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光和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态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物理评论快报》在同一期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在基于光和超导量子体系纠缠态制备方面的两项实验成果:实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确定性纠缠光源和国际上最大规模超导量子比特纠缠态12比特“簇态”的制备。
近日,《物理评论快报》在同一期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在基于光和超导量子体系纠缠态制备方面的两项实验成果:实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确定性纠缠光源和国际上最大规模超导量子比特纠缠态12比特“簇态”的制备。 大规模量子计算技术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可扩展和高精度地实现量子态的制备与操控。多比特量子纠缠作为量子计算技术的核心指标,一直是国际各研究团队竞相角逐的焦点。然而,要实现多个量子比特的纠缠,需要实验的每个环节(量子态的品质、操控和测量)都保持极高的技术水平,并且随着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噪声和串扰等因素带来的错误也随之增加,这对多量子体系的设计、加工和调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双光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其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有纠缠保真度、产生和提取效率以及光子全同性。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霍永恒等与国家纳米中心戴庆研究员合作,利用自组装半导体铟镓砷量子点实现了目前综合性能最优的确定性纠缠光源[Phys. Rev. Lett. 122, 113602 (2019)]。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宽带“靶眼”谐振腔,利用双光子脉冲共振激发,首次实现了保真度90%、产生效率59%,提取效率62%,光子不可分辨性90%的纠缠光源。该实验中发展的高品质纠缠光源技术,未来将可进一步应用于高效率多光子纠缠实验和远距离量子通信等方面。该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在线新闻网站“物理”(Physics)以“量子点器件结合了产生纠缠光源的所有必要的属性”为题进行了精选报道(Featured in Physics)。 ![]() 图1.同时结合高纠缠保真度、高纯度和高全同度的确定性纠缠光源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