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58450阅读
    • 92回复

    [原创]ZEMAX与光学设计案例:激光扩束系统详细设计与公差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5-31 , 来自群:ZEMAX软件运用群
    初入光学设计时间不久,也是静水流深光学第3期提高班学员,平时也经常交流,最近应静水流深光学工作室的Still_Water邀请写一篇稿子,也不好意思拒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还是整理了下平时工作中的一个简单设计,分两帖,一帖设计,一帖公差分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多有不足,还请各位朋友交流指导。 My[pr_xg  
    EC!02S  
    1、激光扩束系统设计指标 ARwD~ Tr  
    ryUQU^v  
    该设计是整机系统中的一部分,接到的任务是对一个准直的激光进行10倍扩束,老板也不是很清楚指标,但是和激光部的人员沟通下来,激光器出射的是口径2mm的高斯光,激光器内部有一部分整形准直。后面再进行10倍扩束的目的主要是压缩视场角度,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发散角度是3.5mrad(大概在0.2°),发散角度太大,需要压缩到0.5mrad以内。 f=gW]x7'R+  
    RF4vtQC=  
    对于这样的解释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对于我光学设计的输入就明确了,口径2mm,视场0.2°,另外波长是532nm,设计时候压缩到0.35mrad,十倍扩束压缩发散角,为加工和机械装配留余量。 YdC6k?tzS  
    n QZwC  
    2、ZEMAX光学设计部分 KD7dye  
    Yz"#^j}Kg  
    (1)系统参数设置 ?5|>@>  
    J76kkW`5  
    ZEMAX设计三部曲,孔径,视场,波段,静水流深课程中都有详细接收,抱歉,平时经常请教他们,在这里拍个马屁,做个广告。 {19PL8B~}  
    L<-_1!wh  
    孔径设置中,直接设置入瞳直径为2mm,至于切趾类型(可能分布类型更好理解),高斯激光可以选择设置均匀的,也可以选择高斯,做下来区别不是很大。另外,由于这个设计师无焦系统,所以需要选择无焦像空间。当然有人喜欢在最后一个面加入Paraxial近轴面转化为有焦系统,不做评述。 ]kRfB:4ED  
    g:D>.lKd  
    BsqP?/  
    视场设置,点击视场,这设置就比较简单的了,点,点,点就OK了。这里和老师们上课讲的有点区别,就是视场设置归一化正常是0,0.707,1。新版本软件中则是0,0.5,1。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大佬有知道的可以和我说下,谢谢! [-k  
    xH(lm2kvT  
    ag#S6E^%S  
    波段设置,也和视场一样,没技术含量了。 G"U9E5O  
    foF({4q7b^  
    H*&f:mfq  
    (2)系统参数构建与设计 [.'|_l  
    l7259Ro~  
    扩束系统其实很简单,构型就是伽利略望远镜,在ZEMAX中直接用两个平板来搭建一个初始结构,然后进行优化分析。 ?U5{Wa85D  
    C]eSizS.  
    ~u!|qM  
    这是二维图,然后添加一些操作数,进行优化边界控制。首先,由于入瞳口径是2mm,十倍扩束后,出瞳大小是20mm,用操作数EXPD来控制出瞳为20mm;其次,利用MNCA来控制住两个平板的间隔不要小于0,因为这个值是前后两个透镜焦距之差(高斯光学下),所以需要设置变量。设置好后,变量就是两个透镜前后两个面和透镜间隔,然后进行优化。优化操作数如下所示: DV+xg3\(>1  
    #ASz;$P  
    )}]g] g  
    点击自动优化之后,几秒钟就得到了一个结果,如下所示,虽然看着结果点列图完全在艾里斑以内了,已经是衍射极限了,但是可以看出明显有些问题,就是太长,也就没有直接把这个结构给老板看了,不然估计得挨批了。可以看出两个镜子的间隔是180mm左右,第一个透镜才2mm。 {M$1N5Eh  
    goRL1L,5  
    w%VU/6~  
    YTX,cj#D^&  
    +p_CN*10H  
    (3)减小系统长度 axRV:w;E<  
    减小系统长度在ZEMAX中优化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加入优化操作数控制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从理论是去分析下,优化更有针对性。由于是10倍扩束系统,那么后组透镜的焦距也是前组的10倍,那么其实控制前组焦距在合理范围内也就可以了。直接使用TTOR操作数应该也可以,但是需要考虑第一个面和第五个面,这两个不用计算进去,没有这个操作数。联系了加工厂商,得知透镜把F数控制在5以内,那样好比对样板。但是不要太小,大于1.5左右就可以了。 YTpSHpf@  
    这样计算了下,前组透镜的焦距控制在10mm以内,组焦距越大,筒长也就越长,就选择控制在10mm以内,优化操作数如下所示。 Xy&A~F  
    el<s8:lA  
    mpEK (p  
    优化之后得到了如下的系统参数,感觉要求差不多,但是咨询各个大佬之后,需要了解之后得知两点:第一,需要了解整体设备的功用,再分析系统,了解下来,一句话就是输入时高斯光,输出也是高斯光,只是发散角压缩,反应到光学系统就是传递函数要接近1,点要在艾里斑以内,目前轴外彗差大,光斑肯定变了,不能满足要求;第二,整体设备体积紧凑,希望进一步压缩体积。 Ae^~Cz1qz  
    -M~:lK]n   
    kr5">"7  
    (4)继续压缩筒长,优化像质 cAqLE\h  
    PbgP\JeX  
    前透镜是负的,主要是发散作用,产生较大的正球差,后组透镜是正的,产生正球差弥补前面的。之所以像质不佳,其实就是后组弥补的球差不够,那么将后组透镜分离,变为两个透镜进行弥补,并且再优化。此时需要控制的就是后组两个透镜间隔,如下操作数所示。 [M}{G5U.  
