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实现了量子纠缠的新记录
纠缠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量子技术至关重要。一个来自德国奥地利研究小组现在提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独立可控量子纠缠寄存器,由20个量子比特组成。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维也纳大学和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动了目前可能达到的极限的实验和理论方法。 ![]() 上图示意出了产生的新奇的量子态的概念图。在20个单原子串中产生量子纠缠。观察到的相邻原子之间的纠缠(蓝色),三原子纠缠(粉红色),四原子纠缠(红色)和五原子纠缠(黄色),由于系统过于复杂,现有的技术难以进行描述。来源:因斯布鲁克大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中心。 一些新的量子技术,从极其精确的传感器到通用量子计算机,都需要大量的量子比特,以利用量子物理学的优点。因此,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致力于用更多的量子比特实现纠缠系统。目前记录是由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的Rainer Blatt的研究小组在实验物理研究院实现的。 2011年,物理学家首次将14个独立寻址的量子比特纠缠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最大的全纠缠量子寄存器。现在,一个由奥地利科学院的Ben Lanyon和Rainer Blatt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iqoqi),与来自乌尔姆大学和维也纳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理论家一起,实现了在20个量子比特系统中控制的多粒子纠缠态。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到所有相邻的三、四和五量子比特之间的多粒子纠缠。 真实的多粒子纠缠 物理上,纠缠粒子不能被描述为具有定义状态的单个粒子,但只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当涉及众多粒子时,理解纠缠是特别困难的。在这里,必须区分单个粒子的纠缠和真正的多粒子纠缠。这只能被理解为有关所有粒子的整体系统的属性,而不能被子系统的纠缠所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