持续提高。医疗市场的强需求推动上游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显著增加。红外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在一季度暴增。根据电子发烧友的调查显示, 红外传感器的需求最为显著,占比达28%,其次是处理器和电源芯片,占比分别达到19%和15%,PCB和存储芯片的需求占比都达12%。被动元器件占8.7%。 P;ZU-G4@   
lv0nEj8F  
此次疫情,对电子制造业的直接影响,体现在节后复工推迟。根据电子发烧友调查数据显示,芯片厂的复工最为迫切,占比达到29%。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应对疫情,MCU厂因为近期耳温枪、医疗产品及相关检测设备订单大增,出现向上游8寸晶圆代工厂紧急催单动作。由于第二季是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加上短期医护产品订单暴增,供应链上芯片工厂加大产能成为迫切需求;其次是PCB工厂复工颇为瞩目,占比达到24%。物流企业和封装测试环节位列第三和第四,占比为18%和15%。 :pX`?Ew`g  
%A1@&xrbl  
#TK~eHi  
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疫情虽然短时间对消费电子需求造成了打压,但市场未来对消费电子、5G、AI和芯片产品的需求旺盛,电子发烧友调查发现,近期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造成的四大影响:1、31%企业反馈是物流和快递不畅,导致物料短缺;2、25%的企业表示临时需求过多,造成库存物料短缺;3、24%的企业表示需求没变,但是原有供应商库存不够造成物料短缺;4、15%的企业表示,疫情对企业供应链产生影响,导致工程师新品开发速度放缓。 \mM<\-'p  
L(S'6z~_9  
超过六成企业已经复工复产,芯片生产效能将大幅提升 wCs^J48=  
a/Q$cOs  
截至到3月2日,新冠疫情在中国境内,除湖北省以外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攸关重要。电子发烧友调查显示,76%的企业已经复工复产,45%的企业在2月14日前复工复产,31%的企业在2月29日前复工复产,还有22%的企业在3月1日后复工复产。 z@|dzvjl Q  
d9*hBm  
七成企业资金链紧张,超过五成企业表示疫情对公司经营有显著影响 p=GWq(S6  
in <(g@Zg  
在整体疫情持续发展,特别是外围日韩、欧洲疫情不断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电子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电子发烧友调查显示,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实质影响分为四类: Ok5<TZ6t4k  
.9*wY0:  
37%的企业反馈是:影响较小,企业经营出现一些困难,但经营总体保持稳定; NvE}eA#  
zQ?!f#f  
28%的企业反馈是:影响较大,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部分困难,经营勉强维持; gwrYLZNGI  
_CBWb  
18%的企业表示影响很大,导致企业经营暂时停顿; $w)~O<_U  
5 S Xn?  
7%的企业影响严重,导致企业经营面临严重困难,可能倒闭。 x_=n-lAF  
O-]mebTvw  
只有9%的企业表示疫情对企业经营没有造成影响。 v`J*ixZ7t  
Q'l^9Bz  
这次新冠疫情突发,对企业的经营资金方面主要有三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融资和债务方面: :Eh\NOc_O  
5IOFSy`  
44.2%的企业表示经营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 0C<[9Dl.G8  
q>f<u&  
17.9%的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资金压力加大; `0H g y=  
|Z\R*b"  
10.9%的企业表示企业短期融资能力下降; >4Y3]6N0.F  
*b *G2f^  
10.8%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审核条件提高,手续增多或时间延长。 (@X~VACT  
-50 HB`t  
调查问卷显示出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比较普遍: %98' @$:0  
&*G<a3 Q  
公司资金链可以正常运作1年以上,支撑公司运营的只有22%的企业; ~ * :F{  
^2d!*W|  
23%的企业可以运作1-3个月; lPH%Do>K  
,y4I[[  
24%的企业可以运作3-6个月; /-zXM;h  
rrg96WD  
20%的企业在目前疫情下可以运作6-12个月。 U<"WK"SM  
&uP~rEJl+  
10%的企业表示资金只能支持1个月内的运转 YzosZ! L!<  
)}Q(Tl\$  
解决周转资金和政府帮扶放宽融资条件,都是当下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有利方式。 {l_{T4xToB  
QY/hI `  
新冠疫情,已经对企业上半年的营收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电子发烧友调查显示: tMj;s^P1  
~pa!w?/bQ  
15%的企业表示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10%以内 ~/NKw:  
Z nFi<@UB)  
28%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10-20% ]&Z))H  
|r ue=QZ  
20%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20-30% zX5!vaEv  
%6 Q4yk  
16%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30-40% >56>*BHD  
pZ`|iLNl-  
8%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 bNT9 H`P  
ob+euCuJ  
我们推算出,超过四成(44%)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的经营收入减少20%以上。 %1pYE Hn  
]# t6Jwk  
针对这次疫情,电子制造企业最希望获得的帮助: 3mPjpm  
\ w3]5gJZ  
36%的企业希望得到租金减免支持,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 HW&%T7 a  
t+oJV+@  
21%的企业希望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 _%'},Xd.z  
 u66XN^  
13%的企业希望允许企业实行阶段性灵活薪酬方式 +q6ydb,  
fEB7j-t  
10%的企业希望提供贷款贴息,5%的企业希望对现有贷款展期 yA{W  
y@CHR  
近七成电子企业准备开发医疗健康行业新品 L@=3dp!\Cu  
p=/m  
新冠疫情,对零售、旅游、餐饮、交通和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催生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契机。根据国际分析机构预测,医药健康行业在2020年大约新增GDP有可能达4500亿元左右,短期内像口罩、手套、医用检测设备和部分中成药、新冠疫苗等是利好。电子制造企业结合目前的疫情,在四大细分领域开拓新的产品发展空间。 A+@&"  
s  {^yj  
31%的企业表示有计划研发健康保健类电子产品; nRd)++  
jYNrD"n  
26%的企业研发医疗设备,12%企业表示计划研发机器人无人机 k X {0y  
iy""(c  
研发清洁设备类电子产品和机器人相关产品的企业各占12%。 =PGs{?+&O  
$mF_,|  
小结: Q)"A-"y  
新冠疫情突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作为制造大国,中国电子产业链上的企业感受明显。首先,需求端变化剧烈,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下滑、PC下滑、平板电脑需求猛增,网络服务器需求增加,而智能医疗设备特别是红外测温仪供不应求,这些都带动了配套的上游元器件厂商产品更新计划,比如MCU、红外传感器需求暴增。 c8Z wr]DF  
tabT0  
其次,企业复工延迟影响了产能的释放,但由于中国抗疫在3月初迎来积极局面,半导体企业和其他元器件厂商复工率达到了七成,生产能力在持续增加之中,长电科技等封装企业复工率也达到了八成,完全可以支撑第二季度开启的各种市场需求,未来市场出货量增加供应链可以跟上。 HF|oBX$_  
fnx-s{c?  
还有,新冠疫情,对零售、旅游、餐饮、交通和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催生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契机。很多电子企业将新品研发计划目标定位健康保健类电子,红外成像设备和检疫检测类电子产品。 [qsEUc+Z.'  
O-)-YVU  
最后,超过七成中小企业遭遇资金链紧张的困局,政府和信贷部门也在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帮扶企业共度时艰,相信随着市场销售的好转,企业的资金流会转好。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