    `?qF$g9u~  
    R)( T^V`{  
    在分析图里面,也可看出上面分析的没有问题,看大佬都喜欢看赛德尔系数,自我感觉经验不足,多看这个图。 V`d,qn)i  
    gHEu/8E  
    UiP"Ixg6  
    另外,控制系统长度,和前面对长度分析的一致,这里直接用操作数控制前后组透镜的间隔,让ZEMAX去计算,系统长度明显降下来,但是像质会变差一点,但是都在艾里斑以内,具体操作数如下图所示。 m@F`!qY~Y\  
    vHc%z$-d  
    oUr66a/[U  
    _QE qk@ql  
    (5)套样板,这个就比较简单了,联系你的加工厂商,要来样板文件找接近的,然后修改,修改一个局部优化一次,最后用间隔来优化补偿即可。当然可以直接导入ZEMAX,让它去完成,这里就不说了。 0c]/bs{}  
    {n.PF8A5X  
    最后感谢下这个平台,学习了不少!
    1条评分光币+20
    cyqdesign 光币 +20 优秀文章,支持! 2019-05-31
     
    分享到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9-05-31
    ZEMAX与光学设计案例:激光扩束系统详细设计与公差分析(二) g=o4Q< #^y  
    4E?Oky#}-  
    10倍扩束系统在上篇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就是进行系统的公差分析了,也要感谢下群主,查阅了不少资料,都没群主这边教授的系统,马屁立题是为先!下面两个图就是上篇设计的光学系统,简单放两个图在这。注:由于这个设计有一段时间了,在写帖子的时候有些忘记了,混淆了,大家多多指正!   Rws3V"{`[  
    j <RrLn_  
    >lM l  
    `@|$,2[C  
    y*h<MQ  
    0 0U> F  
    'A[dCc8O  
    简单讲一下这两个图吧,点列图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所有的都在衍射极限之内,但是细看光斑,可以看出,0视场的光斑并没有完全是一个点,对于光栅图,可以看出是残留高级球差,而0.5和1视场的光斑,可以看出主要是彗差,并且也有一些高级球差存在。上篇中其实是缩小了前后组间隔,牺牲了一些像质量,但是仍在艾里斑内。 t&Og$@  
    vVcob }ZH  
    1、公差分析概论 D|#E9OQzs  
    3{(/x1 a,4  
    公差分析的目的就是镜片加工过程中的误差,系统组装带来的误差,还有一些材料与模型中的差别等对系统的影响。其实通俗的理解就是理论设计为A,实际产品是B,那么K=B/A这个因子就是公差。我们要控制K,使得设计的理论模型A能满足输出要求B。这个K其实由很多东西组成,就是上面说的三方面误差。 #LN`X8Wz'  
    Jpo (Wl  
    那么系统的A、B到底是什么呢?可以有很多,点列半径,波前差,传递函数等等。这里就用波前差作为这个标准。如下所示,是设计的波前图,RMS是0.0006波长。实际要求的B只需要达到0.02波长即可。 5nVt[Puw  
    IdxzE_@  
    sFTy(A/  
    2、公差设定 q6X1P" %.  
