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结构光还没来得及普及,智能手机的光学革命又高潮了!
TOF,听说过吗 一年前,iPhone X 发布前夕,业界传出了“全新 iPhone 会用上 3D 传感器和深度摄像头”的消息。 在这则传闻中,当时还没有发布的 iPhone X 可以通过深度摄像头实现 AR 建模,3D 换装等功能。 但实际上,正式发布的 iPhone X 并没有通过深度摄像头实现 AR 功能,甚至与深度相关的功能——比如面部识别和 Animoji——也仅限于前置摄像头。 这一切的根源不难理解,皆因 iPhone X 所搭载的 3D 结构光模块。 3D 结构光的“近” 3D 结构光本身是优点颇多的,精度高、功耗低、全天候、环境适应性好,非常适合用作人脸识别、支付,以及对自拍美颜进行细节补充。所以,在 iPhone X 搭载这项技术后,有的 Android 旗舰也开始搭载这项技术。OPPO Find X 就是 Android 阵营的 3D 结构光代表。 只不过,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3D 结构光目前的用途略局限,而且仅限于前置摄像头。 这都和原理有关。 以散斑结构光为基础原理的 3D 结构光,发射衍射光斑到物体上,传感器接收到发生形变的光斑,从而根据光斑形变的量来判断深度信息。它所发射的衍射光斑在一定距离外能量密度会降低,所以不适用于远距离的深度信息采集。 3D 结构光的工作距离范围很短,仅 0.2m-1.2m。这让设想中的“AR 应用、3D 建模”等功能难以实现。需要长距离信息的后置摄像头也与 3D 结构光无缘。 TOF 的“远” 实际上,在 iPhone X 相关传闻出现的时候,TOF 就是一个和 3D 结构光并行出现的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