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CODE V使用技巧之光束合成传播算法(BSP)干涉建模

    作者:佚名 来源:莎益博 时间:2014-01-13 16:56 阅读:2621 [投稿]
    CODE V的光束合成传播(Beam Synthesis PropagationTM,BSP)能够考虑到除了光瞳之外的其它部分的衍射效应。

    使用基于光线的方法可以建模多种干涉仪。然而,要精确的建模干涉仪,必须要考虑光学系统内部的衍射效应,而不只是在光瞳处,因而基于光线的方法可能是不够的。CODE V的光束合成传播(Beam Synthesis PropagationTM,BSP)能够考虑到除了光瞳之外的其它部分的衍射效应。

    在2009年的SPIE光学和光子学会议上,ORA的Bryan Stone博士和Kevin Thompson博士发表了应用BSP建模点衍射干涉仪(PDIs)的研究结果。论文Modeling Interferometers with Lens Design Software: Beyond Ray-Based Approaches总结了这些结果,请联系Cybernet China索取。

     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描述了PDI的基本特征。接下来,研究当针 孔进行离焦扫描时,不同大小的三 级球差下针 孔后的远场残余像差。对比同样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和BSP的结果,二者非常吻合。

    第二个展示的例子中,Robert S. Hilbert Memorial Telescope位于一个PDI前面,BSP用于分析光束在该模型中的传播(如下图所示)。在此在模型中有意的引入像差,然后仿真干涉图样,干涉图或者进行计算。该模型同样用来研究当探测器与被测系统的光阑不共轭时出现衍射效应。



    仿真干涉图:望远镜的装配过程引入了2个波长(P-V值)的三 级球差和3个波长(P-V值)的彗差,针 孔位置从近轴焦点到最佳焦点(如:2个波长P-V离焦)之间变化,步长为半个波长。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