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Kg56.$ 光纤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导光性能臻于完美,很难想象还会有更好的替代者。
]'hz+V31% 《
非线性光纤
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是光学、
光子学和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译著,主要内容包括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现象、超连续谱产生等内容,科学归纳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涉及了一些应用。
yJ?6B LJi 《非线性光纤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理论严谨,处处结合实际例证,特别是紧密结合光纤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领域的新成果与新问题,图文并茂,说清讲透,且各章都附有习题,适合作为光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对从事光通信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光纤光学、非线性光学的科学家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YM-,L-HMA )<%GHDWL 第1章 导论
z hS\|tI 1.1 历史的回顾
LqNsQu"; 1.2 光纤的基本特性
5~v({R. 1.2.1
材料和制造
L:7%W dyh 1.2.2 光纤损耗
p~qdkA< 1.2.3 色度色散
/>H9T[3= 1.2.4 偏振模色散
t\ ym4`" 1.3 光纤非线性
:M3Fq@w= 1.3.1 非线性折射
C-&\qAo?<: 1.3.2 受激非弹性散射
T)MKhK9\Ab 1.3.3 非线性效应的重要性
H+` Zp 1.4 综述
l4RZ!K*X_" 习题
4PR!OB 参考文献
?|kwYA$4o 第2章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nGgk}Z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Mr+;;:[ 2.2 光纤模式
-a !?% 2.2.1 本征值方程
uWkW T.>$ 2.2.2 单模条件
Ejmpg_kux 2.2.3 基模特性
3VaL%+T$, 2.3 脉冲传输方程
Cs))9'cD] 2.3.1 非线性脉冲传输
Z/RSZ- 2.3.2 高阶非线性效应
,N93 H3( 2.3.3 喇曼响应函数及其作用
5<YV`T{5Kl 2.3.4 延伸到多模光纤
-%,=%FBi~4 2.4 数值方法
\ ,D>zF 2.4.1 分步傅里叶法
sFt"2TVr3 2.4.2 有限差分法
Ir#]p9:x 习题
pLSh
+*F 参考文献
HAwdu1$8 第3章 群速度色散
>cJix
1 3.1 不同的传输区域
VkFMr8@| 3.2 色散感应的脉冲展宽
q#=HBSyM 3.2.1 高斯脉冲
MQ#k`b#() 3.2.2 啁啾高斯脉冲
R#HVrzOO|T 3.2.3 双曲正割脉冲
OYSq)!: 3.2.4 超高斯脉冲
f YSH]! 3.2.5 实验结果
jI Entk 3.3 三阶色散
/g$G
G9 3.3.1 啁啾高斯脉冲的演化
bbM^J 3.3.2 展宽因子
Qp7h|< 3.3.3 任意形状脉冲
1_WP\@O 3.3.4 超短脉冲测量
;* QK^ # 3.4 色散管理
~[%_]/#&%z 3.4.1 群速度色散引起的限制
tq}MzKI* 3.4.2 色散补偿
t W+"/<U 3.4.3 三阶色散补偿
zZ6m`]{B9? 习题
}{y)a<` 参考文献
EQN)y27poW 第4章 自相位调制
=p^$>o 4.1 自相位调制感应频谱变化
(n`]
sbx 4.1.1 非线性相移
`Fie'[F5,) 4.1.2 脉冲频谱的变化
HjIIhl?UY 4.1.3 脉冲形状和初始啁啾的影响
VCfHm"'E8 4.1.4 部分相干效应
>"8;8Ev 4.2 群速度色散的影响
FQJiLb._Z 4.2.1 脉冲演化
d?&`ZVl 4.2.2 展宽因子
^D<CoxG 4.2.3 光波分裂
( +Sv3h 4.2.4 实验结果
^3[_4av 4.2.5 三阶色散效应
l]4=W<N 4.2.6 光纤放大器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
e8rZP(g&g 4.3 半解析方法
+: x[cK 4.3.1 矩方法
<3!Al,!ej@ 4.3.2 变分法
vhPlH0 4.3.3 具体解析解
