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发布:cyqdesign 2019-06-15 17:01 阅读:7235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国科大纳米学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WTUC\}#E\  
y~Vl0f;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设立,从1984年开始每年颁发1次,每次获奖人数仅为1人,授予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记者了解到,此前已有35名科学家获得此奖项,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王中林获该奖之前,尚无华人获此殊荣。 XRXQ 7\n  
%QQJSake|  
bH.f4-.u>)  
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领域“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委员会还认为,这些发现和突破已经引发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技术的兴趣与努力,并认为他发明的海洋蓝色能源技术,有可能从海浪中获取大量能源以解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将对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N`+@_.iBX  
%APeQy"6#^  
委员会在认可王中林在科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对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首先证明了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建立了利用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图;给出了2600年以来首个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科学阐释,为摩擦电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TCK<IZKLqK  
`9nk{ !X\  
此外,委员会还对王中林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水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总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满活力,对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gFr-P!3  
B4w/cIj_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5年9月24日,汤森路透在美国费城发布本年度 “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预测18位科学家有可能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学、医学、以及经济学奖,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成为诺奖热门。 -8z@FLUK-  
PF0AU T  
一年之后,王中林教授选择回国。 sNsWz.DLT#  
||'A9  
新华网2017年11月刊文《海归梦,中国梦——中国最大留学人才“归国潮”启示录》介绍了多名人才回流潮中回国工作的知名学者,王中林就名列其中。文章写道: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看来,人才需要“掐尖”。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公派留学生,1987年底,白春礼结束在美国的留学返回中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他说。 j~#v*qmDU  
Wn5xX5H C  
白春礼把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纳米技术研究带到了国内。29年后,已经成为中科院院长的他,又把王中林——国际上研究纳米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引回国内。王中林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他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又因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基础贡献,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6gB;m$:fV  
#=czqZw  
这是中国紧缺的拔尖人才。对比美国20多人的实验室,中科院为他提供了200人的团队,相同的文化背景、良好的合作氛围——王中林舍不下如此优厚的科研条件。“回国吧”,2016年,王中林做出了决定。 sH :_sOV*  
~[:Cl  
2017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参与共建。纳米学院由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担任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研究员担任常务副院长。 4Vv$bbu+  
$8fJDN  
数据统计显示,王中林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王中林教授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来源:中国能源报)
分享到:

最新评论

dushunli 2019-06-16 00:52
华人科学家!
刘明欢聪慧 2019-06-16 07:31
委员会在认可王中林在科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对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首先证明了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建立了利用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图;给出了2600年以来首个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科学阐释,为摩擦电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redplum 2019-06-16 08:08
位华人科学家点赞
likaihit 2019-06-16 08:10
诺奖级别成就
谭健 2019-06-16 08:16
王中林教授选择回国
从业者007 2019-06-16 08:50
很厉害的学者
stoutman 2019-06-16 08:55
顶!!!!!
蠊蠊 2019-06-16 09:09
中国力量正在得到世界的认可!
wyj 2019-06-16 09:38
王中林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tassy 2019-06-16 10:29
点赞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