    VgS_s k  
    ZEMAX有很好的GUI界面可以进行设定,可以看出主要划分了四个部分,对于公差参数主要三部分,也就是需要我们关注设置的,表面公差,元件公差,折射率公差,它们正好对应上面分析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材料误差三方面。 `pZm?}K  
    t<?,F  
    J!7MZL b  
    打开公差设定的时候,系统给了一个默认的公差设定,是作为公差分析的一个好的开端。那么一一描述下。 :S(ZzY Q  
    5d!-G$ @  
    表面公差中,有曲率半径,厚度,偏心倾斜,表面粗糙度误差,这里需要注意的并不多,主要讲一点把,就是S+A不规则度和Zernike不规则度,这里的单位是光圈,其实也就是波长,在公差数据编辑器中,有的版本转化为了mm,当然有的依旧是波长。这里需要注意点。至于两者只用选择其一,S是球差Spherical,A是像散Astigmatism,就是说S+A不规则度就是利用球差和像散来描述表面加工面型误差的,而另外一种是利用Zernike多项式来描述的,这个数学知识要求比较多,挺实用的,不懂可以问群主,我不是很懂。 Lbb0_-']  
    &UlWCOo8  
    元件公差中,主要是元件的偏心与倾斜,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每个元件都需要设置这个,因为元件的倾斜于偏心总是需要有一个参考标准,所以定义其中的一个元件就可以。 ]L}dzA?:  
    =rX>1  
    折射率公差,主要就是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这个其实是材料加工商决定的,可以和他们联系与商讨,我们基本上不需要去设定更改。 3%=~) 7cF  
    Tc3yS(aq  
    选项设置中的起始行和评价函数中的是一个意思,测试波长不用管,和实际系统的波长无关。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后焦补偿,这个一般是有焦系统而言的,我们这个系统就不用勾选了。 LvYB7<zk>  
    0%I=d  
    那么这里的设定如下所示,按照这个走一轮公差分析。 _ZkI)o  
    \mlqO[ S  
    x;<W&s}(  
    3、公差编辑器 CF5`-wj/#  
    {h`uV/5@`  
    以前一直都是上一步点击确认后,就直接计算公差去了,没有想到这个里面还得修改,修改的还挺多的,不得不再次摸摸群主的屁股。 sZF6h=67D  
    RhLVg~x  
    UByv?KZi  
    确认之后,默认生成了51个操作数,下图由于截图原因不能截全。默认的不是正确的,ZEMAX还没有智能到这一步。这里说两点吧,一时也不一定想全。第一就是上面说的元件偏心的事情,把前组作为参考,那么这里就把前组元件偏心倾斜的操作数进行删除。另外,就是补偿器的事情,这里其实可以把间隔作为补偿器,但是实际上有两个间隔,一般我是根据镜子装配关系来选的。当时结构是先装后组两个大透镜,再装前组透镜,选择了前后组间隔作为补偿器。 l0A&9g*l2  
    hODWB&b  
    4、公差计算 fkNbS  
    ^eYVWQ'  
    公差计算里面有四个选项卡,设计里面利用灵敏度分析,评价里面选择RMS波前,蒙特卡洛选择100次,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一步没多少需要注意的,当然有些特定的系统会有一些勾选项的设置。 GYUn6P  
    _~iw[*#u  
    N7R!C)!IL  
    确定之后,一分钟不到就会计算得出结果,此时会生成一个分析的TXT表格,统计了公差分析的结果。这个数据txt,我们可以倒过来看。 #" iu| D  
    t" Z6[XG  
    Pdt vU-(  
    可以看出,100次蒙特卡罗计算,90%的RMS波前是0.21个波长,10%是0.047,这都不能满足我们的系统要求0.02波长,所以我们就需要往前面看分析得到的计算过程中的敏感项,对它的公差进行缩小。 w %BL  
    >]5P 3\AQV  
    :T !'N\7  
    这里就对所有公差中对于RMS波前影响最大的前十进行了排列,下一步就可以把它们缩小了。最后我们对这几个面的表面倾斜控制了±0.02mm,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良品率接近90%。 >_ 2dvg=U  
    _8UDT^?8,  
    _Qi&J.U>  
    !9P';p}2  
    CooQ>f  
    最后,建议学习ZEMAX还是尽量系统一些!
    离线aonex12
    发帖
    112
    光币
    9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6-01
    楼主写的很详细,对于初学者就需要这么详细的教材。我找的一些优化手机镜头的例子说的都很大概,具体的优化过程略去了很多,不能很好掌握。如果楼主以后能多分享一些这么详细的设计过程,我相信是对广大光学设计初学者的福音,是手机镜头就更好啦。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5
    光币
    19416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06-03
    ZEMAX的表格好像EXCL
    离线thorn12345
    发帖
    1416
    光币
    882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6-03
    赞,写的不错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6-06
    谢谢。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6-06
    回 aonex12 的帖子
    aonex12:楼主写的很详细,对于初学者就需要这么详细的教材。我找的一些优化手机镜头的例子说的都很大概,具体的优化过程略去了很多,不能很好掌握。如果楼主以后能多分享一些这么详细的设计过程,我相信是对广大光学设计初学者的福音,是手机镜头就更好啦。[表情]  (2019-06-01 08:50)  J3b4cxm  
    p|/j4@-h  
    客气了,可以加下微信lens_design
    离线vn2991
    发帖
    19
    光币
    165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6-11
    很难看到这么全的设计优化流程,谢谢楼主! i_LF`JhEQT  
    请问下,楼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有遇到激光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影响吗?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6-14
    回 vn2991 的帖子
    vn2991:很难看到这么全的设计优化流程,谢谢楼主! /.Wc_/  
    请问下,楼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有遇到激光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影响吗??(2019-06-11 09:40)? f Lk"tW  
    V}`M<A6: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设计过程中平行光路中有平片,另外有些是镀膜引入的,可以加下微信lens_design
    1条评分光币+1
    vn2991 光币 +1 原创内容,奖励! 2019-06-17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97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6-14
    回 thorn12345 的帖子
    thorn12345:赞,写的不错?(2019-06-03 09:45)? f@#w{W,3  
    ]b!R-G!gV  
    谢谢,可以关注公众号   静水流深光学 ^w ]1qjGw  
    都是原创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