s3eS` rK- 4.4 高阶非线性效应
(P`=9+ 4.4.1 自变陡效应
+q'\rpt 4.4.2 群速度色散对光波冲击的影响
ulxfxfd 4.4.3 脉冲内喇曼散射
<4+P37^~ 习题
9j|v
D 参考文献
K(i}?9WD 第5章 光孤子
h~7#$i 5.1 调制不稳定性
& ?x R 5.1.1 线性稳定性分析
*#'j0;2F 5.1.2 增益谱
'{cSWa|
# 5.1.3 实验结果
._^}M<o L 5.1.4 超短脉冲产生
u Jqv@GFv 5.1.5 调制不稳定性对光波
系统的影响
PFuhvw~? 5.2 光孤子
=nHKTB> 5.2.1 逆散射法
BbI%tmA7 5.2.2 基阶孤子
d!E_EoOi 5.2.3 二阶和高阶孤子
H0;Iv#S! 5.2.4 实验验证
4d`YZNvZW/ 5.2.5 孤子稳定性
uX*2Rs$s 5.3 其他类型的孤子
-T,?'J0 2 5.3.1 暗孤子
:D*U4<
/u 5.3.2 双稳孤子
X>8,C^~$1 5.3.3 色散管理孤子
F%h3?"s 5.3.4 光相似子
S3\NB3@qC& 5.4 孤子微扰
5E\.YqdV 5.4.1 微扰法
&]DB-t#\ 5.4.2 光纤损耗
-N8rs[c 5.4.3 孤子放大
=0pt-FQ 5.4.4 孤子互作用
f`n4'dG 5.5 高阶效应
iM@$uD$_Q2 5.5.1 脉冲参量的矩方程
)O]6dd 5.5.2 三阶色散
Qs elW] 5.5.3 自变陡效应
qD{1X25O 5.5.4 脉冲内喇曼散射
:j]1wp+ 5.5.5 飞秒脉冲的传输
M76p=* 习题
inWLIXC,
参考文献
/K#k_k 第6章 偏振效应
L}`/v]E"eU 6.1 非线性双折射
eX+36VG\ 6.1.1 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
sp,-JZD 6.1.2 耦合模方程
&BRk<iwV 6.1.3 椭圆双折射光纤
/eI|m9ke 6.2 非线性相移
g&s.
0+ 6.2.1 无色散交叉相位调制
4yyw:" 6.2.2 光克尔效应
Dh8ECy5k<* 6.2.3 脉冲整形
T Rv 6.3 偏振态的演化
0$*7lQ<a#M 6.3.1 解析解
aKDY_D 6.3.2 邦加球表示法
jH<
#)R 6.3.3 偏振不稳定性
2 ? qC8eC 6.3.4 偏振混沌
=Hg!@5]H 6.4 矢量调制不稳定性
,<v0( 6.4.1 低双折射光纤
JOJ.79CT 6.4.2 高双折射光纤
vGkemJ^/ 6.4.3 各向同性光纤
o{PG&
}K 6.4.4 实验结果
{<42PJtPY 6.5 双折射和孤子
KN}#8.'>3 6.5.1 低双折射光纤
`
,\b_SFg 6.5.2 高双折射光纤
!"N,w9MbD 6.5.3 孤子牵引逻辑门
B[N]=V 6.5.4 矢量孤子
w?ugZYwX* 6.6 随机双折射
L/i'6(=" 6.6.1 偏振模色散
M& ZKc 6.6.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形式
bf_
>?F^ 6.6.3 偏振模色散对孤子的影响
bo\ bs1 习题
0~U#DTx0 参考文献
t]h_w7!U 第7章 交叉相位调制
o%_-u
+ 7.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线性耦合
A(2 0+ 7.1.1 非线性折射率
w!m4>w 7.1.2 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tx09B)0 7.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调制不稳定性
%p 6Ms 7.2.1 线性稳定性分析
Ca~8cQ 7.2.2 实验结果
"S;4hO 7.3 交叉相位调制配对孤子
B
~v6_x 7.3.1 亮-暗孤子对
bJ:5pBJ3 7.3.2 亮-灰孤子对
\l/(L5gY 7.3.3 周期解
Q`k;E}x_- 7.3.4 多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tj;47UtH 7.4 频域和时域效应
C?H~L 7.4.1 非对称频谱展宽
N3u06 7.4.2 非对称时域变化
~cm4e>o 7.4.3 高阶非线性效应
1)~|{X+~ 7.5 交叉相位调制的应用
EB3/o7)L 7.5.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脉冲压缩
jRsl/dmy 7.5.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光开关
<-1:o*8:} 7.5.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互易性
-
|pe D
L 7.6 偏振效应
fM.#FT?? 7.6.1 交叉相位调制的矢量理论
2bCfY\k 7.6.2 偏振演化
