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被 cyqdesign 从 机械加工与制造 移动到本区(2010-12-09)
—
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是指零件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到成品所经过的工序先后顺序。在拟定工艺路线时,除了首先考虑定位基准的选择外,还应当考虑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工序先后顺序的安排等问题。 f!"w5qC^ '<M{)? 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而完整的工艺路线拟定方法,只总结出一些综合性原则,在具体运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分析。拟定工艺路线的基本过程见图1所示。 Ep}s}Stlr} #/]nxW.S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有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在选择时,一般先根据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选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确定精加工前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即确定加工方案。 {b{s<@? 图1 拟定工艺路线的基本过程 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和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几种,在选择时除了考虑生产率要求和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s @C}P `{Ul! 一、工件材料的性质 Cyp'?N
/(LL3cZK 例如,淬硬钢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应采用精细车或精细镗等加工方法,而不应采用磨削。 <QvOs@i* P* o9a 二、工件的结构和尺寸 <}LC~B! 9VT;ep 例如,对于IT7级精度的孔采用拉削、铰削、镗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但是箱体上的孔一般不用拉或磨,而常常采用铰孔和镗孔,直径大于 60㎜的孔不宜采用钻、扩、铰。 U6VKMxSJ ME dWLFf 三、生产类型 Ls%MGs9PI #b`ke/P 选择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生产率高和质量稳定的加工方法。例如,平面和孔采用拉削加工。单件小批生产则采用刨削、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又如为保证质量可靠和稳定,保证较高的成品率,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珩磨和超精加工工艺加工较精密零件。 u4j5w b]y2+A.n 四、具体生产条件 M?qy(zb M`>E|"< 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挖掘企业潜力,提高工艺水平。 % `3jL7| "]dI1 g_ 表1~2分别列出了外圆、内孔的加工方案及经济精度,供选择加工方法时参考。 表1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 ]{iQ21`a-
序号 | 加工方案 | 经济 $^P0F9~0 精度级 | 表面粗糙度 VE24ToI?W" Ra值/μm | 适用范围 | 1 | 粗车 | IT11以下 | 50~12.5 | 适用于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 | 2 | 粗车一半精车 | IT8~10 | 6.3~3.2 | 3 | 粗车→半精车→精车 | IT7~8 | 1.6~0.8 | 4 | 粗车→半精车→精车→滚压(或抛光) | IT7~8 | 0.2~0.025 | 5 | 粗车→半精车→磨削 | IT7~8 | 0.8~0.4 | 主要用于淬火钢,也可用于未淬火钢,但不宜加工有色金属 | 6 |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 IT6~7 | 0.4~0.1 | 7 |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超精加工(或轮式超精磨) | IT5 | 0.1~Rz0.1 | 8 |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 IT6~7 | 0.4~0.025 | 主要用于要求较高的有色金属加工 | 9 |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超精磨或镜面磨 | IT5以上 | 0.025~Rz0.05 | 极高精度的外圆加工 | 10 |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 IT5以上 | 0.1~Rz0.05 | =Uh$&m 表2 孔加工方案 Jb(H %NJ
序号 | 加工方案 | 经济 g){<y~Mk 精度级 | 表面粗糙度 $?Wb}DU7_L Ra值/μm | 适用范围 | 1 | 钻 | IT11~12 | 12.5 | 加工未淬火钢及铸铁的实心毛坯,也可用于加工有色金属(但表面粗糙度稍大,孔径小于15~20㎜) | 2 | 钻→铰 | IT9 | 3.2~1.6 | 3 | 钻→铰→精铰 | IT7~8 | 1.6~0.8 | 4 | 钻→扩 | IT10~11 | 12.5~6.3 | 同上,但孔径大于15~20㎜ | | 5 | 钻→扩→铰 | IT8~9 | 3.2~1.6 | 6 | 钻→扩→粗铰→精铰 | IT7 | 1.6~0.8 | 7 | 钻→扩→机铰→手铰 | IT6~7 | 0.4~0.1 | 8 | 钻→扩→拉 | IT7~9 | 1.6~0.1 | 大批大量生产(精度由拉刀的精度而定) | 9 | 粗镗(或扩孔) | IT11~12 | 12.5~6.3 | 除淬火钢外各种材料,毛坯有铸出孔或锻出孔 | 10 | 粗镗(粗扩)→半精镗(精扩) | IT8~9 | 3.2~1.6 | 11 | 粗镗(扩)→半精镗(精扩)→精镗(铰) | IT7~8 | 1.6~0.8 | 12 | 粗镗(扩)→半精镗(精扩)→精镗→浮动镗刀精镗 | IT6~7 | 0.8~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