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老舍诞辰105周年专题系列演讲 }m_t$aaUc1
“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 fn1pa@P
uaxB -PZ
hW%p#g;
傅光明:戏剧大师曹禺在追述自己读《茶馆》第一幕时说,“我的心怦怦然,几乎跳出来。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的心情。”他曾对老舍先生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如此众多的人物,活灵活现,勾画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中国的形象。这四十来分钟的戏,也可以敷衍成几十万字的文章,而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时代托到了观众面前,这真是大师的手笔。……”他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茶馆》的话剧演员不止一次地慨叹,“那个第一幕是经典呐……戏多么快呀……叫人心跳!” Dh`=ydI5
看过《茶馆》的朋友都知道,《茶馆》是以北京老裕泰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以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三幕戏,每一幕写了一个时代。最后三位老人往空中扔撒冥钱,是对自己的祭奠,更是在给旧时代唱挽歌。请关纪新先生为我们演讲老舍的话剧经典《“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大家欢迎! F5IZ"Itu(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生105周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感到很荣幸。 A&l7d0Z^j5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茶馆》的写作目的和创作方式”,第二部分是“《茶馆》的艺术特点”。 _,Q[2gQ5N
bp%S62Dj
一,《茶馆》的写作目的和创作方式 t w!.%_1^
) `I=oB
1,写作《茶馆》的缘起。 ,}<RrUfD
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它是作家一生中最优秀的一部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P7<5n0
解放以后的17年里,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在写《茶馆》前前后后,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比较,《茶馆》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全面回眸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戏。 e\.HWV ]I
其实呢,老舍写《茶馆》,本来也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于是,1956年他动笔写了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期限一到,《茶馆》新作果然有了。经过跟导演、演员们的切磋磨合,不久,这部新作大功告成了。剧本的最终完成稿,彻底放弃了正面展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成了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 (C\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