7&id(&y/ 7.6.3 偏振相关频谱展宽
;MQl.?vj 7.6.4 脉冲捕获和压缩
k~)CJ6} 7.6.5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光波分裂
9wx]xg4l" 7.7 双折射光纤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
x_3B) &9 7.7.1 低双折射光纤
+(!/(2>~ 7.7.2 高双折射光纤
\:@6(e Bh 习题
3FvVM0l" 参考文献
^x0N]/ 第8章 受激喇曼散射
ICz:>4M-dn 8.1 基本概念
T'6`A<`3 8.1.1 喇曼增益谱
6"_pCkn;c< 8.1.2 喇曼阈值
@v`.^L{P 8.1.3 耦合振幅方程
Ys.GBSlHG 8.1.4 四波混频效应
3^P;mQ$p1 8.2 准连续受激喇曼散射
8Y-*rpLy 8.2.1 单通喇曼产生
'9QEG/v 8.2.2 光纤喇曼
激光器
B9,39rG/7+ 8.2.3 光纤喇曼放大器
fTpG>*{p 8.2.4 喇曼串扰
sSh." H 8.3 短泵浦脉冲的受激喇曼散射
&yP|t":HWX 8.3.1 脉冲传输方程
</'n={+q 8.3.2 无色散情形
]Sj;\Iz 8.3.3 群速度色散效应
Zb_A(mnzh 8.3.4 喇曼感应折射率变化
Ep(xlHTv 8.3.5 实验结果
sf$hsPC^ 8.3.6 同步泵浦光纤喇曼
激光器 GPni%P#a@0 8.3.7 短脉冲喇曼放大
P$z%:Q 8.4 孤子效应
@_t=0Rc 8.4.1 喇曼孤子
E!ZLVR.K 8.4.2 光纤喇曼孤子激光器
Vs TgK 8.4.3 孤子效应脉冲压缩
BEax[=&W 8.5 偏振效应
[*u\ S 8.5.1 喇曼放大的矢量理论
4RctYMz 8.5.2 偏振模色散效应对喇曼放大的影响
'+Jy//5? 习题
/&\V6=jA1 参考文献
,~,q0PA7J 第9章 受激布里渊散射
T-yEn&r4) 9.1 基本概念
:Z/\U*6~ 9.1.1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物理过程
J;<dO7 j5 9.1.2 布里渊增益谱
,){#J"W 9.2 准连续受激布里渊散射
iOIq2&sV 9.2.1 布里渊阈值
P0; y 9.2.2 偏振效应
tBkgn3w 9.2.3 控制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方法
iz;5: 9.2.4 实验结果
=c 9nC;C 9.3 光纤布里渊放大器
J|hVD 9.3.1 增益饱和
G11KAq( 9.3.2 放大器设计和应用
yp4[EqME 9.4 受激布里渊散射动力学
@r[SqGa: 9.4.1 耦合振幅方程
l?IeZisX 9.4.2 利用Q开关脉冲的受激布里渊散射
IR]5,K^l 9.4.3 受激布里渊散射感应的折射率变化
y+Nw>\|S 9.4.4 弛豫振荡
EdqB4-#7 9.4.5 调制不稳定性和混沌
&HLG<ISw 9.5 光纤布里渊激光器
c2Z!Vtd 9.5.1 连续运转方式
[z\baL| 9.5.2 脉冲运转方式
x>mI$K(6M 习题
3n)Kzexh 参考文献
.|u`s,\ 第10章 四波混频
Lp"OXJ*es 10.1 四波混频的起源
uWClT): 10.2 四波混频理论
&/Gn!J;1 10.2.1 耦合振幅方程
VJw7defc 10.2.2 耦合振幅方程的近似解
I)#8}[vK 10.2.3 相位匹配效应
d3\?:}o, 10.2.4 超快四波混频过程
t
zd#9 # 10.3 相位匹配技术
Jlb{1B$7 10.3.1 物理机制
&-o5lrq 10.3.2 多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At[Q0'jkc 10.3.3 单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rZ+4kf6S 10.3.4 双折射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x&J\ swN9 10.4 参量放大
Z~h6^h 10.4.1 早期工作的回顾
,6MJW#~] 10.4.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谱和带宽
`peR ,E
10.4.3 单泵浦结构
xv2c8g~vD 10.4.4 双泵浦结构
!^y;|9?O 10.4.5 泵浦消耗效应
(y?F8]TfM 10.5 偏振效应
/N%i6t<xU 10.5.1 四波混频的矢量理论
V;R gO} 10.5.2 参量增益的偏振相关性
MYb^G\K 10.5.3 线偏振和圆偏振泵浦
U5-8It2OR 10.5.4 残余光纤双折射效应
4yqYs> 10.6 四波混频的应用
\ ;]{` 10.6.1 参量振荡器
o~y{9Q 10.6.2 超快信号处理
'{~[e** 10.6.3
