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cNN_KA 光纤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导光性能臻于完美,很难想象还会有更好的替代者。
(K"t</] 《
非线性光纤
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是光学、
光子学和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译著,主要内容包括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现象、超连续谱产生等内容,科学归纳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涉及了一些应用。
}=3W(1cu- 《非线性光纤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理论严谨,处处结合实际例证,特别是紧密结合光纤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领域的新成果与新问题,图文并茂,说清讲透,且各章都附有习题,适合作为光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对从事光通信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光纤光学、非线性光学的科学家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RDG,f/L2 ZG)C#I1;O 第1章 导论
F0NNS!WP7^ 1.1 历史的回顾
Q~*3Z4)j 1.2 光纤的基本特性
]
)x z 1.2.1
材料和制造
Z.LF5ur 1.2.2 光纤损耗
\b88=^ 1.2.3 色度色散
[/t/694 1.2.4 偏振模色散
"ZVBn!
1.3 光纤非线性
EVmE{XlD; 1.3.1 非线性折射
CtDS lJ 1.3.2 受激非弹性散射
1/qiE{NW 1.3.3 非线性效应的重要性
d>4e9M" 1.4 综述
o9HDxS$~^ 习题
NU/~E"^I. 参考文献
o:Z*F0qm 第2章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7 -V_)FK2c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Lu=16 2.2 光纤模式
skP_us~ 2.2.1 本征值方程
B
9]sSx 2.2.2 单模条件
N<Q}4%^c 2.2.3 基模特性
kk5i{.?[ 2.3 脉冲传输方程
-+I! (? 2.3.1 非线性脉冲传输
vDOeBw= 2.3.2 高阶非线性效应
dl$l5z\ 2.3.3 喇曼响应函数及其作用
<u($!ATb 2.3.4 延伸到多模光纤
.y[K =p3 2.4 数值方法
z06pX$Q.< 2.4.1 分步傅里叶法
:* /`` 2.4.2 有限差分法
:U[_V4?7 习题
yZ)ScB^ 参考文献
RBgkC+2 第3章 群速度色散
5BCaE)J 3.1 不同的传输区域
$BBfsaJPT 3.2 色散感应的脉冲展宽
|)JoxqR 3.2.1 高斯脉冲
@x J^JcE 3.2.2 啁啾高斯脉冲
x}>tX 3.2.3 双曲正割脉冲
n_ez6{ 3.2.4 超高斯脉冲
K
:q-[\G 3.2.5 实验结果
`y6l^ep 3.3 三阶色散
gS|xicq! 3.3.1 啁啾高斯脉冲的演化
ti#sh{t 3.3.2 展宽因子
yRi/YR# 3.3.3 任意形状脉冲
f"0H9 3.3.4 超短脉冲测量
&{=~)>h 3.4 色散管理
%Z5k8 3.4.1 群速度色散引起的限制
S+>]8ZY 3.4.2 色散补偿
&s;%(c04A 3.4.3 三阶色散补偿
XP;&iZJ 习题
CijS=- 参考文献
uN(~JPAw5 第4章 自相位调制
I2DmM"-| 4.1 自相位调制感应频谱变化
kL|Y-(FPo% 4.1.1 非线性相移
r;T/ 4.1.2 脉冲频谱的变化
CGe'z 4.1.3 脉冲形状和初始啁啾的影响
9G8QzIac 4.1.4 部分相干效应
IP;@unBl 4.2 群速度色散的影响
,]{NZ9 4.2.1 脉冲演化
K]Cvk% 4.2.2 展宽因子
yl 8v&e{ 4.2.3 光波分裂
eo_T.q 4.2.4 实验结果
@
:4Kk
4g1 4.2.5 三阶色散效应
rlIEch^wZ 4.2.6 光纤放大器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
#
|I@`#O 4.3 半解析方法
\
+xIH 4.3.1 矩方法
E$>e<
T 4.3.2 变分法
2,;t%GB 4.3.3 具体解析解
fBOPd= 4.4 高阶非线性效应
