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北大研制成功“飞秒-纳米超高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时间:2020-04-28 15:21 阅读:1099 [投稿]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龚旗煌院士团队研制成功“飞秒-纳米超高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几个飞秒的超高时间分辨率和四纳米的超高空间分辨率,成为介观光学与微纳光子学研究的强大实验测量手段。

    在单层WS2超快电子冷却和弛豫动力学过程研究中,团队发现衬底上的和悬空的单层WS2都存在的两个时间尺度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图4),分别归于导带的电子冷却和缺陷捕获过程,从衰减曲线可以观察到两个时间尺度的过程,分别为0.3 ps和3ps左右。通过能量分辨的PEEM测量(图5),团队发现第一个过程与电子在导带的冷却相对应,第二个过程反映了电子在导带底的弛豫。通过对比悬空的单层WS2样品的PEEM测量(图6),并结合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表征,发现该弛豫过程主要与缺陷态有关。此项研究借助于PEEM在空间、时间与能量等多维度的分辨能力,揭示了典型TMDs材料单层WS2超快的电子冷却和缺陷捕获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还发现缺陷态的产生与真空下光照有关,这种缺陷的产生方式及其对动力学过程的显著影响,在一般的光发射实验和光谱测量中值得注意。


    图4.WS2/hBN/p-Si样品结构和时间分辨PEEM测量


    图5.WS2/hBN/p-Si样品时间和能量分辨PEEM测量,电子能量分布曲线可以由费米-狄拉克分布拟合


    图6.悬空的单层WS2样品的时间分辨PEEM测量

    相关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团队、日本北海道大学电子科学研究所Hiroaki Misawa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完成。北京大学博士生李耀龙是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和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及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63901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