量子关联和噪声压缩
Opf)TAl{ 10.6.4 相敏放大
~vpF|4Zn5 习题
*XWu) >*o 参考文献
KI#v<4C$P 第11章 高非线性光纤
R0#scr 11.1 非线性参量
k kD#Bb 11.1.1 n2的单位和数值
x.t&NP^V) 11.1.2 自相位调制法
am3JzH 11.1.3 交叉相位调制法
2/t; }pw8 11.1.4 四波混频法
\hI?XnL# 11.1.5 n2值的变化
S}h
d, "I 11.2 石英包层光纤
F[O147&C 11.3 空气包层锥形光纤
;xw9#.d#D 11.4 微结构光纤
(ot56`,k 11.4.1 设计和制造
gn/]1NNfR 11.4.2 模式和色散特性
SfPQ;s' 11.4.3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wd
wo0 11.4.4 布拉格光纤
NWiDNK[VE} 11.5 非石英光纤
}oG6XI9 11.5.1 硅酸铅光纤
Nlm}'Xt 11.5.2 硫化物光纤
BB3a8 11.5.3 氧化铋光纤
UJp'v_hN 11.6 脉冲在细芯光纤中的传输
r8*xp\/ 11.6.1 矢量理论
.j,xh )v" 11.6.2 频率相关的模式分布
$1d{R;b[ 习题
Cb<7?),vK 参考文献
cf>lY 第12章 新型非线性现象
FVP,$ 12.1 孤子分裂和色散波
O,^s)>c 12.1.1 二阶和高阶孤子的分裂
#k>n5cR@0 12.1.2 色散波产生
ZW"f*vwQo 12.2 脉冲内喇曼散射
xo @|;Z>&F 12.2.1 通过孤子分裂增强的喇曼感应频移
[X@{xF^vBQ 12.2.2 互相关技术
}0H<G0 12.2.3 通过喇曼感应频移调谐
波长 _'V o3b 12.2.4 双折射效应
|p+FIr+ 12.2.5 喇曼感应频移的抑制
[-Y~g%M 12.2.6 零色散波长附近的孤子动力学
2w1Mf<IXPo 12.2.7 多峰喇曼孤子
\j)c?1*$ 12.3 四波混频
MU] F'6V 12.3.1 四阶色散的作用
N@k'
s 12.3.2 光纤双折射的作用
yCkWuU9 12.3.3 参量放大器和波长变换器
9dszn^]T 12.3.4 可调谐光纤参量振荡器
Dqwd=$2% 12.4 二次谐波产生
mGP%"R2X 12.4.1 物理机制
O\yYCi( 12.4.2 热极化和准相位匹配
suhnA(T{ 12.4.3 二次谐波产生理论
f]Aa$\@b 12.5 三次谐波产生
oliVaavj 12.5.1 高非线性光纤中的三次谐波产生
G&wYV[Ln 12.5.2 群速度失配效应
Lnn^j#n 12.5.3 光纤双折射效应
MGwXZ7?E 习题
*) \y52z 参考文献
O7Jp; 第13章 超连续谱产生
^Vh^Z)gGi 13.1 皮秒脉冲泵浦
*n@rPr- 13.1.1 非线性机制
mpDxJk! 13.1.2 2000年后的实验进展
5c%Fb:BW= 13.2 飞秒脉冲泵浦
<R2SV=]Sq# 13.2.1 微结构石英光纤
X&49C:jN 13.2.2 微结构非石英光纤
v)K|{x 13.3 时域和频域演化
oM#+Z
qP 13.3.1 超连续谱的数值
模拟 DBvozTsF~ 13.3.2 交叉相位调制的作用
(]fbCH: 13.3.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捕获
1)N# 13.3.4 四波混频的作用
M6]:^;p' 13.4 连续(CW)或准连续(quasi-CW)光泵浦
Pa|*Jcr 13.4.1 非线性机制
%_5?/H@%3z 13.4.2 实验进展
a)+*Gf7? 13.5 偏振效应
wz:,gpH 13.5.1 双折射微结构光纤
hG9Mp!d91 13.5.2 近各向同性光纤
KUq(&H7 13.5.3 各向同性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旋转
#.}&6ZP 13.6 超连续谱的相干性
G-o6~"J\ 13.6.1 频域相干度
sC :.}6 13.6.2 改善相干性的技术
`v/p4/ 13.6.3 频谱非相干孤子
j{ri]?p 13.7 光学怪波
6TQ[2%X' 13.7.1 脉冲间起伏的L形统计
[NGq$5 13.7.2 控制怪波统计的技术
mI^S% HT 13.7.3 再论调制不稳定性
uD4W@*PYr 习题
J?&%fI 参考文献
#K>Ue>hx 附录A 单位制
gHWsKE
% 附录B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源代码
NeewV=[% 附录C 缩略语
h)r=+Q\'(S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b^P\Kky cS#| _ 定价:99元,优惠价:82.3元
7<5=fYbr -BrJ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