rpT<cCem1 4.4.1 自变陡效应
uY~A0I5Z 4.4.2 群速度色散对光波冲击的影响
|YFD| 4.4.3 脉冲内喇曼散射
U44H/5/ 习题
_z 5CplO 参考文献
ed*AU,^@v 第5章 光孤子
e,*[5xQ 5.1 调制不稳定性
/a|NGh% 5.1.1 线性稳定性分析
c6m,oS^ 5.1.2 增益谱
.KsvRx 5.1.3 实验结果
KRZV9AJ 5.1.4 超短脉冲产生
5l}h8So4 5.1.5 调制不稳定性对光波
系统的影响
`j![ 5.2 光孤子
MX0B$yc$ 5.2.1 逆散射法
j1kc&( 5.2.2 基阶孤子
[E~TYk; 5.2.3 二阶和高阶孤子
JrAc]= 5.2.4 实验验证
%$xFnGb 5.2.5 孤子稳定性
KxwLKaImI 5.3 其他类型的孤子
UVJ(iNK" 5.3.1 暗孤子
m6cW 5.3.2 双稳孤子
eFI4(Y 5.3.3 色散管理孤子
*$$V,6O. 5.3.4 光相似子
fdG.=7` 5.4 孤子微扰
mD)O\.uA 5.4.1 微扰法
5UjQLB 5.4.2 光纤损耗
fLoVcl 5.4.3 孤子放大
ZRm\d3x4 5.4.4 孤子互作用
g:M7/- " 5.5 高阶效应
LeyDs>!0 5.5.1 脉冲参量的矩方程
\AzcW;03g[ 5.5.2 三阶色散
$SVGpEw 5.5.3 自变陡效应
<;e#"(7 5.5.4 脉冲内喇曼散射
hFfaaB 5.5.5 飞秒脉冲的传输
@EZONKT 习题
PWu2;JF 参考文献
V^+:U>$w 第6章 偏振效应
uP2a\C,$ 6.1 非线性双折射
r_E)HL/A 6.1.1 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
lh_zZ!)g 6.1.2 耦合模方程
"'B%.a#k 6.1.3 椭圆双折射光纤
p'k+0= 6.2 非线性相移
V9_HC f 6.2.1 无色散交叉相位调制
A_~5| 6.2.2 光克尔效应
o~&!M_ED 6.2.3 脉冲整形
ug"<\" 6.3 偏振态的演化
a[g|APZz 6.3.1 解析解
ok2~B._+; 6.3.2 邦加球表示法
H`lD@q'S 6.3.3 偏振不稳定性
by[i"!RCu 6.3.4 偏振混沌
f94jMzH9z 6.4 矢量调制不稳定性
arKmc@"X 6.4.1 低双折射光纤
~9{;VKgK 6.4.2 高双折射光纤
S{T d/1} 6.4.3 各向同性光纤
=Fy8rTdk6r 6.4.4 实验结果
h)^A3;2F 6.5 双折射和孤子
hyfnIb@~} 6.5.1 低双折射光纤
.<^YE% 6.5.2 高双折射光纤
S!W/K!wf
6.5.3 孤子牵引逻辑门
{b0&qV 6.5.4 矢量孤子
oImgj4C2L 6.6 随机双折射
zf>^2t*\ 6.6.1 偏振模色散
6n\z53Mk 6.6.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形式
'#PqI)P 6.6.3 偏振模色散对孤子的影响
:;;WK~*# 习题
H&Y{jqua 参考文献
cNlY=L 第7章 交叉相位调制
\Fg6b6 7.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线性耦合
D8AIVK] 7.1.1 非线性折射率
`{lAhZ5 7.1.2 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QsJW"4d 7.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调制不稳定性
DE\bYxJ 7.2.1 线性稳定性分析
q,+kPhHEgy 7.2.2 实验结果
xTFrrmxOf 7.3 交叉相位调制配对孤子
D>b5Uwt 7.3.1 亮-暗孤子对
)(Mr f{ 7.3.2 亮-灰孤子对
uoY`qF.` 7.3.3 周期解
<!}l~Ln15 7.3.4 多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_++ 7.4 频域和时域效应
,,gLrVk 7.4.1 非对称频谱展宽
Dnm.!L8 7.4.2 非对称时域变化
fCf#zV[ 7.4.3 高阶非线性效应
_OU.JrqC 7.5 交叉相位调制的应用
DwY<qNWT 7.5.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脉冲压缩
R 4$Q3vcH 7.5.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光开关
,' rL'Ys 7.5.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互易性
O< tnM<"( 7.6 偏振效应
4!~
.6cp3 7.6.1 交叉相位调制的矢量理论
}#HTO:r 7.6.2 偏振演化
UcLNMn| 7.6.3 偏振相关频谱展宽
