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光纤通信现状与发展状况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1-12 20:37 阅读:3523 [投稿]
    阐述了光纤通信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优势所在,为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发展方向和对策。

    实际上,特别是中国,省内农村有许多空白需要建设;3G移动通信网的建设也需要光纤网来支持;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网络需要扩容等,光纤通信仍有巨大的市场。现在每年光纤通信设备和光缆的销售量是上升的。[4]

    在我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因为地域和经济的差异,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还不普及,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建设。其中,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策略,国家制定了有利的政策,政府对发展通信等行业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西部是一个地域复杂、分布较宽、通信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大发展中,通信要先行,需要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光纤光缆等先进产品来配合发展的需求。因此,符合条件的产品将会在这里找到很好的市场,光纤通信的各种技术、产品及成果都会在西部开发中得到发挥。

    在09年9月21-22号举行的“2009中国通信光纤光缆产业峰会表彰大会”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为民表示,由于电信运营商在3G建设和宽带接入方面的快速投入,使得光纤光缆需求量急剧增加,电话光端机、PCM设备等光通信设备需求也有所提升,光纤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增长形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产品差异化少,竞争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光纤光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加强行业自律,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

    郝为民称,自2005年的新一轮的需求开始,到2008年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据了全球光纤光缆三分之一的需求量,随着3G网络多方面的拉动,迎来了需求最旺盛的历史发展新时期。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现了滞胀甚至下滑的形势,但是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却呈现出了持续旺盛增长的局面,因此中国的光纤光缆厂商迅速扩大了产量,全国光纤生产能力到2009年底,预计可以达到8000到9000万芯公里。[5]

    说到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前景,不得不要提FTTH(光纤到家庭)。FTTH是光纤通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它被公认为理想的宽带接入网。目前,所谓宽带业务,大多是500kbps的影视节目。运营商为了充分利用铜线资源,采用ADSL技术就可提供,这使FTTH成为接入网主流的时间有所推迟。不久的将来,在HDTV普及的情况下,ADSL不能满足要求,而先进的ADSL2+也许可满足1chHDTV/户。如果4chHDTV/户采用FTTH比较合理。在双向业务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上下行不对称的ADSL难以对应。目前,发达国家FTTH建设普遍开展,日本、韩国和美国比较发达,采用各种无源光网PON和以太网技术。中国的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已对FTTH进行了试点。近来出现了所谓的网络电视(IPTV),电信运营商提出IPTV的初衷是考虑到有计算机的人少而有电视机的人多。提出的IPTV是采用专用的机顶盒连接电视机可直接浏览电信网的内容,而不要计算机。IPTV具有常规电视并兼有点播和时移电视的功能,可能会取代常规电视。由于IPTV的发展,影响光纤接入网和FTTH的构建。另外,也产生电信运营商和广播运营商的利益冲突。尽管有限制发牌照政策以保护广播运营商,但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实际上,许多广播运营商也开始改造其广播网为数字双向,也具备了发展IPTV的功能。广播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界限开始有些模糊。[5]可见,为了充分地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人民对通信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的普及,在不久将来,FTTH的市场会逐步扩大,其普及发展的趋势是阻挡不住的。

    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在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实际上我国的光纤光缆技术应该说与国际水平已差距不大,因此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的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另外,我们可以在光纤的质地脆,机械强度差,分路、耦合不灵活等光纤缺点上寻找突破口,克服这些缺点,提高我国的光纤利用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光纤通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举足轻重。在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的潜力巨大。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出现,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会普及全国,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辉.光纤通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袁国良.光纤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Joseph C.Palais. 光纤通信-(英文版)(第五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佚名. 光纤通信的过去和未来.人民邮电报, 2006年12月8日

    [5] 佚名. 光纤光缆产业要牢记历史教训.北京对通信产业报, 2009年10月22日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