}pE~85h4M 7.6.4 脉冲捕获和压缩
=PFR{=F 7.6.5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光波分裂
CnSX 7.7 双折射光纤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
(21 W6 7.7.1 低双折射光纤
'*N9"C 7.7.2 高双折射光纤
EhIV(q9x 习题
A?IZ(
Zx(` 参考文献
e4=FU&RpNH 第8章 受激喇曼散射
IFrb}yH 8.1 基本概念
Fb|e]?w 8.1.1 喇曼增益谱
Z#F,y)YiO 8.1.2 喇曼阈值
Bq~hV;9nf 8.1.3 耦合振幅方程
xa{<R+LR 8.1.4 四波混频效应
RHx+HBZ 8.2 准连续受激喇曼散射
71l"m^Z3zy 8.2.1 单通喇曼产生
v-;XyVx 8.2.2 光纤喇曼
激光器
?#* 8.2.3 光纤喇曼放大器
cF_;hD|YZ 8.2.4 喇曼串扰
:Dk@?o@2;C 8.3 短泵浦脉冲的受激喇曼散射
uqa4&2(I=j 8.3.1 脉冲传输方程
iL0jpa<} 8.3.2 无色散情形
LGo2^Xx 8.3.3 群速度色散效应
50`iCD 8.3.4 喇曼感应折射率变化
O J35En 8.3.5 实验结果
sArje(5Eo 8.3.6 同步泵浦光纤喇曼
激光器 2fzKdkJhe 8.3.7 短脉冲喇曼放大
?{"XrQw 8.4 孤子效应
XatA8(_,5 8.4.1 喇曼孤子
)pjjW"C+ 8.4.2 光纤喇曼孤子激光器
,ykPQzO 8.4.3 孤子效应脉冲压缩
'n^2|"$sH 8.5 偏振效应
&N"'7bK6n 8.5.1 喇曼放大的矢量理论
QOT)x4!) 8.5.2 偏振模色散效应对喇曼放大的影响
B0)`wsb_ 习题
[arTx^ 参考文献
H~[LJ5x 第9章 受激布里渊散射
aJ6#=G61l 9.1 基本概念
dNUR)X#e 9.1.1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物理过程
>P\h,1 9.1.2 布里渊增益谱
7`blGzP_ 9.2 准连续受激布里渊散射
6.U"_% 9.2.1 布里渊阈值
QGH
h; 9.2.2 偏振效应
).NcLJw_ 9.2.3 控制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方法
Ig1lol:; 9.2.4 实验结果
c Q(}^KO 9.3 光纤布里渊放大器
+X:J]-1) 9.3.1 增益饱和
l_c^ .D 9.3.2 放大器设计和应用
3:[!t%Yb 9.4 受激布里渊散射动力学
NZo<IKD$ 9.4.1 耦合振幅方程
r"{Is?yKe 9.4.2 利用Q开关脉冲的受激布里渊散射
lx{.H,1~ 9.4.3 受激布里渊散射感应的折射率变化
IjG5X[@ 9.4.4 弛豫振荡
Jo{zy 9.4.5 调制不稳定性和混沌
Hva2j<h 9.5 光纤布里渊激光器
2Vp>" 9.5.1 连续运转方式
i>Z|6 5 9.5.2 脉冲运转方式
n}< ir!ZTO 习题
8W~lU~- 参考文献
brg":V1a 第10章 四波混频
@J-plJ4e 10.1 四波混频的起源
!uWxRpT,7 10.2 四波混频理论
l60ikc4$I 10.2.1 耦合振幅方程
==]Z \jk 10.2.2 耦合振幅方程的近似解
'FShNY5 10.2.3 相位匹配效应
3<c*v/L{C\ 10.2.4 超快四波混频过程
m_Mwg 10.3 相位匹配技术
{UB%(E[Mr 10.3.1 物理机制
a(8>n
Z,V 10.3.2 多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C
_8j:Z& 10.3.3 单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EfKM*;A 10.3.4 双折射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A%MVym." 10.4 参量放大
UhsO\ 9}qH 10.4.1 早期工作的回顾
( "_Q 10.4.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谱和带宽
L)q`D2|' 10.4.3 单泵浦结构
xME(B@j 10.4.4 双泵浦结构
3PsxOb+ 10.4.5 泵浦消耗效应
a*Rz<08 10.5 偏振效应
-NAmu97V} 10.5.1 四波混频的矢量理论
?E%+}P 10.5.2 参量增益的偏振相关性
saatU;V 10.5.3 线偏振和圆偏振泵浦
oG!6}5 10.5.4 残余光纤双折射效应
cX2$kIs; 10.6 四波混频的应用
Q"A_bdg5 10.6.1 参量振荡器
~\2;i]| 10.6.2 超快信号处理
1|W2s\ 10.6.3
量子关联和噪声压缩
vx'l>@]k 10.6.4 相敏放大
XmP;L(wa 习题
dIma{uv 参考文献
s~L`53A 第11章 高非线性光纤
ZQ|5W6c 11.1 非线性参量
a;%I\w;2 11.1.1 n2的单位和数值
;:P7}v fz! 11.1.2 自相位调制法
8Bq-0=E 11.1.3 交叉相位调制法
iBucT"d] 11.1.4 四波混频法
zei6S 11.1.5 n2值的变化
^Sw2xT$p{j 11.2 石英包层光纤
8`}l\ Y 11.3 空气包层锥形光纤
R6 ;jY/*# 11.4 微结构光纤
=tq1ogE 11.4.1 设计和制造
Q.yb4 11.4.2 模式和色散特性
W;qP=DK2 11.4.3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jDkm:X}: 11.4.4 布拉格光纤
)`^ /(YG 11.5 非石英光纤
YNI;h%w 11.5.1 硅酸铅光纤
Uls+n@\! 11.5.2 硫化物光纤
1t.R+1[c 11.5.3 氧化铋光纤
[O\9 9> 11.6 脉冲在细芯光纤中的传输
E${J 11.6.1 矢量理论
z?)He)d 11.6.2 频率相关的模式分布
~Po<(A}`f 习题
vHS2q
> 参考文献
*,17x`1e 第12章 新型非线性现象
P/G>/MD/l 12.1 孤子分裂和色散波
$%=G[/i' 12.1.1 二阶和高阶孤子的分裂
"TfI+QgLF 12.1.2 色散波产生
_C20 +PMO 12.2 脉冲内喇曼散射
teAukE=} 12.2.1 通过孤子分裂增强的喇曼感应频移
d.p'pGL 12.2.2 互相关技术
e gI&epN 12.2.3 通过喇曼感应频移调谐
波长 z?4=h Sy 12.2.4 双折射效应
6AAswz'$P 12.2.5 喇曼感应频移的抑制
#BsW 12.2.6 零色散波长附近的孤子动力学
!.*iw
k` 12.2.7 多峰喇曼孤子
UU[H@ym# 12.3 四波混频
D*QYKW=) 12.3.1 四阶色散的作用
GV5qdD( 12.3.2 光纤双折射的作用
-G-3q6A 12.3.3 参量放大器和波长变换器
>OK#n)U` 12.3.4 可调谐光纤参量振荡器
gX^ PSsp 12.4 二次谐波产生
?_%u)S*g 12.4.1 物理机制
wN(&5rfS 12.4.2 热极化和准相位匹配
OM)3Y6rK 12.4.3 二次谐波产生理论
{rDq_^ 12.5 三次谐波产生
WqE
'( 12.5.1 高非线性光纤中的三次谐波产生
oR#Ob#& 12.5.2 群速度失配效应
-%,"iaO 12.5.3 光纤双折射效应
w^Ag]HZN 习题
9,scH65x 参考文献
'C^;OjAg 第13章 超连续谱产生
hO
\/ 13.1 皮秒脉冲泵浦
nR[^|CAR 13.1.1 非线性机制
R5(F)abi 13.1.2 2000年后的实验进展
bY)#v? 13.2 飞秒脉冲泵浦
[9AM\n>g 13.2.1 微结构石英光纤
G>K@AW# 13.2.2 微结构非石英光纤
e>AXXUEf 13.3 时域和频域演化
D:9
2\l 13.3.1 超连续谱的数值
模拟 m(_9<bc> 13.3.2 交叉相位调制的作用
`eR 7H>I 13.3.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捕获
"(f`U. 13.3.4 四波混频的作用
psUE!~9, 13.4 连续(CW)或准连续(quasi-CW)光泵浦
%j5ywr: 13.4.1 非线性机制
X#`dWNrN 13.4.2 实验进展
ykmv'a$-4 13.5 偏振效应
E
oe}l
13.5.1 双折射微结构光纤
3{ "O,h 13.5.2 近各向同性光纤
vy9dAl 13.5.3 各向同性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旋转
:o8MUXH$ 13.6 超连续谱的相干性
u-:Ic.ZV 13.6.1 频域相干度
`
>U?v 13.6.2 改善相干性的技术
RB$
z]/= 13.6.3 频谱非相干孤子
IZrk1fh 13.7 光学怪波
v0LGdX)/Y 13.7.1 脉冲间起伏的L形统计
Wekqn!h 13.7.2 控制怪波统计的技术
"@yyXS
r 13.7.3 再论调制不稳定性
24B<[lSK 习题
h/m6)m.D 参考文献
Bm /YgQi 附录A 单位制
].m qxf 附录B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源代码
N'?u1P4G 附录C 缩略语
uMd. j$$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Cy@ cLdV :NE/Ddgc' 定价:99元,优惠价:82.3元
}r3~rG<D71 yWb4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